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纸在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东西,除了承载文化知识以外,纸也可以用来清洁我们人体的卫生。在我们目前的生活中纸用途最多的一定是“餐巾纸”和“手纸”。可是在古代的时候,难道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使用“手纸”来清洁人体的卫生了吗?
众所周知,西汉之前的中国是无纸化的年代,这个无纸化并不是我们现代的“无纸化办公”,而是纸张尚未发明。所以我们的祖先大多数是以在竹子上写字来记录他们的生活、制度,称为竹简。而竹子也是被我们祖先使用最多的承载物,比如盛液体、当管子、搭屋子、做筷子、椅子等。其中竹子在当时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古人将竹子劈成两指宽的条状之后,把边角磨光滑就可以用来当做“手纸”,古时候的人称为“厕筹”。
西汉纸张发明了以后,纸张逐渐替代了竹子在文化上的传承作用,不仅使得记载更加方便,最重要的是便于携带。而那时候的纸张虽然发明了,但是还不能被直接拿去作为“手纸”使用。我们古代的中国是个封建的礼制生活,很多文人认为用纸张去“纳污”是对文化的一种亵渎。其实在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当时的纸张还是比较珍贵的,比如我们熟知的“洛阳纸贵”这个成语也可以来说明这个问题。
到了唐宋年间,纸张逐渐在统治阶级上普及,不仅仅用在文化记载上,也开始用于鬼神的祭祀,当然既然都可以烧了,阶级统治者用在“纳污”上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吧?确实在唐代以后,手纸就已经在统治阶级上普及了,很多文字都有记载。不过,如果有印象的读者一定记得,小时候长辈经常叮嘱,不能用有字的纸张做手纸。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我们古人是有记载的。唐代高僧道宣《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常具厕筹,不得失阙”、“不得用文字故纸”。这是对众僧的行为规范,也是从一定程度上对文化的尊重。
很多人以为厕筹应该是古人在没有发明纸张的时候用的吧,以后有纸了之后应该就不用了。其实在我小时候就见过老人使用“厕筹”,但是这个“厕筹”并非是上文使用的竹子,而是鹅卵石、绳子、木棍之类的。
八九十年代农村基本上都会有公共厕所,我们村的公厕是在山上,当时山上干农活的人多,建在山上方便大家方便。那天也是个农忙的夏季,我们一群小朋友爬到树上乘凉,树旁有一条小道是通往公厕的。我记得有个老人家从杂草中匆匆赶来,撂下身上的担子,走上通往公厕的小道,一边走一边捂着肚子,不时的弯腰捡着什么东西,原来他捡的是鹅卵石,因为我们村在海边,所以很多路都会拿鹅卵石还有其他的东西一起混了铺路。后来问了长辈才知道,在外面干活有时候没带纸的时候就是这么干的。其实古人的智慧有时候也是被逼出来的。
可能有的人觉得,用那些不是很疼?不是很没有卫生?但是,我们今天的生活都是古人努力的结果。一开始的时候,人们的粗俗都是环境造成的。如果没有纸张的发明,或许我们今天还是用着古人使用的“厕筹”,那样我们就应该不会觉得脏。环境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我们也要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应该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历史的演变结果。读历史就是读故事,我们应该从中到很多的乐趣,感受祖先有趣的生活。对比我们今天,是他们成就了我们。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