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社交财经发现社交电商平台“粉象生活”高调宣称入局直播赛道,并宣布平台战略从“全网CPS+会员制社交电商”升级为“全网CPS+直播”。据粉象生活方面介绍,在落地层面,粉象生活会根据不同的流量性质去设计相应的规则,同时借助小程序工具为平台店主输入直播辅助。
但是社交财经发现,去年粉象生活遭到媒体质疑其模式涉嫌传销,此次提出的“全网CPS+直播”是不是“换汤不换药”的模式呢?
四级分销模式被指涉嫌传销
据了解,在粉象生活领券必须注册会员,粉象生活的会员共分为4个等级,分别是普通会员、VIP会员、合伙人,联合创始人,每种会员对应的返佣比例及权益各不相同,会员之间满足条件可晋升。
粉象生活普通会员可以免费注册,但需要老会员提供邀请码,新入会员会默认成为提供邀请码老会员的下线,下线通过粉象生活领取优惠券并成功购物后,上线可以获得商家的返佣。普通会员自购享受返佣最高51%,分享则返佣最高10%。
普通会员升级为VIP会员需要付费68元/月,VIP会员自购享受返佣最高82%,分享则返佣最高31%,推荐的团队会员升级成VIP可获最高35%的管理津贴,一级直属10.2元,二级、三级为6.8元。升级为合伙人需要发展20个VIP会员,且付费198元/月,合伙人自购享受返佣最高91%,分享则返佣最高40%,推荐的团队会员升级成VIP可获最高49%的管理津贴,一级直属13.8元,二级、三级为12.24元,三级以外5.44元。团队内VIP升级合伙人,一级有39.8元,二级、三级19.8元。与此同时享受公司分红最高可达6%。
成为会员后,通过粉象生活赚钱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将产品的链接分享给他人,他人通过该链接购买后上线即可获得佣金;其二是将粉象生活APP推广给他人,他人使用邀请码下载,之后通过粉象生活购买的所有产品上线都可获得佣金。
此外,社交财经发现,与此前不同的是,粉象生活新增了联合创始人,升级条件是累计10条线各育成1个合伙人,免费升级与公司签约;持续保持5条线各有1个有效合伙人,不足5个,超15天后降级。
相关律师表示,粉象生活在推广中更多的侧重高返佣收益,而非产品销售。粉象生活VIP需要付费68元/月,为变相收取入门费;合伙人需要发展20个VIP,存在拉人头的嫌疑;发展人数越多,分享返佣和管理津贴比例越高,涉嫌团队计酬。因此,粉象生活很难洗脱涉嫌传销的质疑。
曾宣称有“直销牌照”的电商平台
粉象生活除了涉嫌传销的质疑,社交财经注意到,去年10月,中国网财经报道了题为《粉象生活相关搜索“负面缠身”:被指涉嫌传销原合作伙伴东升伟业忙“撇清”》一文,该新闻报道中写到,粉象生活公开宣传其安全合法性,称公司成立早期就已经和吉林东升伟业生物工程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关系,也就是说粉象生活是有“直销牌照”的。但东升伟业某某工程集团的相关负责人称:“我司直销板块年初已暂停,整顿规范中。我公司与粉象生活的电商合作已于今年1月份终止。”
该新闻还指出,粉象生活相关搜索“负面缠身”,官网宣传涉嫌夸大。其通过搜索引擎发现,粉象生活在百度的“相关搜索”下的负面内容占据三分之二。多位网友表示,“粉象生活骗局大揭秘,很多人已经被骗…”“小心粉象生活日入上千骗局曝光”“粉象生活被骗违法骗局…”
粉象生活官网宣称“通过粉象生活领取优惠券,每年一个家庭的支出,将省出40%-60%。”不少推广粉象生活的网文中提到月薪3万等诱人的数字以及截图,甚至有不少网友发文分享自己加盟粉象生活之后的“有钱”生活。
据相关人士表示,上述宣传涉嫌附赠利益的夸大。为增强广告对消费者的说服,在这类广告中会突出购买所能获得的附加利益。面对打折和赠送的诱惑,消费者可能将消费周期缩短,提前产生购买,也可能打消购买顾虑,对产品的态度从观望变为购买。因此,促销广告之所以能够产生效果,应该是因为消费者不仅接受了广告中产品的信息,还对广告传递的附加利益充满期待。然而,促销广告中对附加利益的信息表达不清就存在广告欺诈的可能。
部分社交电商游走监管灰色地带
相关人士表示,在社交电商不断发展的同时,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部分社交电商“野蛮生长”的过程中,各种山寨商品屡遭曝光,用户购物体验和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与此同时,外界对社交电商模式的质疑也从未中断。当前“自用省钱”,“分享赚钱”已成为社交类电商平台的典型特征。但是扒开这光鲜的外衣,所谓的分享赚钱被质疑就是拉人头,即所谓的传销。
虽然社交电商平台大都披着电商的外衣,但是通过销售商品赚取佣金却不是最赚钱的渠道,诸多店主在各大社交平台广发邀请码背后,“按人头收费”才是各类社交电商平台最赚钱的秘密,而这种模式下的“入门费”、“拉人头”,也备受指责。
业内专家则表示:“国家立法与行业共治是两个关键词,社交电商行业的管理规范,要从源头对不法行为进行管理,也需要建立覆盖售前、售中、售后全过程的法律法规,同时形成全行业共治,实现对社交电商的有效、全面管理。”
此外,社交财经认为,拉人头收会费的传销原罪,像阴影一样长期笼罩着社交电商行业。当下由于社交电商的法律处于空白之处,使得相关监管出现滞纳。不过社交电商到底是不是传销,还是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判断:是否把销售利润传递化;是否无限制的将消费者和销售者身份混同,即把消费者变为销售者;是否把会员体系层级化,销售利润以层级化传递;是否谋取了非法的利益。此前受罚的花生日记、未来集市等社交电商平台皆因踩了“涉传”的红线而招致舆论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