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揭隐

第一章,道为众妙之门。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揭隐

道之一字,通天彻地,达古贯今,无终始,无边岸,故运四时者,曰天道,载万物者曰地道,尽性至命日圣道,日用常行曰人道。天无道何称天?地无道何谓地?圣无道何为圣?人无道何为人?

道生于天地之先,混于虚无之内,先天地而长存,后天地而不敝,天地未判时悬于太空,乾坤既判后寄诸天壤。因其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缚之不得其物,不可以高低长短大小阔狭来范围,故不可道不可名,可道可名者,皆道之发见,非真常之道。那么,道究为何物呢?须知至无之内,有至有者存,至虚之中,有至实者在。内中情形,纵吴道子再生描绘不肖,曹子建转世也说不明白,。道本无名无形,称道言道,犹是强名,实在是难画其形像,难说其实迹。如强要小人我说个所以然,我实在的有心无力。好比立春立冬,四时八节,你说它无吧,又确实存在,你说它有吧,又杳然无踪。

鸿蒙未兆之先,原是浑浑沦沦,绝无半点影像,而天地人物咸育个中,故为天地之始,及至静久而动,一片太和之气,流行宇宙,养育群生,故为万物母。

一气判而两仪分,而阴阳二气仍归于一气。静久而动,无中生有,为一阳始生,及至动极复静,有又还无,名曰归根复命,要皆一太极所判之阴阳,两者虽异名,而实出一太极。

学人欲得深远之秘,必静之又静,定之又定,心中浑然,一似朽木死灰,方能无欲观妙,此是一玄。及至气机一动,虽有知却又不生一知之见,虽有动却又不存一动之想,是为有欲观窍,此又是一玄,故玄之又玄,为众妙之门。

道德经首章揭示万事物之本源,与今之世人之思维有天壤之殊!

世人皆谓兰之贵以有香,硃之贵以有色,却不知兰失香,同于茅叶。硃失其色等于土石。更不知兰虽有香,因香而煎膏,硃虽有色,因色以消形,何贵何重呢?

愚闻鹦鹉因舌利而入笼,孔雀因尾文而受拘,獐兽因脐香而被害,狐狸因皮贵而丧生,龟以灵而剥壳,蚌因珠而剖腹。假令鹦鹉藏舌,孔雀脱尾,獐子失香,狐狸去毛,龟入于泥,蚌没于沙,又有何危何害呢?世人逞强称大,患得忧失,却不知祸福一家,吉凶同门,阳极阴生,乐极生悲之道矣!故路要走道路,理要遵道理,义依道义,理归道理,无处不道,处处皆道,身处无事之天,心归道之一体,则天下一家,有福无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