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貓》精品教案

七年級《貓》精品教案

七年級《貓》精品教案

第1課時

1.抓住細節描寫,把握三隻貓的不同性情及特點。

2.體會伏筆寫法以及作者的選材技巧。

一、導入新課

空有獸王之脈,卻行逮鼠之差。(打一動物)謎底:貓。(投影儀播放貓的圖片或短視頻)通過剛才的幾幅圖片(小視頻),我們能夠了解到貓是一種乖巧、可愛的小動物。我國著名作家鄭振鐸家裡就養過三次貓。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聆聽他們家養貓的故事。

二、教學新課

1.請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明確:寫“我”家三次養貓的經歷。

2.朗讀課文,完成下表。

七年級《貓》精品教案

3.作者重點寫了第幾只貓?為什麼?

明確:第三隻貓。這隻貓最終被冤死在鄰家的屋脊上。它讓“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隻不能說話辯訴的小動物,它的死亡讓“我”耿耿於懷。

1.家裡的人喜歡第一隻貓,從哪些細節描寫可以看出來?

明確:如“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條紅帶,或一根繩子,在它面前來回地拖搖著”;作者則是“坐在藤椅上看著他們,可以微笑著消耗過一二小時的光陰”“心上感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

2.第二隻貓的“更有趣,更活潑”,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的?

明確:從性情和本領等方面來表現。“園中亂跑”“不怕生人”“有時由樹上躍到牆上,又跑到街上”等表現了它的性情;“會爬樹”“捉蝴蝶”“會捉鼠”等表現了它的本領。

3.第三隻貓的“可厭”,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的?

明確:是從形態和性情等方面來寫的。“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燒脫好幾塊”“憂鬱”“懶惰”。

4.“我”根據什麼判定芙蓉鳥是這隻貓咬死的?實際上是誰咬死了芙蓉鳥?根據是什麼?

明確:“那隻花白貓對於這一對黃鳥,似乎也特別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對鳥籠凝望著。”是隻兇惡的黑貓把鳥咬死的。根據是“一隻黑貓飛快地逃過露臺,嘴裡銜著一隻黃鳥”。

5.為什麼“我”對於第三隻貓的死亡比前兩隻貓的亡失更“難過得多”?

明確:因為第三隻貓的死責任在“我”。“我”的主觀臆斷,斷定鳥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無處辯訴,最後死在鄰家的屋脊上。“我”認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這個過失是無法補救的。

1.作者通過回憶三次養貓的經歷,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人生道理?

明確:這篇課文通過回憶三次養貓的經歷,告訴我們要平等地對待生命。其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也會有與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處的時候,只有平等地對待它們,尊重它們,我們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2.學習本文,你從中得到什麼啟示?請從“我”和“第三隻貓”兩個角度談一談。

明確:(1)從“我”的角度:凡事不能單憑印象,主觀臆斷,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實。

(2)從“第三隻貓”的角度:不受歡迎的人,往往成為冤案的犧牲品,因此要免遭厄運,需自我完善。

三、板書設計

七年級《貓》精品教案

第2課時

1.感悟作者對第三隻貓死後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2.培養關愛動物,善待、尊重生命的情感。

一、導入新課

作者的家裡曾經養過三次貓,三次養貓的經歷給他帶來了不盡相同的感受,有快樂,有辛酸,又憤恨,甚至還有無盡的懊悔。作者是如何來表達自己的這種人生感悟的呢?這節課我們重點賞析文章的語言和寫作技巧。

二、教學新課

1.請同學們瀏覽課文,畫出你最欣賞的描寫貓的語句,並說說哪些詞語用得妙,最有表現力。

示例一:“花白的毛,很活潑,常如帶著泥土的白雪球似的”,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地描寫出了貓外貌的可愛。

示例二:“在廊前太陽光裡滾來滾去”,“滾來滾去”這一動詞有表現力,形象地寫出了貓的活潑、可愛。

示例三:“撲過來搶,又撲過去搶”,作者運用動作描寫來突出小貓的活潑可愛。

示例四:“它似乎太活潑了,一點兒也不怕生人,有時由樹上躍到牆上,又跑到街上,在那裡曬太陽”,“躍”“跑”這兩個動詞傳神、形象地寫出了第二隻貓的輕捷活潑。

2.第二隻貓死後,作者寫道:“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第三隻貓死後,作者又寫道:“自此,我家永不養貓。”體會這兩句話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

明確:第二隻貓丟失後,失落感久久縈繞於心。養貓固然快樂,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難受,於是才有好久不想養的想法。第三隻貓的死,責任在“我”。“我”沒有判斷明白,便妄下斷語,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並最終致其死亡,這個過失是無法補救的。由於負罪感永遠不能消除,見了貓反而觸發自己靈魂的傷痛,永遠愧對這類生命,於是才有了永不養貓的想法。

1.請將“芙蓉鳥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發展的過程,給每一情節擬一個小標題,並說明為什麼這樣安排情節。

明確:有六個情節,小標題可依次擬為“買鳥”“凝望”“被疑”“蒙冤”“受罰”“真相”。前五個情節是詳細敘述第三隻貓的不幸遭遇,把讀者置於疑雲中。直到最後一個情節,才用寥寥數語揭示真相,於是疑雲頓開。這樣安排,不僅使情節顯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讀者對第三隻貓的同情與憐憫。

2.本文多處設置了伏筆,請把它們找出來並分析其作用。

明確:伏筆的設置表現為:寫第一隻貓忽然消瘦預示其病死;寫第二隻貓不怕生人、街上亂跑,預示其被人捉走;寫第三隻貓凝望鳥籠,預示其被冤打致死。所有這些都起到了穿針引線,連珠綴玉的作用,把三個故事和各個故事之間的情節綴連成有機的整體,渾然天成,天衣無縫。

3.作者為什麼不單寫第三隻貓,而要在前面寫第一、二隻貓?

明確:這樣寫使第三隻貓與前兩隻貓形成鮮明的對比:一是第三隻貓是隻野貓,與前兩隻都是主人喜愛而要來形成鮮明對比;二是它毛色難看,性情憂鬱,不喜歡玩遊戲與前兩隻貓的活潑可愛形成對比。因此,大家都不喜歡它,它是隻“若有若無的動物”,連最愛貓的三妹“對於它,也不加註意”,這與前兩隻貓的地位形成鮮明的對比。

由於有前兩隻貓作對比,後者的命運被襯托得更加悲慘,這就必然會引起人們更加深切的同情,就更加突出了“我”的過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更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4.本文采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有什麼好處?

明確:作品中的“我”,是三隻貓的主人,“我”喜歡前兩隻貓,厭惡第三隻貓;“我”是前兩隻貓的悲劇的目擊者,又是第三隻貓的悲劇的製造者。這樣,作者可以極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借“我”之口,抒發作者的真情實感,揭示作品的主題思想,引起讀者共鳴,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

假如你是第三隻貓,當時你會怎樣為自己辯護呢?(請用第一人稱寫一段話,語言要符合身份和地位)

示例:主人,您沒有判斷明白,便妄下斷語。我真的沒有偷吃鳥,我久久凝望著它們,只是出於好奇心,沒有一點不軌的圖謀。只是您不分青紅皂白地打了我一通,深深地傷了我的自尊。我真的是被冤枉的,請您相信我,好嗎?

三、板書設計

七年級《貓》精品教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