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潮汕生意人和經濟落後的潮汕地區之間巨大反差

全球的潮汕人約5000多萬人,主要分佈在潮汕地區,香港,深圳,臺灣,東南亞等,而廣東的潮汕地區約1800萬人左右,海外有3000萬人左右。

像著名的泰國達信大帝,洪森,馬化騰,李嘉誠,周華健等都是潮汕籍人士,特別是香港地區,在20世紀,有頭有臉的人幾乎清一色的是潮汕人。可以說,潮汕人絕對是相當有智慧的,要不然沒法解釋為什麼他們在外闖蕩能這麼成功。

不過要是去他們的祖籍地潮汕三市潮州市,汕頭市,揭陽市去看一下,絕對會跌破眼鏡,整個廣東省21個地級市,潮汕三市居然是墊底般的存在,其中汕頭還是經濟特區,也就是說在改革開放初期,汕頭是和深圳一樣,擁有發展經濟的一些特權。

四個經濟特區城市廈門,珠海,深圳,汕頭,且不說深圳有多出色,單看珠海,廈門,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城市人均GDP都是很高的,以2019年最新地區生產總值為例:

珠海 GDP3400億 人均17.5萬

廈門 GDP6000億 人均14萬

汕頭 GDP2700億 人均4.8萬

潮州 GDP1080億 人均4萬

揭陽 GDP2100億 人均3.5萬

廣東省人均GDP是約10萬

看到上面數據是不是嚇死人,潮汕三市居然連廣東省人均水平的一半都沒有達到,更加不用和其它兩個發達的經濟特區比了,這差的不是一點半點,而且潮汕三市還是臨海的,發展外貿的條件得天獨厚,又有大量的潮汕籍人士在海外,按理來說,經濟不應該這麼差才是。

翻來全國的地圖,發現溫州也是如此,溫州人號稱是東方的猶太人,溫州商人也是遍佈全國和全球,但是看經濟,溫州人均GDP居然排位浙江省倒數後三,要說溫州人和潮汕人不愛家鄉,肯定說不過去,中國人歷來都是有榮歸故里的傳統,要不然國家也不會為了吸引外資,把汕頭特意設為經濟特區。

要說潮汕三市的衰落,得從1991年說起,為了汕頭這個經濟特區的發展,原來是一個整體的潮汕市被硬生生拆分,本意是想讓他們更好發展,結果事如願為,三市成立以後為了各自利益,惡性競爭,比如招商引資,你引進什麼項目,其它兩家馬上跟進,即便汕頭是特區,其它兩家也能通過一些補償讓投資者成本降低,惡性競爭是沒有贏家的,互相傷害只會導致三家發展的都差。

把三家城市整合為一家,至少從行政資源上可以做到統一規劃,作為一個整體,市政府財政實力也會得到大大加強,有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

和溫州人一樣,當地人以金錢的多少來衡量一個人有沒有出息,沒有錢,就一無是處,而且這裡的人宗族觀念比較濃厚,攀比心理嚴重,打工是被視為沒出息的表現,在他們看來,哪怕是開個小門店,擺個地攤,也是老闆,比打工強的多,由此造成的影響就是,這個地方老百姓普遍不重視教育,除小部分人士重視孩子教育以外,和溫州人一樣,大部分人可能讀完初中,高中就跟著長輩,老鄉出去做生意去了。

現在是什麼社會,不重視教育,只能用在低層次的商業場上打轉,別以為很多老企業家好像學歷不高,看看他們後天為再學習付出了多少,就能明白知識的重要性。

一個地方的經濟要好,至少得有一些優秀的企業,而反觀潮汕三市和溫州,看不到任何一家有實力的企業,本土的企業家再有出息,也不會把企業的總部放這裡或者是重要生產基地放在這裡,這說明一個問題,至少對於企業家來說,除了鄉土情節外,辦企業這裡沒有任何吸引力。

就好比東南亞和非洲的人工成本比中國更低,為什麼還是有大批企業工廠待在中國,原因就在於綜合成本和收益上我們這裡更有競爭力,反應到潮汕三市也是一樣,當地政府沒有從企業經營的角度考慮問題,而盡是打些感情牌,讓僑胞回鄉投資,人家投資能不能收回成本,這個是個大問題,不解決企業所考慮的問題,是不可能把這個地方給真正意義上搞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