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日记:愿这个春天成为永不重复的历史

驻村日记:愿这个春天成为永不重复的历史

2020年4月14日,星期二。

最美人间四月天,阳光明媚的春天应该是所有人放飞自己的日子。然而,2020年春天里的每一天都让所有人揪心,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

近几个月来已经养成习惯,早晨一起床就打开手机,首先翻出前一天疫情数字:国内累计确诊82249例,死亡3341例,治愈77738例,现存确诊1170例——形势明显向好。再一看全球疫情数字,心里又是一紧:全球211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确诊1689487例,累计死亡108301例……

匆匆吃了口面包,戴上口罩,拿上小区的出入证、戴上执勤袖标离开家。今天是我顶替“下沉干部”去通州区台湖镇玉甫上营村值守的一天。

驻村日记:愿这个春天成为永不重复的历史

“下沉干部”是2020年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新出现的特有名词,或者说是特有岗位。2019年12月底,湖北武汉出现了首个不明原因的传染病例,2020年1月疫情扩大,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紧随其后,全国其他省市也纷纷采取措施,限制人员流动。这时,我们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层治理能力得以充分体现。一时间,社区工作者出现在每个居民小区的出入口,无论风雪交加还是烈日当空,他们不分昼夜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检查出入者的身份信息和健康状况,阻断着疫情传播途径。随着形势的发展,根据北京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规定,身体出现不适者和外省来京人员需要居家隔离14天,普通居民平时也要求不得随意外出。那么,检查隔离人员的健康状况、为住户带购生活用品等等工作都落到了这些社区工作者身上。从2月初开始,各区先后将区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干部派驻到街道、社区,支援最基层的工作。2月中下旬,市级机关也分批组织“下沉干部”奔赴最基层。

市政协的“下沉干部”是2月28日上岗的。30名机关干部下沉到通州区台湖镇6个村参加基层一线防控工作。从那时起,由这30位同志陆续写的“下沉日记”通过政协公众号连续刊发,成了政协机关热议的话题,一张张黑白分明的“口罩脸”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学习委办公室干部王锐的孩子刚一岁多,却也第一时间报名成为了“下沉干部”。前些天,她写的“‘满月’的那些人和事儿”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

3月下旬,为了缓解这些下沉干部的疲劳,让他们每周能休息一两天,机关党委又组织一些干部不定期地轮流“替班”,年轻人积极响应,我这个“老同志”更要积极参与。今天是我第三次来到玉甫上营村,之前是随领导看望,之后是替班值守。8点多在村口防疫检查点和其他四位同事汇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值守

玉甫上营村位于东六环和京哈高速路交汇处的西南角,是个开放型村庄,人口结构复杂,两千多常住人口中,有一半是外来人口。全村由一条横贯东西的张台路分为南北两部分,之前村子里的小路四通八达,出行、交通都非常方便。疫情期间,为了保证安全,村委会与驻村企业沟通,借用了几十块彩钢板,沿张台路将村子一分为二,封住了大部分的小路,南北两个部分各留一个出入口。我们的下沉干部配合村委会担负起在南片出入口的值守任务。今天是史杰伟和赵培在村口值守。

驻村日记:愿这个春天成为永不重复的历史

进出村口的人员都需要查验出入证、核实身份、测量体温。虽然强度不大也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但需要很大的耐心。疫情发生初期,由于人们对未知病毒的恐惧,对出入检测工作都非常配合。但随着全国其他省市陆续解除人员流动限制,也有村民产生厌倦情绪“有必要这么认真吗?别的地方都已经放开了呀”... ...每当这时,值守人员总是耐心解释、劝导。

驻村日记:愿这个春天成为永不重复的历史

看着村口进进出出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让我想起了远在德国留学的儿子。疫情在全球爆发,德国也不例外,随着各国留学生纷纷回国,国内输入型病例激增。而在国外疫情爆发初期,我就曾与家人一起商讨是否让孩子回国,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让孩子留在原地。每天与儿子的视频通话中我们都会聊到当地的疫情,在中国已经有效控制住疫情的情况下,西方国家疫情仍大规模蔓延,网上有人嘲笑“抄作业都抄不好”,经分析后,我觉得根本原因有两条:一是西方国家没有像我们国家一样的基层治理体系,仅仅靠为数不多的警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而我们国家的“朝阳群众”、“西城大妈”、“通州百姓”在此次抗疫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是西方国家过于强调保护“个人隐私”不公布确诊者的居住地和行动轨迹,让人无法防范。

