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一则新闻:一个妈妈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很快就有了工作。
可是,他每每干不到一个月就辞职,总是抱怨工作任务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
两年了,儿子心安理得地赋闲在家,要么上网打打游戏,要么用妈妈不多的工资去社会上消遣时日。
对于妈妈的指责,他振振有词地说:“如果你不能养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
这个节目播出后,很多家长陷入了深思,不能溺爱孩子,否则他们会很不懂事。但却陷入深深的矛盾中,孩子哭闹该不该打?抱过来哄着就是溺爱吗?
在喵妈看来,溺爱的本质是什么?是挂着爱的名义,内心深处却对孩子深深的不信任,以此来对孩子实施“控制”。所以,我觉得“爱”不能背这个锅。
孩子可以自己吃饭了,你嫌他吃得慢,吃得脏,就自己喂;孩子可以自己穿衣服了,你觉得他总穿错,就帮他穿;孩子上小学了,忘拿课本、铅笔,你就帮他收拾书包......
等孩子有了什么问题,脱口而出的是:妈妈,都怪你,你怎么没记住?你回应:妈妈忘了,妈妈下次一定记住!
当你以这种不信任下的溺爱来控制孩子,剥夺了孩子需要经历的生活体验,孩子的各种懒惰和坏习惯就养成了。
佛学讲“因果报应”,育儿中,孩子前期偷的懒,造成了他不能适应社会,而你的后半生,会像保姆一样越来越累。
而另一种家长,在不懂育儿知识的情况下,对于溺爱完全回避。比如孩子哭闹时,就哭吧,不能惯着!
有一次我带着喵去游乐场,一个一岁多的小男孩在哭闹,妈妈索性把他放在地上,丢下一句话:“不能惯着,叫他哭吧!”小男孩足足哭了5分钟,妈妈和旁边同龄的阿姨竟然无动于衷。
后来,游乐场的服务人员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抱起来安慰了一会。原来是小男孩还想骑木马,就被妈妈强行带出来了。
如果一直以不能惯着孩子的名义,去冷落孩子的情绪,你会发现孩子的脾气会越来越差。
当孩子情绪崩溃时,恰恰是最需要我们去安慰、去给予爱的时刻。
这时候,要爱和原则并重,抱着孩子给予他心理上的安抚,让他表达自己的观点,但要给孩子定下规则。
比如:今天太晚了,明天我们继续玩!如果孩子还不同意,就告诉他:可以再玩5分钟!
所以,关于溺爱,父母千万不要走极端,喵妈列下一个心法:
相信孩子!在这个基础上你才能理解孩子,主动与孩子平等沟通。两个原则:
第一,保证孩子安全和不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情况下,做他任何想做的事;
第二,在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不要采取放任不管的冷暴力,主动和孩子去沟通。
很早就想码一篇这样的文章,终于在这个早起的清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