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之死是否是因為被廣泛認為的反間計,死得是否冤屈?

北口草


我是天晴愛睡覺,我來回答;

一個人被雙方都認為是反賊,那隻能說明他是個兩面派。

他妄想以一己之力讓兩方罷手言和,最後被雙方一人一刀活活砍死。


天晴愛睡覺


首先回答,袁崇煥之死的直接誘因的確是由於離間計。但是,這並非是主要原因,他和崇禎帝的君臣失和並非一朝一夕,而是日積月累的結果。據《明史·袁崇煥傳》記載:

會我大清設間,謂崇煥密有成約,令所獲宦官知之,陰縱使去。其人奔告於帝,帝信之不疑。十二月朔,再召對,遂縛下詔獄。

而且,袁崇煥最後被崇禎施以凌遲之刑,的確夠慘烈,夠悲壯。但是,造成這樣的下場,他本人雖然冤屈,但也難逃干係,不能完全歸咎於崇禎皇帝。

接下來,我們一起走近這位久負盛名的“袁督師“。

袁崇煥(1584年——1630年),字元素,號自如,祖籍是廣東東莞。他是明末最著名的將領,在國家面臨內憂外患和生死存亡之際,主動請纓戍邊,有效抵禦了後金的入侵。

由於一系列文學和影視作品的宣傳,袁崇煥在民間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極高。很多人都認為,袁崇煥是中國歷史上被冤死的一代名將,是繼岳飛之後的又一個冤死的民族英雄。

袁崇煥是萬曆年間的進士,在那個“崇文抑武”“黨爭遍野”的年代,他能以自己的儒生之軀奔赴國難當真難能可貴。天啟二年,他在38歲時被任命為兵部主事駐戍遼東,負責抵禦關外的襲擾。

期間,曾經率部擊退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父子倆的多次進攻,先後取得了“寧遠大捷”“寧錦大捷”。由於受到黨爭的波及,袁崇煥之後被長期閒置不用。

崇禎登基後,一心要“中興大明”,他很快啟用了袁崇煥總領對後金的軍務,負責督師薊、遼、天津、登、萊等地區的一應軍務。

不過,在赴任前袁崇煥卻誇下海口要“五年復遼”。就因為這次不謹慎的妄言,埋下了他今後人生的悲劇,因為崇禎把這句表決心的誓言當真了。

赴任後不久,袁崇煥很快發現自己的兵源和糧餉都難以得到有效保障,雖屢屢請旨催促卻無濟於事。不得以,他打起了毛文龍的歪主意。

毛文龍在遼東失守後,率領二百餘人留守沿海地區打游擊,逐漸佔據了皮島,還有旅順及周邊的許多島嶼。由於後金騎兵強悍,但卻不習水戰,所以他們對於毛文龍開闢的這“第二戰場”非常撓頭,極大地牽制了他們對於遼西的繼續進攻,被迫陷入了兩線作戰不利的境地。

毛文龍的駐軍猶如嵌入後金的一枚釘子,使之如鯁在喉卻無法拔出。但是,他自恃有功於朝廷,雖然名義上歸屬明廷統轄,但對於朝廷的指令越來越陽奉陰違,逐漸成為了一股割據勢力。

在毛文龍的經營下,皮島的軍力已經達到了近三萬人。而最難得的是,毛文龍基本上是自給自足,沒有得到明朝的多少軍餉和補給。換句話說,這關外的三萬人馬,不領老朱家的工資,只需要頒發幾個空頭銜即可為老朱家賣命。

袁崇煥為了籌措軍餉,竟以視察部隊為名渡海來到了毛文龍的地盤。雙方的會面當中,袁崇煥突然發難,當場就逮捕並以“十二大罪”為由直接斬殺了毛文龍。但這些罪名,大多都經不住推敲,欲加之罪而已。

毛文龍當時的職務是欽差平遼便宜行事總兵官,五軍都督府左都督,武職正二品;加太子太保銜,文職正一品;另賜天啟皇帝的尚方寶劍。這表明,毛文龍既是欽差大臣,又有尚方寶劍在手。

再說袁崇煥,他的職務是薊遼督師加兵部尚書銜,並領尚方寶劍,是武職正二品。

按理說,袁崇煥的官職位居毛文龍之下,兩人都有尚方寶劍。唯一的優勢就在於,他的尚方寶劍是朱由檢給的,而毛文龍的尚方寶劍是朱由校給的,一個是“現在進行時”,一個是“過去完成時”。

最可氣的是,袁崇煥在斬殺毛文龍之前並沒有請示甚至通知過崇禎帝,等生米做成熟飯了才告知崇禎。崇禎那個氣啊,你還有沒有將我放在眼裡!