驻村日记:愿这个春天成为永不重复的历史

我国社会制度和社会治理体系的优越性,在这次疫情期间得到了充分展现。

巡查

处理完前一天的报表和人员变化登记,跟着史杰伟组长、桑琦和村子里的张大姐开始了今天的第一次巡查。

驻村日记:愿这个春天成为永不重复的历史

由于外来人口多,特别是3月下旬以来随着疫情的缓解,大量外来人口纷纷返京,按照北京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需要居家隔离14天。政策很明确,但真正执行起来却不容易。为了确保政策执行到位,下沉干部与村防控小组一起协商,制定了一套机制,每个外来人员到京后,都要签订“三方协议”,即外来人员、出租房主、村委会三方,通过协议使全村的防疫工作落地、落实。

每天下沉干部都要在村里巡查,谁家新来了外地的租户,哪个隔离人员没有及时在微信群里报体温,在居家隔离期间生活上遇到了什么不方便……

驻村日记:愿这个春天成为永不重复的历史

巡查过程中,发现有2个刚从外地来京的居家隔离人员没有体温计,房东去就近的药房也没买到。史杰伟记下了这一情况,准备向政协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反映,购买几个体温计作为备用。

疫情初期,由于恐慌心理,人们开始抢购防护用品。口罩、手套、护目镜、消毒水等一度脱销,但得益于我国强大的制造业支撑,短时间内,很快弥补了市场不足。不过,随着国际疫情的蔓延,这类防护物资出现了全球性的短缺。新闻中时常有国际间相互扣压防护物资的信息,一些国家派出军用运输机“抢购”,美国甚至出现了各州之间、各州与联邦政府之间相互竞价抢购呼吸机的情况。

拥有必要的公共卫生物资储备,是这次疫情给我们的警示。

解禁

按照登记信息,今天又有3位外地来京人员居家隔离期满14天,我们去做最后一次体温测量,通知他们去村委会办理出入证。

驻村日记:愿这个春天成为永不重复的历史

穿过狭小的走廊,过道两旁是好几间门旁贴着居家隔离告知书的房间,这是很多外来人员租住的常态。“怎么还没到14天呀,我快憋疯啦!”“再坚持一下,还有2天就到了。”我们边安慰边测量体温。

看着窄小的房间,我很能理解被封在那里面的感受。疫情发生后,武汉全城从1月23号到4月8号,整整封城76天,武汉人民用极大的忍耐力和积极乐观的心态“熬”过了这最痛苦的时光,国内各省市之间,流动人员都需要隔离14天。在国外输入性病例开始出现并迅速增长时,所有回国人员均需要隔离观察14天。这不是一个人的痛苦,而是每个人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必须付出的代价。

驻村日记:愿这个春天成为永不重复的历史

不仅仅是这些外来人员,当地村民在疫情期间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代价。像京郊很多村镇一样,不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出租房屋。疫情暴发恰逢春节,很多租户春节回老家后,由于受到管控无法回京,村民们自然少了很大一部分收入。有的村民家的老租户回京了,按照“三方协议”,房主又要担负起14天隔离期间租户们的日常生活照顾,送吃送喝、卫生、清洁等等。

疫情之下,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4亿同胞共同抗疫,没有例外。虽然这个村子里的人没有像医务工作者一样冲在最前线,但他们默默无闻的付出一样值得我们尊重,值得我们铭记。

傍晚,结束了一天的执守,在村口又遇上了刚刚解除居家隔离的一位大哥。看着他满面笑容打招呼的样子,和此前隔离在那间昏暗小屋里“快要憋疯”的样子判若两人。

我在心中默默祈祷,快快解禁,快快解禁!让疫情早日离开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让这里的人们摘下口罩畅快地呼吸,让我们的父母不再为我们担心,让我们的儿女不再受到限行,让2020年的春天成为永远不再重复的历史!


(作者:北京市政协委员、市政协学习委员会专职副主任 江宗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