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市米廟鎮金融扶貧興產業 致富帶頭謀幸福

河南省汝州市米廟鎮棗樹廟村位於汝州市東北部,根據汝州市養殖業現狀,結合北部山區土地面積廣,農作物秸稈豐富等資源優勢,發展北部山區特色養殖業,已成為山區村產業發展的新途徑。

當前,脫貧攻堅已到了攻城拔寨的關鍵時刻,引導和匯聚任何一股力量投入到脫貧攻堅戰場都是非常必要的。汝州市米廟鎮棗樹廟村充分利用金融扶貧小額貸款政策培養部分能征善戰的致富帶頭人隊伍,並引領他們發揮各自特長,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潘金章、潘留海就是不等不靠努力實現自己脫貧的同時,帶領身邊人致富增收的典型代表,對打贏脫貧攻堅戰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汝州市米廟鎮金融扶貧興產業 致富帶頭謀幸福

能說會道致富能手潘留海是米廟鎮棗樹廟村的貧困戶,家中5口人,現年49歲,高中文化。妻子董花利,49歲,初中文化,家庭主要收入來源是養殖和種地。主要致貧原因是缺資金。

隨著精準扶貧工作的深入開展,2015年底,潘留海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汝州市農業農村局駐棗樹廟村工作隊多次到潘留海家走訪,並根據實際情況,動員潘留海發展一些力所能及的養殖產業。“駐村工作隊找到我時,一時間我還不敢嘗試,雖然有多年的養牛、養豬經驗,但對於大規模養殖還是有些忌憚。”潘留海說,他知道山區村與平原村相比種植作物優勢不明顯,也知道山區適合發展畜牧養殖業,可是讓潘留海一直不敢下定決心規模化搞養殖的原因,一是缺少啟動資金,二是不敢冒險,怕賠錢。

在駐村工作隊的一再動員下,潘留海狠下心,2017年初,靠著5萬元的扶貧小額貸款和向親戚朋友借來的錢,購買了60頭小豬仔。幸運的是,潘留海的第一次規模化養殖道路走得十分順利,6個月後60頭豬出欄,每頭豬淨賺800多元。第一次養豬就嚐到了甜頭,讓潘留海更加堅定了通過自己雙手脫貧致富的決心。接著,潘留海繼續擴大養殖規模,在原來豬場附近又建了一座近300平方米的養豬場,隨著2019年以來豬價高漲,潘留海2019年賣了84頭豬,足足賺了20多萬元。如今,潘留海的豬場現存欄肉豬246頭,預計2020年12月底可以出欄,按照現在的豬價行情,養到6個月,每頭300斤左右的肉豬能賣到5000多元,每頭豬淨利潤達2000多元。潘留海粗略地計算了一下,這246頭豬還能帶來近50萬元的收益。

“現在,村裡的貧困戶基本都脫貧了,可仍有一小部分村民離小康還有一段距離。下一步,我不光讓自己富裕起來,還會發揮致富帶頭人的作用,毫不保留地將自己知道的養殖經驗傳授給需要的村民,帶動全村想靠養殖業掙錢的群眾一起致富奔小康。牛羊成群豬成圈,金融扶貧是關鍵。資金注入添活力,小康路上快如飛。黨的政策得民心,山裡群眾有信心。共同打贏脫貧戰,振興中華萬代傳!”潘留海不假思索的說道。

汝州市米廟鎮金融扶貧興產業 致富帶頭謀幸福

勤勞樸實技術專家潘金章,現年45歲,然而4年前他還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當時,潘金章的母親患病住院,女兒讀高中,兒子讀小學,為照顧老小,潘金章無法外出務工,除了種幾畝梯田外,無其他經濟收入,生活十分拮据。2015年11月,潘金章家被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41歲,正值年富力強,潘金章謀劃著如何致富。棗樹廟村地處山區,適合發展養殖業,但他缺資金又無技術。汝州市農業農村局駐該村扶貧工作隊瞭解到潘金章家的情況後,鼓勵他養豬。2017年,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潘金章申請了5萬元的小額無息貸款,蓋豬舍,買豬仔。“扶貧工作隊邀請汝州市畜牧局專家到村裡傳授養殖技術,我立馬就報名了,學到了很多養殖技術。”潘金章說,為掌握養豬技術,他不僅認真聽專家講課,還買了許多養殖方面的書自學,養殖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問題就給專家打電話請教。2017年底,潘金章養的第一批生豬出欄,一頭豬扣除飼料成本等各項費用淨掙300元,這一年他養豬掙到了15000多元。2018年,潘金章擴大養殖規模,養了100多頭豬。

也是在這一年,潘金章成功競選為村委會委員,並主動申請退出貧困戶。“我年齡不大,能幹活,養豬能賺錢,不能再佔著貧困戶名額了。”2019年,潘金章養了60多頭豬,同時還購買15頭牛發展養牛項目。2019年10月,豬肉市場行情大漲,潘金章果斷將60多頭豬清盤銷售。豬賣了,潘金章把精力投到養牛上。他申請小額貼息貸款3萬元,又向親友借了一部分錢,投資近10萬元,將原來的豬舍改建成牛棚,又新建一個青儲池,購買了地磅、鍘草機等。

“現在養殖規模不大,也就近30頭,總價值50多萬元。目前主要是擴大養殖規模。”在牛棚裡,潘金章邊給牛添加草料邊說,“今年秋,我花費3萬多元收儲了160多噸玉米稈,這些飼料能堅持到明年玉米收穫季。趁年輕,抓住養殖的大好機遇,帶領身邊困難群眾共同致富。”潘金章笑著說。(王俊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