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人日節”有哪些習俗?“七日貼人於帳”的習俗源於何時
正月初七一到傳統春節也就過了一大半,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已經沒有任何習俗可以遵循。相信很多生活在北方的人,在很小的時候就都聽過“人日節”。在這一天家長會給小孩子們擀麵條,希望孩子們吃過麵條之後,能夠好運連連、長命百歲。
相傳女媧在正月出七這一天創造出了人類。所月正月初七又被稱為“人日”或者“人勝節”。所謂“人勝”其實是一種裝飾物,就是用紙片或者金波剪裁成人形,然後貼在屏風上或直接戴在頭髮上。這樣做的寓意就是“討取吉利”。
古人在過正月初七的時候,其實有很多特色風俗或習俗。但主要可以歸納為“戴人勝,吃七寶羹,吃麵條,登高賦詩”等。可以看出古人對正月初七這一天其實也十分看重。而且也會舉辦一些適時應景的習俗活動。
正月初七在現代人的眼中,可能只是一個比較平常的日子。但是在古代封建社會中,由於人們的思想都比較迷信。所以他們認為這一天,其實是女媧創造蒼生之時,將人類創造出來的重要日子。
據漢代東方朔所作《佔書》記載,“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谷。”這其實也比較吻合女媧造蒼生的神話傳說。當然這只是一種古老的傳說而已。
據考證“人日節”在中國歷史上,至少已經存在了2000多年。在不斷髮展和演進的過程中,人們在過“人日節”的時候,逐漸形成了一些比較獨特的風俗習慣。古代人在正月初一這一天,會舉辦一些比較有特色的風俗活動。
1.攤煎餅
古代民間社會中在正月初七這一天,需要在自家的庭院裡攤煎餅。古代的煎餅類似於今天的春餅一類的麵食。但是具體是用白麵還是,其他米磨成的面就不得而知了。總而言之在這一天攤煎餅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之所以這樣做除了寓意五穀豐登之外,其實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寓意就是“熏天”。因為在庭院中攤煎餅的時候,需要在院子中搭建灶臺並燒木頭。再加上攤煎餅時的裊裊炊煙,就形成了一種“氣勢熏天”的景象。
2. 吃“七寶羹”
古代的“七寶羹”的做法,其實與“八寶粥”基本雷同。只不過所選擇的食材有很大差異。因為烹飪“七寶羹”時需要用七種不同的蔬菜,然後將這七種蔬菜洗乾淨之後,切成段放在鍋中加水並加上適量調料,然後調製成“羹”狀物。
古代人之所以在“人日節”這一天吃七寶羹,最主要的意義其實就是希望能吉祥如意。當然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可以驅除邪氣、醫治百病。由於各地所產的蔬菜品種不一致,所以烹製“七寶羹”的食材也略有不同,但這都不會影響這種習俗的寓意。
3. 戴人勝,贈花勝
“人勝”與“花勝”都是古時的一種裝飾物。在正月初七當天人們會使用,彩紙、絲帛、以及貴金屬等物質,將其製作成制小人的形狀,然後戴在頭上或者貼在屏風上。主要寓意就是健康、吉祥和福氣多多。
“花勝”其實就是一種類似於“人勝”,但是又製作成花朵樣式的裝飾物。在“人日節”當天大家會相互贈送“花勝”。 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表達節日的喜悅氣氛,收到“花勝”的人一年中都會順意吉祥。
4.吃麵條
每年的正月初七北方人都有吃麵條的習俗。尤其是東北地區對這個習俗更是特別重視。這一天大人們都會早一點起床和麵擀麵條。因為他們認為只要父母親手擀制的麵條,才更有祝福孩子的意義。
實際上北方人在正月初七吃麵條,主要的寓意就是用麵條纏住孩子的雙腿,這樣孩子就可以健康成長並長命百歲。事實上除了正月初七要吃麵條之外,正月十七和二十七這兩天,大人和老者也需要吃麵條。但是基本的寓意都大同小異。
5.送火神
“送火神”其實也是很多地區,正月初七這一天的主要習俗。尤其是在山東部分地區,這種習俗的傳承更為隆重。人們在“送火神”的時候,都會先用秸稈綁紮成火把。然後在自己家的門口點燃,並一直送到院門之外。
這種習俗的主要寓意就是驅除火災,並祈求在新的一年裡能夠遠離火災,全家人可以平平安安、健康吉祥。事實上這種“送火神”的習俗,在很多南方地區也一直在流傳。只不過這種習俗的名稱不同而已。
6.撈魚生
相信大家一看到“撈魚生”三個字,就會知道這種習俗是南方地區,比較流行的“人日節”習俗之一。首先大家需要 瞭解“撈魚生”主角是“魚”,人們會把鮮魚收拾乾淨之後,切成薄片放在大盤子之中然後放上一些蘸料。
然後一家人圍坐於餐桌前,面對著一大盤子“魚生”。在長輩們的示意下才能開始,在“撈魚生”的時候,大家應該站起來並揮動筷子。然後不斷的去攪拌生魚片,在這個過程中嘴裡還要不斷說:“撈啊!撈啊!發啊!發啊!”誰撈得最高誰就可以步步高昇。
結 語
在正月初七“人日節”的時候,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地區,其實都有一些比較獨特的風俗習慣。無論是“吃麵條”還是“撈魚生”,其實最主要的寓意都是為了,一家人能夠幸福、健康、長壽、順利。並期盼能夠在新的一年裡順風順水。
雖然南方人和北方人在過“人日節”時,在風俗上會有很大的差異和不同。而且不同的習俗也會不同的表達意境,但是卻從未改變“人日節”的美好寓意。所以筆者認為風俗固然老套,但是寓意常換常新才能不斷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周建新《客家人日節習俗及其文化意義》
祁和暉《又到人日吟詠時──中華人日節風俗考述》
王新民《旬邑民間的“送窮節”和“人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