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可以这么选

买银行股,如何做到货比三家?

把一直追踪的三家银行中报数据给梳理了一遍,发现一些好玩的东西。

只捡一些重点的来说。

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讲,一是运营数据,二是资产质量,三是资产负债情况。

一、运营情况。

这部分主要关注四项数据。

银行股,可以这么选

有人问巴菲特,如果买股票只看一个数据,他会选哪个。

巴老爷子的回答是"净资产收益率"。

因此,在运营数据一栏,我把净资产收益率放在了首位

这个数据,说明在一个季度内,银行的净资产所创造的收益率,就是字面意思。

比如银行自有资金500亿,负债500亿,二季度赚了10亿。那二季度的资产收益率就是2%。

当然,自有本金500亿加上负债500亿,就是总资产1000亿。

总资产代表着银行的资产和业务规模,显示了银行的体量。

从总资产中我们可以看出,兴业银行和招行规模接近,光大则是兴业的7成体量,不到招行7成规模。

顺着往下,扣非净利润就是经营所创造的利润,什么卖地皮、卖子公司、奖励等等外财,统统不算。

在这一栏,兴业差不多只有招行的1/2,光大约招行的1/3。

至于最后一栏的净息差。我们知道银行的主要业务就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吸收存款需要按照一定的利率支付利息,发放贷款同样要按一定的利率收取利息。

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之间的差,就是净利差。有点类似于一般生产企业的毛利率。

在运营端,知晓上面四个数据,基本就能知道一家银行的质地如何了。

赚钱效率怎样、规模多大、利润有多少、毛利率有多高。

二、资产质量。

这部分主要关注7项数据。

银行股,可以这么选

不良贷款蛮好理解,就是银行放出去的贷款中,有可能收不回来的部分。

兴业银行在体量稍小的情况下,不良贷款总额较招行略胜一筹。

比较奇葩的是,规模不到招行7成的光大,在不良贷款总量上和招行业相差不远。可以想见,在三家银行中,光大真是最差的。

不良贷款率是不良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光大独占鳌头。

拔备覆盖率。针对不良贷款,银行建了个小金库,扔了一些钱进去做备用。

等到不良贷款真的收不回来,就把钱拿出来填补亏空,毕竟不良贷款也是贷款,叉掉前还躺帐上呢。

这个数字越大,说明储备越多。

光大和兴业数值相近。招行可以勾勾手指,叫道"我要一个打两个"。

核心资本充足率,粗暴理解,就是股东权益占总资产的比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银行经营的高杠杆性,9块钱做100块钱的生意。

其实还有两个相似指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意义相同,只是算法上有区别。

由于银行的高杠杆性,以及理论上可以无限放大杠杆,且1929年美国大萧条就有银行乱搞的背景,因此银行业在放杠杆上是受到监管限制的,手段就是制定核心资本充足率的下限。

放贷还是要银行自己有足够的钱,所以银行一直都在融资。

接下来的四个数据,和不良资产相关。

关注率是关注类贷款在贷款总量中的比例,定义是贷款人有还款能力,但存在一些违约的因素。

具体评判标准,就是逾期90天以内。

比如某人一笔贷款还款日是9号,但他20号才想起还款。这笔账就成了关注类。

正常迁徙率,则是指正常贷款中,变成关注类贷款的比率。贷款有一个5级分类,正常(正常还本付息)、关注(逾期90天内)、次级(逾期91天至180天)、可疑(逾期181天以上)、损失(可能真收不回来了)。

拔贷比,则是针对不良资产单独提出来的小金库里的钱,同贷款总额的比例。

这也是银行经营稳健的一种操作。

比如光大的拔贷比是2.9%,这意味着,即便某一瞬间光大发放的贷款中有2.9%收不回来了,理论上光大都扛得住,连对利润都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核销及转出是最后一个数据,也很好理解,就是在会计周期内,银行将多少的不良资产从帐上X掉了。

将收不回来的烂账,从帐上叉掉(当然,还要继续追讨),算是一种排毒。

三家银行的数据都在伯仲之间(尽管光大只是另外两家银行的6-7折体量),不过兴业的处理力度还是算比较大的。

接下来是重头,也是最有意思的部分,通过资产负债,来分析它们的经营风格和竞争力。

三、资产负债情况,所折射的经营风格和竞争力。

这部分主要有两块,一是计息负债,二是生息资产。

银行股,可以这么选

先说计息负债,我们主要关注存款和总的负债成本。

每一个项目都太直白话,就不一一阐述。

居民、企业存入银行的钱,以及发行的债券、向央行和同行的借款,都算银行的负债。因为银行要为这些钱支付利息。

负债的加权平均利率,就是银行的计息负债成本。

招行最低,光大最高。

银行放给居民(房贷、车贷、消费贷)、企业的贷款,都算是银行的资产,因为这些资产都能给银行带来利息收入。

资产的加权平均利率,就是银行的生息资产收益率。

上文说过,银行的主要业务就是吸储、放贷,因此,我把存款和贷款作为了主要分析数据。

好了,重点来了。

在存款、贷款数据中,有几个要点。

1.不管是个人存款还是公司存款,兴业和光大都是定期多于活期,但招行是活期多于定期。活期存款利率低于定期存款,这就是招行主攻零售打造的低成本负债端优势。

2.兴业和光大相比,不管是个人存款还是公司存款,光大银行定期存款比例远远高于兴业。说明光大对客户的粘性很弱,只能靠促销手段,扩大定期存款来锁定负债。

3.兴业存款利率最高,但得益于活、定期存款结构合理,综合成本反而低于光大。

4.三家银行中,仅招行的个人贷款多于企业贷款,这是招行零售优势的另一面。

5.三家银行中,光大企业贷款、零售贷款利率均为最高。特别是零售贷款,同兴业相比足足有1.65%的落差,比有零售银行之称的招行都高出0.5%。说明光大的客户质地更不那么好。

四、总结一下。

兴业银行,中规中矩。

偏高的负债成本和更中庸的资产收益率,说明贷款客户选的是中等资质,吸储上也比较踏实。暂时并没有建立资产端或者负债端优势(毕竟早些年努力干同业业务,现在算是补课)。

从资产和负债端看,资产质量应该更才对,但核销较多,有可能是在处理一些老问题。当然,新问题也有,比如去年在东北踩的雷,今年都还没处理完。

整体来看,目前表现有些平凡。但亮点主要在于净资产收益率。

光大银行,剑走偏锋。

负债端以高成本的方式拓展定存大力吸储,资产端超高的收益率,往往代表着光大拥有资质最差的客户群体。

这种经营策略所带来的,自然是增长迅速,但资产质量差、运营效率低。

招商银行,就是优秀。

资产端和负债端两面优势,真的很强,且这种优势不是别行一时半会就能追上的(数据说明)。

资产质量方面,也足够的牢靠,最终体现在经营端的成绩斐然。(投资,并不是说发现公司优秀就行了,上述仅仅从财报中数据客观分析,并非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