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麸仔爹到晚上就会闹脾气,明明准备好放下手机跟麸小弟玩儿,但是总是被麸小弟嫌弃。我洗碗的时候就会让麸仔爹陪着麸小弟。昨天麸仔爹又发脾气了,因为我一直催促他陪孩子玩儿不要躺在床上,他气愤的把门关上,关门之前说“你一直让我陪着他,但是他根本不需要我陪啊!”。听起来像不像一个找好朋友玩儿却没有得到热烈回应的小朋友在哭诉!
事实上在现实中有太多太多这样的情况了,我妈妈也会经常跟我反映为什么跟她在家就会一直想看电视看手机,而跟我在家的时候孩子似乎就会忘记这件事情;他们教了很多遍的东西孩子没学会,到我这里孩子很轻松的就学习到了。他们很疑惑原因到底出在哪里!
今天麸仔妈就想跟大家来念叨念叨,为什么会被孩子嫌弃,你在家的家庭地位到底是怎么来的!
敷衍还是专心孩子一看便明了
前面说了麸仔爹其实有时候很吃醋就算他放下手机在和孩子玩儿,孩子有什么想法也会跑到我这边告诉我。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事实上孩子是这个世界最通透的人,他最会看人脸色,最懂人心。
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在几个月的时候孩子就已经会看脸色了。当他们觉得你不高兴的时候他可能会用哭泣来回应你。
有时候在家我盯着一个东西发呆麸小弟就会来问我“妈妈你在想什么”,如果我有一点点心情的波动他就会问我“妈妈你怎么不高兴了呢”。所以他们清楚的知道你在陪他们玩儿的时候是敷衍还是认真。
很多人会说我们确实很认真在陪孩子玩儿呀,我们放下了手机不看电视不看电脑,难道还不够吗?
这些表面的工作并没有让你的内心真的认真起来。你们在履行的是陪孩子的义务罢了。跟孩子玩儿的时候你可能在想今天老板说的某句话,可能在想这个月任务如何完成,也可能在想明天早上吃什么。总之你的脑袋里装着玩儿以外的事情。
所以你的这些灵魂抽离陪伴孩子的过程孩子一清二楚,于是他不愿意什么都跟你分享。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你陪的次数决定你的家庭地位
之前我在一篇文章中写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妈妈找到我希望我能帮助一下她。她们家宝宝2岁半已经上了一个学期幼儿园。在幼儿园里一切正常,回家之后就喜欢粘着保姆。每天她想跟孩子亲近孩子都不要离开保姆,就算和她一起玩儿很开心,要睡觉也一定会要保姆,她说她现在没办法单独带孩子睡觉。如果保姆放假那孩子一定会不停地哭直到睡着。
无独有偶,我有一次看到张晓晨演的一个电视剧片段,她们家两个孩子,老大明显更喜欢保姆,亲近保姆。于是她去找了专家专家的一句话让她泪奔,专家说你儿子把保姆当成了妈妈。她回家后就要辞退保姆,孩子出来阻拦,最后她大哭着说“我才是你妈妈,我才是生你养你的妈妈呀”。
那一段看的我很心痛,孩子在小的时候只会知道谁对他好,谁对他不好。谁陪伴的多,谁付出得多。付出的多的他便顺理成章的放在了第一位,成为了他最亲近的人。而你可能莎恰恰在陪伴上忽略了孩子的需求!
温柔和严厉,孩子直接选对自己有利的一边
前面我们说过孩子是最通透的人他比我们任何人都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任何一个孩子都会选对他温柔不体罚的那一个最后自己的心理第一顺位。
麸仔爹从来没有真正体罚过孩子,但是麸仔爹喜欢吓唬孩子。当他没有办法温柔的方式停止下孩子捣乱他便会吼叫或者假装武力来建立威信。例如他会顺手拿起衣服拍打床,或者言语中说到再不听话我要打你了之类的。这些在他看来并没有什么因为没有真正意义上伤害孩子,但是事实上这些语言孩子都转成了现实情况再他脑海里你就已经打了他。孩子会跟我讲“爸爸今天打我!”。
之前我们说过想让孩子青春期叛逆你这个时候可以尽情的威胁他。等他青春期就会尽情的威胁你。
麸小弟现在偶尔会说“爸爸打我我打他”“爸爸用胡子扎我,等我长大他我用胡子扎他”。这是一个仅有两岁半的孩子说出的话,他已经知道力量悬殊现在他打不过所以等他长大了再来。其实可以看出这些行为在他心里已经留下了印记。
不要把孩子的话当成笑话,他们的每一句话都说的无比认真。
说完了决定你在孩子心中地位的三个因素,很多家长都会说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下面几个方法可以迅速提升你在孩子心里的地位哦!
