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特色表演都有一系列完整的動作組合,離不開隊員們平時的刻苦訓練。圖為醒獅團為觀眾表演“獅子踩高樁”
■前來參觀的觀眾為醒獅隊精彩的表演點贊
■由於學生力氣較小,他們一般參加小獅子的練習
■訓練完後,一位隊員給自己的搭檔做踩背按摩
■醒獅團王荏滔團長指導學生完成基礎動作練習
■燈光下,“獅頭”“獅尾”隊員刻苦訓練
■每晚8點30分左右,宗祠內準時響起鑼鼓聲,明德醒獅團的隊員們按時開始一日的訓練
在東莞,醒獅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一項民間文化活動。
每晚8點30分左右,石排中坑村王氏大宗祠內準時響起鑼鼓聲,明德醒獅團的隊員們按時開始一日的訓練。扎馬步、騰空、單腿、雙腿、過金橋……隊員們在前輩的指導下認真完成每一個動作。他們大多數是當地村民,有學生,也有上班族,大家都衝著對醒獅傳統文化的一種熱愛加入醒獅團。
就讀於石排石崗小學的王欣浠和她的雙胞胎姐姐已經能夠較好地掌握獅頭獅尾,伴隨著鑼鼓聲,做起動作也是有模有樣。她們自去年參加暑假班培訓後,逐漸愛上了舞獅。“通過舞獅,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能接觸到傳統文化,我們都很喜歡。”
明德醒獅團有“醒獅踩高樁”“蠍子守靈芝”“群獅起舞”“醒獅飛躍龍門青”等特色節目,深受觀眾喜愛。每個特色表演都有一系列完整的動作組合,離不開隊員們平時的刻苦訓練。
據醒獅團團長王荏滔介紹,1995年初,中坑村幾個老藝人王應傍、王裕坤、王志成、王志春等發起成立了明德醒獅隊(“明德”二字取自該村宗祠“明德堂”的堂號)。原來的中坑醒獅屬於傳統獅舞,娛樂性和觀賞性稍嫌不夠。之後,他們到佛山等地學習取經,與此同時醒獅隊內部也進行了改革創新,讓獅舞這種古老的藝術煥發出新的活力。1996年,中坑明德醒獅隊代表省參加全國第六屆“群星獎”廣場舞蹈大賽,表演的舞蹈“醒獅踩高樁”榮獲大獎,從此享譽四方。2007年,他們申報的“醒獅舞”入選廣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整個團隊的精誠合作,名聲大振後的醒獅隊多次應邀到全國各地和國外演出。
不過,由於資金和人員等原因,明德醒獅隊遭遇到了傳承和發展困境,且一度處於停止運轉狀態。為促進“明德醒獅”的進一步發展,石排鎮在2017年設立了40萬元專項扶持資金,使得明德醒獅團在暫停一年後重聚訓練。
如今,整個隊伍將近50人,隨著隊伍的壯大,醒獅隊亦改稱醒獅團。大家約定在固定的時間和場地進行系統的訓練,並在寒暑假時開辦培訓班,吸引了眾多有志於醒獅傳統文化的學生過來學習。“在解決了資金難題後,我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積極參與到醒獅中來,讓這一優秀傳統文化可以傳承下去。”王團長說。(圖/文 記者 藍業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