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劇中,日本軍隊崗哨使用的“探照燈”跟“電網”怎麼發電?

看抗日“神劇”的時候,我們經常看到,日本軍隊夜間在重要關卡設置關防。架設“電網”,甚至使用大型“探照燈”。這樣就讓觀眾產生了一個疑問:舊中國那麼窮,怎麼給這些設備供電呢?

大部分的觀眾都認為,這只是電視劇在瞎編。中國那時候沒幾個電廠吧。電燈點火——其實不燃(然)。那時候的中國,還真有不少電廠。但是這些電廠,只能保證有限的幾座大城市城區的供電。還沒普及到偏遠地區的農村。更不可能給二戰中日本軍隊的所有關卡供電。


抗日劇中,日本軍隊崗哨使用的“探照燈”跟“電網”怎麼發電?

中國軍隊測試探照燈

一、舊中國電力領先日本五年

中國最早的一盞電燈,是在1879年由一個叫畢曉浦的中國工程師,在上海公共租界裡點亮的。當時距離世界第一座火力發電廠出現,只晚了四年的時間。

三年之後的1882年7月26日,上海電氣公司成立了。這是中國第一家發電公司。日本要到5年之後才有電力公司。又過了8年,旅美華僑在廣東建造了電廠,羊城的夜晚,40多條街道700多盞燈都被點亮了。

後來有外國人在青島建了膠東電廠。1900年後,該電廠被日本人搶佔,22年後才回到北洋政府手中。抗日戰爭爆發之前,膠東電廠是中國最大的電燈公司。可惜後來打仗,膠東電廠的發電量,一直只有戰前的一半。

抗日劇中,日本軍隊崗哨使用的“探照燈”跟“電網”怎麼發電?

中國早期的電廠

從1882年中國第一家電力公司成立,到1920年的時候,全中國共有155座發電廠。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前夕,這些電廠的總髮電量,完全可以滿足上海、廣州、武漢、重慶這樣的主要城市日常照明使用。甚至是拉線到郊區也完全不成問題。想一想重慶北碚的渣滓洞和白公館就知道了。但是在十分偏遠的省份、特別是抗日戰爭主戰場的農村,就沒有這種條件了。

所以,假如抗日劇中表現的場景,是在重慶的巫山、雲陽,或者是湖北的神農架這種地方;那碉樓上的探照燈,關卡上的電網是不可能存在的。

二、日本軍隊關卡、炮樓供電問題

網傳解放前在棗莊這個地區,日軍的炮樓其實是有電源的。那是因為當地有“煤廠”。挖煤需要供電,所以當地是有電源的。其實,不只是棗莊,山東地區當時本身就是全國電力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抗日劇中,日本軍隊崗哨使用的“探照燈”跟“電網”怎麼發電?

貴州遵守天門河水電廠

抗日戰爭時期,除了山東、上海、廣州,在武漢、重慶和湖南的近郊農村電網密佈。其中貴州遵義的天門河水電廠直到2006年的時候仍然可以使用現在已經被做為文物舊址保護起來。

可想而知,假如當時日軍的炮樓是修建在這些地區,拉一根電線是不成問題的。

不過由於八年抗戰的主要戰場,大部分還是在比偏遠、貧窮的地方。因此日本軍隊建造的碉堡和炮樓,九成沒有“探照燈”也沒有“電網”。

那些侵略中國的日本軍人,原來在他們的國土上也農民。本來就是鬧了米荒,窮瘋了,聽說中國有“水晶鴨梨”才來當強盜的,因此很能吃苦。


抗日劇中,日本軍隊崗哨使用的“探照燈”跟“電網”怎麼發電?

他們在中國遍地修炮樓的作戰方式,其實學習的是清朝政府,打農民起義軍的做法。收編的偽軍就相當於是清朝的團練跟鄉勇。建一堆炮樓,就相當於是小型的“屯堡”。

中國過去的屯堡,是以村寨和鄉鎮為單位,動輒聚集幾百上千人建造成的中型防禦建築。抗戰時期,日本人在中國的地盤上,不可能弄到這麼多人來結成“屯堡”。只能建成空間比較狹小的“炮樓”,龜縮在其中。

總結:

抗日劇中日軍的關卡,假如設在各省主要城市的電廠附近,架設“電網”、“探照燈”是有可能的但是在比較偏遠、貧窮的山區作戰,則沒有可能供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