投入游戏当中,把自己当成3岁小孩
昨晚我们在玩一个轨道游戏,麸小弟玩儿的很开心很满足。他觉得爸爸妈妈都陪着他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但是在过程中我看出了麸仔爹的不认真。
麸仔爹可能就如千千万万的家长一样,放下了手机以为这样的陪伴就已经够了。事实上你的每一个小差都记在了孩子心里。
后来我跟麸仔爹沟通,指出今天晚上游戏过程中他似乎要睡着了。麸仔爹也直言他觉得这个游戏太无趣了。小火车一直在轨道上开来开去甚至我们都没有什么语言的沟通。
孩子在整个过程中在学会专注,他认真的注视着轨道,看着火车上坡钻山洞脱轨再救援回到轨道上,他享受的是循环过程中的乐趣,他在观察享受火车为什么只能在轨道上才能正常行驶的乐趣但很显然爸爸没有抓住这个乐趣所以他把这个游戏界定为两岁小朋友玩儿的游戏。
当你内心就把自己当成是比孩子大,你看问题的视角也会不一样,你当然找不到这其中的乐趣。
麸仔爹也会很疑惑的问我“你觉得好玩儿吗?”我觉得挺好玩儿的。
我给他举例:
你小的时候是不是也拿着一块纱巾玩儿一下午还开心不已?是不是在沙坑一待就可以几个小时?是不是当时你的父母也一直觉得有什么好玩儿的为什么你会那么着迷?
事实上父母永远站在成人的视角是感受不到游戏的乐趣的,其实可以换一个视角喜欢玩儿牌的父母你玩儿牌的乐趣是孩子感受不到的,你只要把你玩儿牌的兴趣点儿转移一点儿在孩子的游戏中,把自己就看成是儿童,你就会收获很多。
我经常跟很多人说陪孩子成长得过程是我的第二个童年,跟孩子玩儿的每一个游戏我都认真对待,跟孩子的每一句对话我都认真想过,我从来没觉得他就是一个小孩。想和孩子玩儿的好,首先你得尊重孩子,把他看成平等的人。
寻找双方都觉得有兴趣的游戏
上面我们说到麸仔爹觉得看火车在轨道上不停的开始一件很无聊的事情,在这件事情上他和麸小弟很难一起找到乐趣。所以如果让他们两单独玩儿这个游戏,一小会儿的时间麸仔爹就会困了想睡了,而麸小弟也会因为爸爸不专心而觉得这个陪伴是无效的。事实上爸爸专门留出了时间却没有换来该有的陪伴效果。
所以在他们两个的游戏中,我们发现了有一个游戏是他们两都能享受到愉悦的,那就是——躲猫猫!麸仔爹在每一次躲起来再到麸小弟找到自己开心的笑容里明显感受到了成就感。每一次寻找和躲起来的过程不自觉的就加深了两个人之间的感情。
在找到了这个都觉得有兴趣的游戏之后,就可以多顺着孩子一些,用孩子的方式去看待这个游戏,孩子想怎样躲我们就怎样配合。
我记得有一次樊登在讲他和儿子的故事里说到一句要用孩子的思维去陪孩子来玩儿,说有一次他陪孩子踢足球,后来两个小伙伴都不跟他玩儿了,因为跟他一起玩儿孩子觉得都挨不到球。他们想的这个踢足球的游戏就是你传给我,我传给你,而不是把别人打败。
所以找到这个兴趣游戏之后需要再按照孩子的思维来重新定位这个游戏规则,需要达成一致才有共同游戏的意义哦!
每天坚持单独陪伴孩子10分钟,专属时光更有效
有人说我每天8小时都陪着孩子为什么还不如别人一天才陪1个小时的人在孩子心里的地位高。原因其实很简单,我们前面说过,这8个小时你可能连10分钟的专注都没有。没有专注的陪伴在孩子那里可以明显感觉到,所以时间再长也是无效陪伴。
如果你每天事情比较多,回家比较晚,那请你至少抽出10分钟时间陪伴他,可以一起看看绘本,可以一起躲躲猫猫,甚至于再没有时间,利用晚上睡觉前洗澡的时间也可以。给你和孩子制定一个陪伴计划,把这个专属时间预留出来。比如晚上洗澡时间是你和孩子的专属时间,某一天这个时间你不能陪伴,需要给孩子请假,告诉孩子今天因为有事不能陪伴。因为重复时间段的陪伴是让孩子形成依赖的关键。
记得【小王子】一书中,小王子怎样和狐狸建立起关联的吗?固定一个时间段,每天出现,先是远远的然后慢慢靠近,最后狐狸就会很期待每一次的相见了。
跟孩子的相处也是一样,你需要重复同一时间,同一个玩乐,这样孩子在脑海里对你的印象就会加深,他对你的依恋就会更加的明显,只要你坚持做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你和孩子的关系变的越来越好。他开始期待每一天的这个时间,这是属于你和孩子的专属时光!
以上的方法是麸仔妈在麸仔爹和孩子身上实践出来的有用的方式。如果你为自己在孩子心里地位感觉苦恼以上的方法我相信可以帮助到你!
我是麸仔妈,11年母婴平台经验,和上万名妈妈一起沟通过育儿经,科学育儿的实践摸索者!关注我,跟我一起讨论科学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