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6年,这个婺城游子又一次唱响故乡美丽山水

时隔26年,这个婺城游子又一次唱响故乡美丽山水

26年前,他21岁,一头扎进中国的东南沿海,追逐诗和远方,少年之于童真的怀念夹杂着清新质朴的乡恋似泼墨一般倾泻而下,化作一曲《江南有座金华城》,唱红了大江南北;26年后,他年逾不惑,作为中国知名城市主题曲创作人,他再次回首,为家乡深情创作一曲《水墨金华》,却字句细腻点染,俨然一幅山水工笔画。

日前,这曲新作刚刚完成录制,陈越便以此向故乡传来匆匆的跫音,宛若一段长情的告白。陈越在《水墨金华》里这样唱道:

落帆金华岸,停泊五百滩

穿过通济桥,又见燕尾洲

双溪的明月八咏的楼

侍王府的故事啊恍若昨天

经过清波门,走到状元坊

穿越古子城,觐见万佛塔

莲花的井水酒坊的巷

天宁寺的钟声啊别样的暖

常常的念啊,常常的想啊

一树繁花铺满的思乡路啊

常常的念啊,常常的想啊

多少相思织成的烟雨江南

寻迹智者禅,登临芙蓉峰

进出双龙洞,朝拜黄大仙

白沙的溪水仙源的湖

九峰山的丹霞啊映红天边

一江春水流过的婺州城啊

常常的念啊,常常的想啊

多少传奇绘就的水墨金华

……

时隔26年,这个婺城游子又一次唱响故乡美丽山水

细数着古城遗迹,碎碎念着前世今生,那是多少人心里熟悉又陌生的老金华。你可曾经听过,你可曾经去过,这样的一个古城金华?

吟唱之间,金华古城的点点滴滴在流淌的音乐中循环出现,似在老金华人的记忆里若隐若现。金华古城、三大名楼以及古老的街巷、婺州人的烟火日常,似初春的微雨敲打着婺州人沉睡的窗棂,一下一下呼唤着尘封的记忆。

东汉设县、三国分郡,隋代建州,婺城的故事从一座围城开始。老城墙上的每一寸苔痕,都是岁月烙刻下的皱纹。几经战乱风雨,几度时光更迭,围城屡毁屡建,仿若秋去春来。

历史画卷里,有人让位求和,有人舍身取义,有人碌碌一生,有人名垂青史。时过境迁,铜墙铁壁化作断壁残垣,英雄成败皆成布衣笑谈,散落在婺城的街头巷尾,讲述着这片土地上的古旧人间。

每个清晨,金华城在小码头的喧闹声中醒来。千年以前,水通南国三千里,舴艋舟遍布江渚。婺城人从这里出发,下兰江,上钱塘,北通运河进京,东去明州出海。小码头带来了丰饶物产,迎来了风流雅士,繁华了美丽宜居的金华子城,更在迎来送往之间,传播了兼容并包的古婺文明,收藏了婺城人冷暖交织的况味平生。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陆路、航空逐渐发达,水路随之没落。小码头的昔日光华却永远留在了婺城人的记忆里。

时隔26年,这个婺城游子又一次唱响故乡美丽山水

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八咏楼从遥远的南朝走来,遇见沈约,首开诗韵之风;遥对婺女,普渡天地之光,千余年来,如众星捧月,经世不衰。明月楼,生于繁华大宋,朗朗明月光,漠漠双溪水,迢迢芙蓉峰,美不胜收,却为避清代文字狱委身城隍老爷的后院求安生。清风楼始建明代,风流俊逸,坐镇一方龙脉,却因无名案匆匆走完了短暂的一生。千年婺城,三大名楼,三种迥然不同的命运,讲述着一段古城旧事,一个时代的兴衰历史。

婺城酒坊巷自古以酒为名,酒香游侠多少年,对酒当歌足风流,却在抗战时期如隐士出鞘,成为《浙江潮》、台湾抗日义勇队的办公地址。当年,婺城作为“浙江之心”,红色足迹遍布小城,酒坊巷里“浙江潮”,柴场巷中旧公馆,金华杏坛“读书声”……时光涤去历史烟尘。中华民族的精神,安逸小城的担当,却在古巷斑驳的旧影中、红色的故事里代代传承。

有多少牌楼就有多少烟火气,有多少井就有多少人气,漫步婺州府城,街一条,巷一条,休文井前悼沈约,酒泉井水酿大曲,莲花井水冲凉粉,闲看名人遗迹,道听纷繁市井,品尝古婺名菜,斟一壶金华酒,再听一曲《水墨金华》,你便得了宜居金华大半的真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