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是什麼,青年又是什麼。不管是不是“後浪”,我們都在浪潮中

1

今天,嗶哩嗶哩發佈的青年宣言片《後浪》刷屏了朋友圈,引發人們對青年,對社會更替的思考與探討。做為二次元起家的視頻網站,需要向更大平臺轉型,吸引更多不同類型的觀眾,發這麼個宣傳片並沒什麼問題,可以說這是對時代的讚歌,青年或者下一代不過是它的引子。

似乎每一代都會被上一代貼上標籤,稱為“垮掉的一代”。“玩世不恭/小皇帝/非主流/二次元/佛系/腦殘”,每一代在最初向世界展露個性之時,都會被主流觀念認為是非主流,而當下一代羽翼漸豐,立足潮頭後,社會對他們的評價也隨之改變,是因為他們改變了自己,擔起了責任。

選擇玩樂很容易,人總是更願意去選擇輕易就能獲得的滿足,而習慣了短平快的消磨,就容易讓人失去自我。你確實擁有選擇的權利,但是沒有社會與自我能力的支撐,那也只不過是鏡花水月。後浪的奔湧,需要的不止是後浪,還有底下整個海洋。

歲月靜好,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美好生活,是有人在替你勇敢逆行。

2

五四青年節源於中國1919年反帝愛國的“五四運動”。1939年,陝甘寧邊區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規定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以青年學生為主的一場學生運動,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廣泛參與的一次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中國人民徹底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中國革命史上劃時代的事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

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3

再來看一下對青年年齡的定義吧。

共青團:共青團章程第一條對團員的年齡作出了明確規定:年齡在14週歲以上,28週歲以下的中國青年。

國家統計局:統計部門對青少年的劃分是0歲至14歲。對老年人的劃分標準有兩個,分別是60歲以上,65歲以上,但是對青年年齡段沒有劃分。

聯合國:曾在一份文件中把14歲至25歲的人稱為“青年人口”。

世界衛生組織:44歲以下的人被列為青年;45~59歲的人被列為中年;60~74歲的人為較老年(漸近老年);75~89歲的人為老年;90歲以上為長壽者。

共青團那個描述其實並沒有說大於28週歲就不是青年了,統計局乾脆沒定義青年,感覺還是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比較符合大眾的認知。

4

那些口口聲聲 “一代不如一代”的人

應該看看你們

就像我一樣

我看著你們 滿懷羨慕

人類積攢了幾千年的財富

所有的知識 見識 智慧和藝術

像是專門為你們準備的禮物

科技繁榮 文化繁茂 城市繁華

現代文明的成果 被層層打開

可以盡情享用

自由學習一門語言 學習一門手藝

欣賞一部電影 去遙遠的地方旅行

很多人 從小你們就在自由探索自己的興趣

很多人在童年 就進入了不惑之年

不惑於自己喜歡什麼 不喜歡什麼

人與人之間的壁壘被打破

你們只憑相同的愛好 就能結交千萬個值得幹杯的朋友

你們擁有了 我們曾經夢寐以求的權利

選擇的權利

你所熱愛的 就是你的生活

你們有幸 遇見這樣的時代

但是時代更有幸 遇見這樣的你們

我看著你們 滿懷敬意

向你們的專業態度致敬

你們正在把傳統的 變成現代的

把經典的 變成流行的

把學術的 變成大眾的

把民族的 變成世界的

你們把自己的熱愛

變成了一個和成千上萬的人 分享快樂的事業

向你們的自信致敬

弱小的人才習慣嘲諷和否定

內心強大的人 從不吝嗇讚美和鼓勵

向你們的大氣致敬

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美美與共 和而不同

更年輕的身體 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 審美 和價值觀

有一天我終於發現 不只是我們在教你們如何生活

你們也在啟發我們 怎樣去更好的生活

那些抱怨“一代不如一代的人”

應該看看你們 就像我一樣

我看著你們 滿懷感激

因為你們 這個世界會更喜歡中國

因為一個國家最好看的風景

就是這個國家的年輕人

因為你們 這世上的小說 音樂 電影中表現的青春

就不再是憂傷 迷茫

而是善良 勇敢 無私 無所畏懼

是心裡有火 眼裡有光

不用活成我們想象中的樣子

我們這一代的想象力

不足以想象你們的未來

如果你們依然需要我們的祝福

那麼

奔湧吧 後浪

我們在同一條奔湧的河流

5

不管是前浪還是後浪,我們都在浪潮中。

我們都有幸,遇見這樣的時代。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