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声讨了半个多月后,丰巢终归还是不情不愿的做了“让步”。
5月15日晚丰巢发布了《关于用户服务调整的说明》,宣布将12小时的保管期延长到18小时,并为之前已付费的用户免费赠送一个月会员。
但在道歉的同时,丰巢也明确表示了付费业务不会取消,而在声明发布的几天后,上海首个停用丰巢的小区也发布声明称会在20日开始小区自建驿站的试运营。
显然丰巢的让步并没有能让事件冷却,这场五毛钱代管费引发的舆论大火,正在越烧越烈。
冲冠一怒为五毛
一切的开始还要从4月30日丰巢推出的超时收费服务说起。
这不是丰巢第一次尝试在取件上收费了,早在去年丰巢就因为取件前出现的赞赏收费页面而陷入“诱导付费”的风波。
但赞赏可以跳过,这次的超时付费却是明确要求的,意在推广付费会员制度,这就让一众消费者炸了锅,纷纷在网上声讨丰巢,众多小区也开始抵制该服务,截至目前仅在上海就有超过百个小区停止了丰巢的柜机服务。
在丰巢看来,超时收费的初衷是为了减少包裹占用快递柜的时间,“方便快递员为收件用户提供更多高效的服务”,丰巢之后的声明中也提到功能上线后12小时内取件比例提高了5%。
但在一众愤怒的消费者看来,丰巢是“蹬鼻子上脸,胃口越来越大”。
从一开始的送货上门到超市便利店寄存,再到之后招呼都不打直接放入快递柜,可能还要跑一个小区去取,快递柜甚至占用了小区公共面积,这些提高快递公司效率的方案本就不该让消费者买单。
快递小哥也很委屈,自打有了快递柜后,每个月都要给丰巢上缴管理费,对于计件提薪的快递员来说,每单配送提成大概在1元左右,给丰巢的保管费却高达三分之一,现在因为不上门送货还要被指责。
面对汹涌的抵制浪潮,丰巢却选择了强硬发信,超时付费规定势在必行。
丰巢为何一意孤行?
有很多自媒体拿丰巢去年亏损8个亿,成立五年亏损20亿说事,却没提到丰巢用这20亿的成本在全国铺设了超过17万台快递柜,打造了一个估值百亿的近似垄断企业。
这里其实玩了一个思维陷阱,按照企业亏损逻辑,假设我花2000万在北京买了一套房,每年收租金80万,那我今年的亏损竟然高达1920万。
如果这都要哭穷,亏损百亿的滴滴和美团已经在申请破产了。
但在某一点上,丰巢的收入的确非常单一,仅仅能从快递员存件费和快递柜广告费获利,付费寄件业务又和“爸爸”顺丰冲突,尝试在app上进行电商运营更是无人问津。
而这才是丰巢一意孤行原因,在短期无法大量增加快递存货量,又没有新的获利点的情况下,超时付费和会员制度显然是丰巢一次新的尝试,以此来满足资本永不停止的增长欲望。
五毛钱事小,权利受尊重事大
很多人会说,不就是五毛钱么,至于这么斤斤计较,再说了人家也是为了给你提供更高效的快递服务,防止某些人三四天不取快递。
严格来说,在这次提出收费之前,消费者与丰巢及其他智能快件箱之间并没有契约关系,也不存在契约关系中双方的权利与义务问题。
仅就消费者来说,丰巢带来了足够多便利,但也带来了显性的负面影响,即“快递员不经同意就将快递入柜”问题。
这个问题给消费者的负面体验很明确。而现在丰巢想要在这种双方没有契约关系的情况下要求消费者付费,显然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商品自主权。
五毛钱事小,但选择权被无视事大,为五毛钱较真,是重申消费自主权。
不敢涨价的快递
之所以出现快递员不再送货上楼的情况,归根结底还是快递公司大打价格战,快递价格的快速下滑导致。
国家邮政局的数据显示,快递单价从2007年的28.5元/件,快速下滑至2019年的11.8元/件,快递公司既想靠低价抢夺市场,又想减少开支,只能从快递员下手。
在几年前快递员单件送货上门的收益在2元左右,一天可以送一百件,而随着各大快递公司打起了价格战,快递员就只能被迫选择将快递放在快递柜中提高效率,虽然仍旧会被丰巢收走30%以上的收益,但总体效率却能上升到一天四五百件,维持曾经的收入,同样也减少了快递公司的人力支出。
耐人寻味的是,在丰巢收费闹得沸沸扬扬的几天后,中通等多家快递巨头仿佛商量好了一样发布了涨价公告,却在舆论压力下迅速撤回了公告。
因此,我们在反对丰巢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应该呼吁快递公司调整基层分配机制,不同价格对应不同服务,而不是一味给基层快递员低廉的派送费,进而影响消费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