深入思索中國足球“恐韓症”的原因,我們如何做到厚積而薄發?

深入思索中國足球“恐韓症”的原因,我們如何做到厚積而薄發?

中國1:0韓國

中國 VS 韓國

自1978年至今的22年裡,中國隊與韓國隊歷史交手35次,中國隊取得3勝14平18負,從中可以看出我們處於絕對的劣勢。

三場勝利中的第一場來自於1986年新德里的尼赫魯金盃賽,中國隊在當時的主教練年維泗的帶領下,以2:1戰勝韓國隊。但這場比賽是邀請賽制,並未列入國際A級賽事。

三場勝利中的第二場來自於2010年的東亞四強賽,中國隊在時任主教練高洪波的帶領下,以3:0的比分擊敗了當時的韓國二隊,打破了長達32年來在國際A級賽事上從未戰勝韓國的尷尬記錄。

三場勝利中的最後一場是在2017年3月俄羅斯世界盃預選賽12強比賽中,中國隊在時任主教練裡皮的帶領下,在長沙以1:0微弱的優勢戰勝了韓國隊,取得了12強賽的首勝,可以稱的上是名副其實的一場勝利。

上面的數據一目瞭然,我們在賽前再怎麼豪情壯志,比賽的結果赤裸裸的說明了一切。那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什麼呢?

1、身體基本條件。韓國實行的是到齡必須服兵役制度,而由此制定的青訓體系十分完備,韓國的隊員從小學、中學、再到大學都有對應的聯賽。如果在其中發現了好的苗子,則直接就會選入到職業隊,跟隊訓練。這些球員一旦被選中,就步入了韓國青訓的流水線中,校內聯賽、市級聯賽、地區聯賽、全國聯賽等等,一年至少可以打20多項的賽事,所以每個孩子對足球比賽的認識是我們無法比擬的。

2、市場運作成熟,球員過度自然。韓國每年的高中聯賽都會如期在首爾舉行,屆時很多的教練、球探都會去觀賽,挑選有潛力的球員,一旦被看中,成熟的職業發展規劃,可以讓球員一直工作無憂。而沒有入選的球員,也可以正常進入大學深造,學習自己喜歡的專業,畢業後從事相關的工作。

3、榜樣的力量巨大。不但是當初的車範根、安貞煥,或是後來的朴智星,還是現在如日中天的孫興慜,韓國到任何時候,都有成功的旅歐足壇的巨星,是韓國國內甚至是整個亞洲的典範。榜樣的力量無窮的巨大,可以激勵一大批有志於發展足球的青年。


深入思索中國足球“恐韓症”的原因,我們如何做到厚積而薄發?

亞洲梅西-孫興慜

反觀我們的孩子,下課後堆積如山的作業,一週兩節的體育課,還要被主課老師能佔則佔,孩子們連摸球的機會都難有,從而到哪挖掘孩子們的踢球的意識與技術呢?

深入思索中國足球“恐韓症”的原因,我們如何做到厚積而薄發?

一天的生活,除了作業還是作業

深入思索中國足球“恐韓症”的原因,我們如何做到厚積而薄發?

敢問路在何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