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遇到“诺亚方舟”,带着地球走和坐着飞船走,怎么选

2009年的电影《2012》我们认识了“诺亚方舟”;2019年春节电影《流浪地球》我们看到“可以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寻找新的着陆点”。当诺亚方舟遇到流浪地球,该如何选?

《流浪地球》遇到“诺亚方舟”,带着地球走和坐着飞船走,怎么选

《流浪地球》电影的主要情节说的是,未来有一天太阳不行了,没法儿再为地球提供能量了,人类为了自救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一万座巨大的发动机,把整个地球推离了太阳系,到宇宙中去寻找新家园。

《流浪地球》遇到“诺亚方舟”,带着地球走和坐着飞船走,怎么选

假设,如果还有一套方案不是把整个地球推送,而是建造一艘巨大的飞船,我们坐着飞船走。请问,带着地球走和坐着飞船走,到底选哪个呢?

很多人可能会说,当然是坐飞船,因为飞船更好控制,功能更强大,技术更成熟。跟推动地球比起来,这个操作的风险要低得多。

也可能,还有人说,不对。飞船能坐多少人?肯定有好多人走不了。还是应该推动地球,救尽可能多的人。你支持哪一方呢?

《流浪地球》遇到“诺亚方舟”,带着地球走和坐着飞船走,怎么选

现在就用韦斯特所著《规模》一书的观点来做出解释。根据《规模》一书里的观点,相信作者会支持流浪地球这套方案。主要有以下三个理由:

一、织越大,对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就越高

简单说就是,规模越大反而越节省资源。有人曾经计算过城市的道路总长度、加油站数量,还有水电线路的总长度,都跟人口的0.85次方成正比。按照这个关系,假如一个100万人的城市,需要50个加油站。那么,一个200万人的城市,大概只需要再增加30多个加油站就够了。

从这个角度看,把整个地球都带走,其实反而增加了公共资源的使用率,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

《流浪地球》遇到“诺亚方舟”,带着地球走和坐着飞船走,怎么选

你可能会说,这个可以通过制定规则来实现。比如,在飞船上,严格规定每个人的生活物资,这不是可以增加资源的使用效率吗?但是别忘了,一个组织要想持续发展,不能光靠节省,还得增加产出。

二、规模越大,产出越高

注意,这可不是简单的等比放大。而是,当规模增加,产出的效率会更快的提升。

有人算过,一个城市的创新专利数,还有产能跟人口的1.15次方成正比。也就是说,当城市变大,它的产能会以更快的速度增加。这就是为什么说,一定要去大城市。城市越大,对基础设施的利用率越高。同时,产能的提升也更快。简单说就是,产出更高,消耗更少。一来一去,人均利益肯定会增加,这就是为什么,大城市的的工资往往更高。

因此,回到最初的选择题,从产出的角度看,还是流浪地球方案胜出。因为规模越大,产能提升得越快。

但是,到这一步,还是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假如这个飞船可以造得非常大,甚至比一座城市,一个国家还大,飞船方案是不是就可以胜出了呢?很遗憾,还是没用。

三、一个组织越是具备多样性,他就越有活力

什么叫多样性?简单说就是,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保持独立思考;每个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瓶子中放一堆豆子,然后找了两伙人,让他们猜豆子的数量。

《流浪地球》遇到“诺亚方舟”,带着地球走和坐着飞船走,怎么选

规则是,第一组人,要在观察之后,先互相商量一下,然后得出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答案。而第二组人,不许商量,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感受,猜一个数,然后再取平均值。结果发现,第二组,也就是大家各自猜测的组,要准确得多。

换句话说,人多力量大,这句话其实是有前提的。那就是,群体中的每个人都必须保持独立思考。

从这个角度看,假如采取飞船计划,那么为了让大家适应飞船上的生活,为了确保秩序稳定,要给所有人开展一次军事化的培训。让大家都严格遵循统一的行为规范。这样一来,飞船上这个群体的多样性,就在很大程度上被洗掉。因此,从多样性的角度看,还是流浪地球计划胜出。

《流浪地球》遇到“诺亚方舟”,带着地球走和坐着飞船走,怎么选

这就是说,一个组织真正的优势,不是规模大,而是,规模复杂。一个组织的成长,到底遵循着什么样的逻辑?不管是对个人、公司,还是城市来说,大,只是一个基础,他不是真正的厉害。能够包容万物,能够有多样性的大,才是真的了不起。

写在最后

我们有时做出的选择看似非常合理,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证据,只是凭想象来,凭感觉来,最终,几乎不可能取得成功。说到这里,《流浪地球》遇到“诺亚方舟”,带着地球走和坐着飞船走,你到底选哪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