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很有必要建立一支“三農先生”隊伍

看來,很有必要建立一支“三農先生”隊伍

“三農先生”深入村社就“發展”問題“診病開方”

瀏覽《今日頭條》裡的《關注》欄目,涉及“三農”領域裡的隨便一個提問,響應者動輒幾百上千,說明大家十分關注農業農村問題,這是一個令人高興的現象。所提問題涉及到了農業農村農民的方方面面,既有宏觀問題也有微觀問題,既有面上問題也有點上問題。

筆者注意到,提出問題的多,給出解決辦法的少;講現象的多,有數據分析的少;講眼前現象的多,看發展前景的少。

筆者也認為,當前農村確實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這些問題歸結起來就是一個“發展”問題。所有這些問題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三農”領域的反映和表現。

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鄉之間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就是“三農”發展的不充分。所以問題很多。這些問題是許多年積累形成的,解決問題也就需要許多時日。

由於問題多而複雜,有的問題可以說到了積重難返的程度,因此解決問題需要系統化思維和系統化政策、系統化措施,“單兵突進”難以解決一些普遍性、複雜性問題。

宏觀問題和麵上問題具體到一個鄉鎮、一個村社又因為具體情況千差萬別,以鄉鎮或村社來看,問題的大小、輕重、緩急又各不相同。這需要具體分析診斷。

所有宏觀和麵上的政策、措施、方法,都需要基層去落實,問題也需要基層去解決,發展需要基層去推動。而因為各種原因,一些鄉鎮、村社自己有時難以準確看清楚自己的問題,也就難以找到解決問題的真正管用的系統性辦法。“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就形容了這種現象。

基於這幾點認識,筆者覺得,很有必要建立一支“三農先生”隊伍,幫助鄉鎮、村社“診病開方”,用一個時髦的詞叫彌補自我治理能力不足。

當然,這支隊伍裡的隊員必須具備適應這項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既要有理論水平又要有實踐經驗,既要懂得法規政策又要熟悉“三農”實際,既要有“三農”情懷又要全局觀念,既要有前瞻視野又要能腳踏實地,做到看得準問題,找得準病因,開得出良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