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文人的骨氣:文學沒有國界,但文學家是有祖國的

中國的文人,從古至今,一向是有骨氣的,一如屈原,又如文天祥,再如魯迅。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他們以中華民族特有的大智慧和自己鐵骨錚錚的精神軀體守住了自己的氣節,更守住了整個民族數千年來的靈魂。在中國人的骨子裡,不信神,不信上帝,他們只供奉著自己的祖先,供奉著民族有氣節的歷史,供奉著使這個民族有氣節的那些有骨氣的先人。

淺談文人的骨氣:文學沒有國界,但文學家是有祖國的


最近一段時間,有一位中國文人火了,簡直成了“網黑”。之所以說成“網黑”,是因為她被批評者“罵”上熱搜的。在網上一看,那真是罵聲一片。面對如此批評浪潮,她反駁說這是一場針對她的“文化迫害”、是“極左”。而吹捧者也有之,雖然很少,就那麼一小撮。他們認為她為“弱勢群體”發聲,簡直就是“當代的魯迅”、“未來的諾獎獲得者”。

對此,我沒有什麼高明的看法,我怕被戴上“極左”的帽子(如果愛國就是“極左”的話,那我自己願意戴上)。我只想和屏幕前的您分享一個小故事——

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1918~2008),俄羅斯作家,二戰時的蘇聯炮兵連長,因勇敢獲得兩枚勳章,1945年因通信中不敬被流放哈薩克8年,此段經歷後來成為他作品的主題。他1962年出版反映集中營生活的作品,被吸收進作協,1968年因作品《第一圈》無法在國內出版而在境外發表,被開除出作協,隨後獲得1970年諾貝爾獎,而後因出版描寫極權主義的鉅著《古拉格群島》被驅逐出國。

在索爾仁尼琴無處可去時,美國人可高興壞了,敲鑼打鼓的把他請到了美國。可到美國後毫不留情地批評自由主義,攻擊美國金錢至上的資本主義制度。在美國時,美國人用盡各種辦法,讓索爾仁尼琴出來講講蘇聯的黑暗,他毅然拒絕了,他說了一句有名的話語:

文學沒有國界,但文學家是有祖國的,我不想成為別國詆譭我祖國的工具。話語至今還警醒著後人,我想這就是文人的骨氣吧。

然而今天,一位中國的文人卻失去了這種骨氣。靠著“想象”、“不真實”的文字記錄,來打開自己的知名度,成為了別國詆譭中國的工具。

臺灣大文豪李敖生前曾經說這麼一段讓人深醒的話:“只要你的文章裡痛罵自己的國家,就能得諾貝爾文學獎。我永遠不會得這種獎”

李敖、索爾仁尼琴都是有這種文人的骨氣吧,作為文人、知識分子享受著這個國家和人民賦予她的榮耀與待遇,住在大別墅裡,嘴裡叫喊著“為弱勢群體發聲”,實際裡卻用“謊言”和“自己的想當然”來往人民傷口上“撒鹽”、“戳刀子”,甘心情感做了別國攻擊我們國家與民族的工具。

這種行為算什麼?算是文人的骨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