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收到网友的留言,非常简捷的一句话“你怎么看婚外恋?”像接到一个命题作文。
“外遇”这个现代社会的热词,起源于1995年上影的一部美国电影——《廊桥遗梦》。刚好最近机缘巧合地重新看了这部电影,又去把原著买回来看了一遍。
蛮有感触的。
影片讲述了46岁的家庭主妇弗朗西斯卡在家人外出的四天里,遇到了《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罗伯特,在经历了短暂的浪漫缠绵后,弗朗西斯卡因不愿舍弃家庭而与罗伯特痛苦地分手。但是对他的爱恋却萦绕了她的后半生。
据报道,1995年这部片子上影的时候,引发了美国的离婚潮。引进中国后,同年国人的离婚率也窜升了几个百分点。外遇这个词,从这部影片开始深入人心。
有人说它以一个压抑式的悲剧结尾,让全球观众突然意识到爱情世界的丰饶美好,会在某个时刻颠覆我们的道德观、人生观。 所以《廊桥遗梦》不是一部好片子,对社会安定团结有反作用。
个人认为,将《廊桥遗梦》看作一部“美化婚外恋,鼓吹追求爱情”的电影是粗俗的,将《廊桥遗梦》看作一部“和谐社会,回归家庭”的电影又是肤浅的。它更多表现的是一种抉择,一种个人幸福与道德枷锁下的挣扎。
就用这个片子为背景,来聊聊今天这个话题吧。
2、
要说“婚外恋”,就要先说“爱情”。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对它的定义。
多少看过些言情武侠小说,现在都市剧,说实在的,记忆中打动过我的爱情故事真不多,在我眼里,那些更多的是欲求不满和生活闹剧。
有时候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咖啡馆,听对面桌的女生们可以整个半天时间都在聊男生,聊爱与不爱。“他这样这样,你说他是爱我吗?”、“哦,我男朋友是这样……你说他爱我吗?”、“你说我要不要回他微信,他这样到底爱不爱我?”……
很多时候,听烦了,在心中默默地回答了她们一百遍,“姑娘,你是有多缺爱,他都这样了你还问他爱不爱你,我来回答你吧,他不爱不爱不爱你。”
生活中有大把可以做的事,不少女生却为了一个人而纠结到自虐。不是有研究都说了,爱情只占人生幸福指数的10%吗?虽然,这10%很重要。
没想到,《廊桥遗梦》独树一枝地打动我了。
同时看过书和电影,或许是习惯了从纸质介质获取信息的习惯,书带给我的震撼远远大过电影,特别是看到十三年后罗伯特死前写给弗朗西斯卡的信,那份“温柔而节制”的爱,把我感动得一塌糊涂。
相处四天并确认深爱对方后,弗朗西斯卡陷入深深地纠结:“理查德(其丈夫)并没有做过什么不好的事情,不该遭遇这样的事(妻子跟别人跑了)”;“孩子们正在价值观成形的时候,母亲如果那样做,会对他们一生产生极坏的影响”;“难以想像,在这样的小镇,如果自己走了,丈夫和孩子们接下来要在被人指指点点中度日……”
“但是,你又如何看待我们的感情?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回。知不知道,我们从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在向彼此靠近?你以为我们的事就很平常吗?有些人一生都不会拥有这样的感情。”不甘心的罗伯特这样追问弗朗西斯卡,并给了她几天时间反悔。
在被激情和亲情反复缠绕撕扯后,弗朗西斯卡最终了艰难地选择坚守家庭。罗伯特同样艰难地选择了尊重她,如割肉一般地放弃,13年来从未打扰。
他在信中说:“从1965年到1975年,我几乎都在路上度过。我接受所有的海外派遣,只是为了抵挡给你打电话或来找你的诱惑,而事实上只要我醒着,生中每时每刻都存在这种诱惑。多少次,我对自己说‘去它的吧,我这就去艾奥瓦温特塞特,不惜一切代价把我的弗朗西斯卡带走。’”。
最后,弗朗西斯卡决定在死后将骨灰与罗伯特一起散在他们有共同回忆的廊桥,并告诉孩子们:“ 我活着的时候,属于这个家,但愿死了以后,属于他...我把对他的思念,寄托在我们曾经到过的那些地方。”
或许年轻人会觉得,这就是无奈的中年人“没有勇气,只能放弃”的窝囊爱情辈剧。
其实,爱情是水,责任是河床。
谁都年轻过,爱情的魔力不可抗拒,这滋味经历过的人都懂。可是“如果放弃责任,魔力就会消失”,这道理,很多人选择不想懂。
什么才是爱情中真正的勇气?比起飞蛾扑火的往前冲,懂得克制,才需要更大的勇气。
3、
第二个要搞清楚的问题是,你遇到的真的是感情还是欲求不满。
听过一种理论,说女人分为两种——木头和树。
一种女人是木头,无论美丑穷富,她的状态就像木头一样,缺少感知力,不够灵动;一种女人是树,有生命有灵性,无论千疮百孔还是翠秀阿娜,都有她独有的风情。
小时候想不通,一些女生明明不够漂亮,却总是遭遇爱情,长大后才懂,她们大多有透明的心灵和会流泪的眼睛。
就像罗伯特觉得“漂亮的女人到处都是,这固然宜人,但真正重要的是来自对生活的理解力和激情,是能感动人也能受到感动的细致心灵”。
弗朗西斯卡表面上只是一个46岁的农场主妇,梅丽尔·斯特里普惟妙惟肖地演出了她的措辞平庸和举止粗放。
但是!
