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拍美女的記者不是好記者?


新聞照片被女委員嫌棄“拍得醜”

4月22日,《溫州都市報》在當日版面04版的“兩會特刊”,標題為《從頭等大事到關鍵小事 委員發言“上接天線下接地氣”》,該版面刊登了市政協會議上委員發言新聞照片。

不會拍美女的記者不是好記者?


隨後,溫州市政協委員方海華於22日上午發佈朋友圈稱:“這是媒體哪個攝影師拍的?把我昨天下午政協分組討論會上向陳書記、陳主席彙報的照片拍得這麼醜,還竟然放出來?就不能放張正常的嗎?早上開會時多人轉發圖片說這攝影師該去領盒飯了”

不會拍美女的記者不是好記者?


22日晚,澎湃新聞記者電話聯繫方海華,問及其朋友圈所發佈的內容。方海華表示:“這就是朋友圈裡發的一個調侃,就是開玩笑的一句話,本來就沒什麼事。”

同日,拍攝這張照片的記者表示:“照片是用單反拍的,我當攝影記者拍兩會都好多年了,技術上肯定沒有問題。”

“溫州政協委員稱記者拍照醜”媒介議題逐漸被網絡關注,引發熱議。筆者看來,通過新聞照片,我們可以發現在報紙版面中,圖片經過裁切。但從新聞攝影人物特寫的角度來看,這張照片的不論是構圖還是角度,都算是一張標準的會議新聞人物特寫照片。

不會拍美女的記者不是好記者?


相比該委員朋友圈配的另一張特寫照片,報紙刊登選用的一張構圖略勝一籌,但人物表情方面確實欠佳。拋開表情管理,報紙選用的照片,從角度、構圖方面更規範。

不會拍美女的記者不是好記者?


在吃瓜群眾圍觀時,我們也看到不同的聲音。

有指責當事委員,“政協委員更應該為社會建言獻策,不應過分關注自己照片美不美”、“在朋友圈公開叫板照片醜,稱攝影師領盒飯,開玩笑開出了官架子”。作為政協委員,其重在為國家發展建言獻策,而非去追求照片的美顏。

《新京報評論》在微信中發文《“吐槽”被拍醜:政協委員“言值”比“顏值”更重要》指出“但跳出事件本身而論,社會各方對代表委員的關注重點,自然也該回到履職問題上。履職盡心盡責盡善,那就該在形象上打滿分。”

也有詰問當事記者,“是否抓拍選取最佳”、“拍美女有沒有用人像頭”、“從記者的抓拍來看,這位記者應該是個‘直男’”... 拍攝人物特寫時,多留心關注表情的變化,也是應該的。

“美顏時代”,人人都有愛美之心

不會拍美女的記者不是好記者?


從十幾年前風靡全國的大頭貼,再到各種美圖軟件、美顏相機的興起,國人對照片的審美態度進入了一個顛覆性的“美顏時代”。拍照加濾鏡,磨皮美白加貼紙,成了許多女性、甚至男性拍照時的必要操作。

“美顏時代”,人人都有愛美之心,女委員一張表情欠佳的特寫照片刊登在版面上,當事人心裡有想法是可以理解,在公共空間吐槽發問,則略顯矯情。對圖片有想法,可聯繫記者或者報社,直指記者“領盒飯”,一方面未體現委員該有的氣概,另一方面則可能引發輿論造成記者工作麻煩。

君子愛“美”,取之有道。作為新聞報道,尤其是報紙印刷品,新聞攝影作品需要滿足清晰、可辨識、簡潔、美觀大方。記者抓拍是否及時,有沒有及時查看預覽,這也是需要當事記者思考的。

媒體要開展輿論監督也要接受監督

在社會生活中,媒體可通過新聞報道等形式開展輿論監督,對社會現象或不社會現象通過報道、曝光行使其輿論監督職能。新聞媒介要接受上級的監督,當然也要接受自己服務對象、受眾群體的監督。

不會拍美女的記者不是好記者?