筆者個人到現在也不理解,袁崇煥為何要斬殺毛文龍。起碼在當時的條件下,他完全不具備斬殺毛文龍的時機,這無異於一次內訌。

毛文龍被殺後,最開心的莫過於皇太極了,自己的一枚釘子突然被人拔掉,從此可以再無後顧之憂地攻擊明軍。

果然,在毛文龍被殺後幾個月,後金就繞道從古長城攻入山西並且兵臨北京城下,造成了震驚朝野的“己巳之變”

就這樣,在袁崇煥的“勵精圖治”下,後金大軍第一次攻到了崇禎的眼皮底下。崇禎嚇得夠嗆,趕緊急調各路大軍入京勤王,抵禦皇太極。

袁崇煥聞訊後,星夜兼程馳援京師,他還令寧遠總兵祖大壽率領精銳作為先鋒並遇敵即戰。終於,袁崇煥在北京城下擊退了皇太極的八旗大軍,使得京師得以保全。

戰後,袁崇煥認為自己即便無功,卻也能功過相抵了,但崇禎卻不這麼認為。據《明史·袁崇煥傳》記載:

崇煥甫聞變即千里赴救,自謂有功無罪,然都人驟遭兵怨,謗紛起,謂崇煥縱敵擁兵。

甚至於,崇禎開始懷疑毛文龍數月前被殺,是袁崇煥與後金的密謀,為的就是今日突襲北京城。因此,當袁崇煥提出讓自己所部士兵入京休整時,遭到了崇禎皇帝的嚴詞拒絕,下令他們迅速返回駐地。

後金憑藉這股“東風”,上演了一出拙劣的離間計,竟然讓崇禎信以為真了。他立即下旨召回袁崇煥並在平臺逮捕下獄,事情做得既決絕又迅速。

之後,在東林黨人的大肆彈劾攻擊下,袁崇煥最終在次年被崇禎下旨凌遲處死。據傳,袁崇煥的行刑場面極其的慘不忍睹,受到蠱惑和欺騙的百姓竟然向劊子手爭相“生啖之”。真可謂:

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

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不過,筆者還是堅持認為,袁崇煥死得悲壯,但或許並不冤枉。他的確對於抗擊後金做出過卓絕貢獻,但似乎也沒什麼可以載入史冊的彪炳戰功。遠的不比,就說明初的幾個名將,比如徐達、常遇春、藍玉等人,他是絕對望塵莫及的;即便戚繼光、李如松等區域性的將領,我看他也很難逾越。

至於說,後世對袁崇煥的歌頌和評價,更多是由於滿清政權的反明反漢宣傳,而且這一宣傳就持續了200多年。

或許,我們真的被愚弄了。袁崇煥愛國不假,但並不能稱得上是我們的萬里長城和擎天一柱。


文史不假


袁崇煥被崇禎處死並不冤枉,是罪有應得。

第一,袁崇煥忽悠崇禎,他的五年復遼計劃不具備操作性,辜負了皇帝對他的充分信任,不僅涉嫌犯有欺君之罪,而且間接導致由於朝廷對五年復遼計劃的支持而加重了百姓負擔,逼反了更多的農民,加劇了內憂外患局勢。

第二,誅殺毛文龍,給後金軍隊杜絕了側翼威脅,使得金軍可以放心南下,而無後顧之憂,大大惡化了明軍戰略形勢。

第三,資糧蒙古,間接資助後金。糧食是戰略物資,而且徵糧已經大大加重了百姓負擔,送糧會進一步加重百姓負擔。

第四,涉嫌與後金談判,有出賣國家利益嫌疑。作為一方統軍大帥,不請示朝廷,甚至違背朝廷意願,與敵人溝通談判,的確罪不可恕。

基於以上四點,袁崇煥被凌遲處死,並不奇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