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朝政腐敗,倭寇乘機大肆燒殺掠奪我國的沿海各地,狼煙四起。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一批抗倭的名將,英雄崛起救萬民於水火之中。
孫胤武,楊厝村人,就生長在東南沿海小城惠安的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之下,少年的孫胤武耳聞目睹倭寇之暴行,義憤填膺。在戚繼光、俞大猷等英雄的抗倭事蹟的啟發下,其深感只憑滿腹經綸難御外侮,興武方能安邦,而決定從戎報國。
在父輩的支持下,孫胤武不惜重金聘請武功名師,苦練武功。拳迎酷暑,箭逐寒風。刀槍劍戟,馬上馬下,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終於在萬曆葵卯科首次鄉試,捷足登科中了武舉人,後又聯應萬曆已酉,天啟辛酉兩科鄉試中式武舉人。此後孫胤武更是勤學苦練,乙丑年進京會試,以高超的武藝博取眾彩,繼而參加殿試,更是在殿試中對答如流,切中時弊。
不過在對策中,言詞激烈,認為國家要強盛就得改進國策,整頓邊陲,同時嚴肅吏治。凜然正氣,驚攝了當時的權宦魏忠賢,因而被排為異已,榜上只屆居第十九名武進士。
他義憤的說:“當今朝廷不明。”,故而,阻止家鄉為其豎旗杆,掛進士牌匾。後來,孫胤武被貶為甘肅旗鼓中軍,他又憤慨不就。魏黨企圖尋機加害,隨即把孫胤武擢升為江西都司。但是孫胤武識破了魏閹的陰謀,堅決不就範,遂解甲歸隱家鄉。
後來崇禎皇帝即位,魏黨被肅清。皇帝思得良臣輔佐,於是循舊例舉行殿試。崇禎戊辰科,養精蓄銳已久的孫胤武,仍不顧年事已高,欣然入京應試,殿試時孫胤武的對答更加完善精闢。被崇禎皇帝既批為“御覽對策天下第一名”。
但當時的狀元已定,崇禎皇帝還以狀元循例遊街,而賦予孫胤武回家鄉惠安,跑馬圍埭為稅田。同時授孫胤武為江南銅山參將之職。任職期間其勤於王事,訓練兵勇,嚴明紀律,修固海防營寨。保境禦敵安民,在當時,深受老百姓的愛戴,由於治軍有方,又晉授昭武將軍。
後來,孫胤武看到官場昏暗,國事日非,不願同流合汙,加上年事已高,就告歸家居,課讀子孫。同時又在家籌募訓練鄉勇,並在崇武至惠安的要衝大坪山的九嶺設十八寨,不久聞得清兵外擾,而國內又是內亂日繁,京都告急,他賣去了跑馬埭稅田,攜款赴京擬紓國維,卻在半途大明已亡的消息,就而返回。
清廷以高官厚䘵,誘其出仕,被孫胤武嚴詞拒絕:“我乃堂堂明臣,豈肯投敵鬻官,遺臭萬年。”誓而不食清廷米,不為清朝官。
後人感其忠烈,在玉塘祠堂和跑馬埭峰崎地段塔頭埔立了忠臣碑坊。因為孫胤武兄弟忠於明皇室,反對外族(滿族)入侵,因而大清帝國統治中華二百六十八年之外,他的名字,竟連史書也未記載,其忠烈之名,只在民間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