新聞活動中,媒介組織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媒介在強調社會要面向鏡頭的同時,其自身也要敢於接受社會、公民的建議。

在一些討論中,有人指出,新聞工作者給你拍照,還要被嫌棄,記者太難……在現實中,新聞工作者不應這樣玻璃心,是及時提取受眾的建議,還是我行我素,關乎到媒介的生死存亡。

對於媒介來講,除了鑽研新聞業務,鑽研新聞理論,也要鑽研服務對象,鑽研受眾。在全民“美顏時代”,即時在新聞圖片客觀性要求下,不對照片進行ps美顏瘦臉,但是否可嘗試進行簡單調色。展現更符合受眾審美的印刷品,是媒介尊重受眾,而非迎合受眾。

新聞照片的美醜討論看時代審美變化

在一個生活環境、媒介技術等多因素日趨更新的時代,對新聞照片的美醜討論的背後則是多樣化的受眾審美。

會議新聞照片一定是嚴肅、刻板,固定動作嗎? 這為業界的圖片新聞帶來思考,當短視頻新聞還未出現時,誰也不會想到此後迎來短視頻的廝殺爭奪戰。談到媒介轉型,談到媒介融合,業界都會走向短視頻、新媒體。

當面對圖片領域悄然的新變化,媒介也應該嗅到這一變化。當然,這一變化在電視領域,尤其是綜藝領域則是越演越烈。電視節目從多種打光,再到直接美顏,電視劇、網絡綜藝清一色的美顏瘦臉,甚至連綜藝中的水果都會美顏。

不會拍美女的記者不是好記者?


相比原生態,真實色彩的影像內容,伴隨電視、網絡環境成長的受眾一開始便選擇了所謂“美顏”。

新聞攝影的基本任務是報道各種新的事實,屬於新聞工作的範疇。報道事實,傳播真相是新聞攝影需要堅持的原則,也就註定了新聞攝影圖片不可能進行深度“美顏”,某些情況下的偏色失真,可進行明亮度調色。

一方面是不斷玩出新花樣的藝術攝影,一方面是保守的新聞攝影,但新聞終究不是藝術,更不能達到藝術攝影的隨性灑脫。要真實,就要拋棄美感了嗎?答案是否定的,提升新聞攝影作品美感和其真實性本身並不矛盾。

不會拍美女的記者不是好記者?


記者如何提高攝影作品的美感

提升新聞攝影圖片的美感,一方面是硬件水平,一方面則是軟件技術。俗話說,底大一級壓死人,好的設備,對圖片的成像質量有著決定作用。作為攝影記者,孰能生巧,把設備效果使用到最佳,做到“人機合一”,美不美只是時間問題。

同樣,新聞攝影雖然不能拍成藝術攝影,但可多方面兼收幷蓄,對藝術攝影取其精華,提升整體觀感。

如何提高攝影美感,把人拍更美?

不會拍美女的記者不是好記者?


1.硬件上,隨身可攜帶備用相機掛裝人像鏡頭,或帶備用人像鏡頭。選擇合適的焦段,避免成後人物變形。

2.閃光燈,通過外接閃光燈,在光線較差情況下,使用光源進行補光,可通過柔光,對人物進行補光,使照片形象曝光更柔和。

3.及時檢查相機優化參數,比如白平衡、曝光補償、感光等等參數,設置專用的“人像”、“合影”等優化模式,在工作時直接使用調教模式進行拍攝,多為相機保存幾個優化模式,未雨綢繆。

4.多景別、角度拍攝,便於後期選擇

5.會議、活動新聞提前到場,拍攝空鏡頭,佔領最佳拍攝位置。

6.用好抓拍,抓住被攝人物的眼神、表情,抓住最佳效果。

7.前期不足,後期來補,前期的顏色失真,可在不改變圖片內容的前提下通過後期明亮度、對比度進行調整。

來源:南方傳媒書院

歡迎投稿

網址:www.jizhequan.cn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