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市民终于可以前往各类公共体育场所运动了!
武汉市体育局20日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武汉市体育场所安全有序恢复开放及疫情防控工作指南》。而与此同时,中小学已经陆续开始复课复学的浙江省,则在积极引导学校如何以最安全的方式开展校园体育教学。
两件事都证明了一点:疫情虽然得以控制,但“解封”是一道辩证题:确保科学严谨、安全第一、循序渐进,永远是“解封”的主旋律。
体育场要开,但要有原则地开
《武汉市体育场所安全有序恢复开放及疫情防控工作指南》中明确表示,将按照“分区分级、分类分时”原则,开放室外、室内各类公共体育场所。
“分区分级、分类分时”体现在很多方面。
比如“室外体育场所与满足通风条件的室内体育场所,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按属地原则,经所在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备案后有序开放。”
比如“健身房、游泳馆、在密闭场所或利用地下空间开设的通风条件较差的体育场所或体育场所部分区域暂缓开放,线下体育培训业务暂缓恢复。”
比如“体育场所需在线上、线下公示开放时间、区域、单场最高人数等信息,实行健身人员电话、网络预约制,进行限流管控,同时段相邻健身人员建议保持2米以上距离。同时,加强场地巡查,及时劝导疏散密集的健身人员。体育场所对进入人员,包括员工、顾客、访客,严格实施“湖北健康码”核验、体温测量管理。”
据了解,4月16日,20名专业人员对武汉体育中心体育馆及训练馆再次进行全面消杀。本次消杀作业区域包括体育馆中央场地区(4600平米病床区)、看台区(1万席座椅)、内部环道(1760平米)、功能房(120间)、二层平台(4100平米)、楼梯间及电梯,训练馆中央场地区(3600平米病床区)、功能房和楼梯间等。
之所以如此细致地对场馆进行第二次全面消杀,就是为了保证体育中心未来开放时把干净安全的空间提供给武汉的老百姓们。
图说:武汉体育中心如今已经进行了二次全面消杀,为的就是能在未来迎接武汉市民的到来。图为2月17日拍摄的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
体育课要上,但要换个上法
20日,新华社从浙江省教育厅获悉,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复课后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提出建议,提出体育教学应秉持“最小化活动单元”的要求,主动配合抗疫,复学初期不提倡组织统一距离、统一速度的集体跑步。与此同时,要满足参加体育高考、警校等有附加体能测试要求的锻炼需要,切忌一刀切、简单粗暴式的停止上述锻炼活动。
在体育教学组织上,该委建议体育课尽量安排在室外或通风条件好的体育场馆内,合理控制好同时开课的班级数量。可采用全时段错时排课,做到学校运动场地的充分利用。
教学内容要在评估的基础上确定教学起点,以恢复性体能、简单类技能学练为主,随着学生体能的恢复再循序渐进地提高难度强度;练习形式上以独立学练为主,避免近距离肢体接触的对抗性、合作类学练。
在体育竞赛与锻炼活动上,建议暂停校内班际体育竞赛活动,在前期“校园云竞赛”“线上亲子运动会”等创新形式的基础上,探寻抗疫常态化下体育竞赛形式。
建议同时强调,体育教学要加强课前、课中、课后的访问观察指导,应合理把控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要特别留意特殊学生的身体情绪状况,密切关注学练动向,防止扎堆聚集。
体育赛事,咱们还得等等
两个例子都证明,当前我国虽然对市民从事体育活动逐步“开放”,但一切举措都遵循着“切实保障广大老百姓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一基本原则。
这也就是解释了为何体育场所开放了、体育课重启了,而体育赛事依然还要等下去的原因——当前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但境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我国疫情输入压力持续加大。大型体育活动和聚集性活动人员集散量大、流动量大,疫情传播风险较大。“暂停恢复大型体育活动和聚集性活动”可以说是科学、合理的。
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教授表示,防止新冠病毒传播的主要措施就是少聚集、戴口罩、勤洗手,而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不能戴口罩,又有频繁的身体接触,无法阻挡飞沫传播。大型比赛活动的观众多、密集程度高,高喊加油等行为更增加了飞沫传播的可能性。因此大型体育比赛传播新冠病毒的风险很大,这也是目前疫情较严重的国家都暂停了大型赛事的主要原因。
栏目主编:陈华
文字编辑:姚勤毅
图片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