你注意到了吗?她写给罗伯特的邀请卡里用的是叶芝的诗“白蛾舞动翅膀时若想晚餐,今晚收工后来,随时皆可”。罗伯特恰巧也喜欢叶芝的诗。
她谈起自己年轻时当老师的梦想时,眼神发亮;她在罗伯特随意地采了一把野花送给她,夸张地逗他“这花有毒”时的调皮灵动。
这是一个热爱自由,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幻想的有趣的灵魂!
这样饱满的灵魂确实更容易遭遇别人的欣赏爱慕陪伴并衍生出情感,纵使她已经拥有稳定的婚姻生活。所以,管理自己,厘清轻重,承担责任也是这类灵魂的主人要面对的人生功课。这个功课并不容易,只有完成它,才能让水只沿着河床走,经过曲折蜿蜒,最终流进大海,收获碧海蓝天。
但是,生活中另一部分人,更多的只是自身有缺乏,遭遇了一点温暖就以为是爱情,认为可以为此不管不顾,赴汤蹈火。
谁知再波涛翻腾的洪水,也有褪去的那一天,剩下的,全是丑陋不堪的淤泥,一片狼藉。
《北京爱上西雅图》里的文佳佳在现实中应该有一大把,明知所爱之人有家庭还是奋不顾身为爱做小三,一个人到西雅图待产时向人哭诉自己的不幸。
只是姑娘,如果你没有对 “以后日子要过得比别人更艰辛”的觉悟和担当,来配你的“为爱情不管不顾”,只能说,那不是爱情。
4、
最后想说,大部分婚外恋看似无可取代,说透了不过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影片的开头弗朗西斯卡在厨房做好饭,喊家人们吃饭。二个孩子和丈夫先后进来,都把门甩得乒乓响,让她头疼。影片的另一幕,罗伯特在弗朗西斯卡家中用餐,书中这样描述“她看着他走出厨房门,穿过游廊走进场院。他不像别人那样让纱门砰一声弹回来,而是轻轻关上”;
从小在意大利长大的弗朗西斯卡远离家乡,为了美国梦跟着丈夫来到小镇,家人们似乎很少会去关注她的过去,所以当罗伯特问起她具体生长在意大利哪个地方时,那个她认为没有人会懂的,说得满不在乎的小镇,竟然是罗伯特呆过的。罗伯特和她细细地讨论起在那里的所见所闻,引动了她对过往的思忖;
在家庭中的弗朗西斯卡不过每天沉溺柴米油盐,而罗伯特却和她谈起年轻时想当老师,为家庭而放弃的梦想。书中写到,“麦县的人从来不这么谈话,不谈这些事。这里的话题是天气、农产品价格、谁家生孩子、谁家办丧失,还有政府计划和体育队。不谈艺术,不谈梦。也不谈那使音乐沉默,把梦关进盒子的现实”。
书中多处的对比,让人不断思索,如果没有理查德为弗朗西斯卡提供衣食无忧的生活,保有她的安稳和灵气;如果没有理查德把她从意大利带来美国;如果没有理查德的不够细致,衬托出罗伯特的绅士,弗朗西斯卡和罗伯特之间在无意识轻轻吟唱的缘分可能不会出现。
有时候,你得到的爱,何尝不是其他人付出里的留白。所以,弗朗西斯卡“她提到了理查德的名字,心里有点内疚,她什么也没做,什么也没有。可是她还是感到内疚,是从一种遥远的可能性而来的内疚”。
5、
这个世界,多少婚外恋,开始很美好,结束很不堪,最终走向苟且,伤筋动骨。多少鱼水之欢,变成了鱼死网破。
丰盛的生命,不仅有爱情,还有很多,比如家庭、孩子、事业和梦想。
最近的《爱乐之城》里,米娅最后终于获得了一次宝贵的机会,但这也意味着她即将远赴巴黎,两人将彻底分手。那天晚上,两个人坐在晨曦中,互相跟对方说“我会永远爱你”。
爱你,但不一定要和你捆绑在一起。他们把彼此的梦想看得比自己要重,所以,“永远爱你”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就算我们不在一起了,也请不要停止追求你的梦想,相信我的,你可以!
爱情之美,美在不仅有为情所生,还有不可挣脱,不得不承担,却甘心情愿的责任;美在独立、成熟、克制、温柔、宽怀以及“三观正常”。
你可以一生多情,但请次次忠心。
希望你不仅说“如果当时吻你,当时抱你,也许结局难讲”,也能说“现在的结局也不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