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四大文明古国里华夏文明容错率最高?

公元前18世纪,来自高加索的雅利安人消灭了古印度土著建立的哈拉巴文明。随后他们通过残酷的种姓制度,将古印度人划入了贱民阶层,从此古印度文明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雅利安人后来创立的孔雀王朝。

公元前729年,古巴比伦第四王朝被亚述国所灭。此前,古巴比伦就先后受到赫梯人、加喜特人的入侵。公元前539年,居鲁士大帝武力入侵迦勒底人重建的新巴比伦,从此巴比伦王国彻底消亡,成为了波斯帝国的领土。

公元前525年,古埃及第二十六王朝被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所灭,此后的500多年里古埃及一直都被外族统治。公元前31年,渥大维生擒埃及艳后击溃托勒密王朝,从此古埃及彻底消亡,成为了罗马帝国版图的一部分。

为什么说四大文明古国里华夏文明容错率最高?

埃及艳后

公元1279年,蒙古部落的元军在崖山海战中灭南宋统一中国。1368年,朱元璋领导农民起义推翻元朝建立大明。1644年,清军在吴三桂的带引下进入山海关攻占京师。1912年,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政权重归中华。

泱泱四大文明古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文明都只剩下断壁残垣,后世只能从金字塔、斯芬克斯和汉谟拉比法典中窥得一二,而其种族要么是被屠杀殆尽要么是沦为奴隶贱民,或是被同化而丧失民族性。当古国后人翻开两千多年前的文物依然能读懂的,恐怕只有中国了。悲剧在于,其他三个古国既没有留下什么后人,也没剩下多少文物。

为什么说四大文明古国里华夏文明容错率最高?

周杰伦的《爱在西元前》讲述了古巴比伦的故事

孔子作《春秋》曰:“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也就是说, 夷狄到中原习用了华夏文化习俗,他们就成了华夏族,而华夏族如果去了边疆习用了夷狄的文化习俗,他们就成为了夷狄。“华夷之辨”不是血统上的区别,而是文化上的差异。

按照孔子的逻辑,入关的蒙族和满族都习用了华夏文化习俗,他们就成了华夏族的一部分,包括很多没有取得政权的少数民族进入中国后也都被汉化了。他老人家的第73代传人孔庆东也曾说过:“中国最能过日子,你来我这和我过日子,过着过着就把你过没了”。

就这样,华夏族和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过了三千多年“日子”,战争、迁徙和贸易促进着民族融合,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汉族。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民族识别确定了55个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形成了今天政治和文化概念上的中华民族。

我们看到,在历史长河中,有的文明断代了,有的民族消亡了。那么在原有的土地上继续生长的民族与消亡的土著是什么关系?比如现代印度对于古印度而言是侵略者还是继承者?华夏民族虽没有亡国灭种,但是血脉和文明真的是一脉相承么?我们今日中国和古代的夏商周又是怎样的关系?“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华夏”的说法能否站住脚?

这些问题越是深思,就越不得其解。但如果你翻开欧洲历史,你就会更加迷茫。数不清的民族名字挤进故事:腓尼基人、日耳曼人、雅利安人、迦太基人、凯尔特人、斯拉夫人、阿尔巴尼亚人......他们经过千年的纷扰战乱,最后形成了今天欧洲的44个国家和地区。你肯定要问,究竟哪些民族变成了哪些国家?他们都是什么关系?

然后这些问题会把你推向一个更大的疑问:文明、国家、民族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我和他们又是怎样的关系?以及“我是谁?我从哪来?要到哪去?”的人生终极命题。

希望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能放缓脚步,寻一寻我们安身立命的文化之根,找一找我们血脉相承的民族之魂,一起思考:我们是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