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隊的山東經濟,路在何方?

掉隊的山東經濟,路在何方?

最近,合村並居、高考被頂替等新聞事件,將山東推向風口浪尖。大眾對山東公共事務的關注也逐步蔓延對山東經濟失速的討論上。

事實上,儘管山東依舊是全國經濟第三大省,近兩年,社會上時常有山東經濟失速的討論,如“山東會不會淪為第二個東北”等等。

究其根本是因為,過去10年,山東與第一、第二經濟強省的差距越來越大,同時,其身後浙江的發展勢頭很猛,在外發展的山東人急了。山東政府也沒閒著,一波又一波的南下考察,一次又一次的全省幹部電視電話會議,試圖尋找山東未來的新方向。

失去過往高速發展的10年,這次,山東能行嗎?

山東“失去的10年”

2018年2月,在山東省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上,省委書記劉家義自曝“家醜”,讓山東失去的10年浮出水面。

一直以來,山東都是中國的經濟大省,長期佔據中國經濟總量第三的位置,近年來,更是成為北方經濟的實力擔當,但據劉家義自曝,山東的落後是有據可循的,如山東大數據、信息產業不如貴州、杭州;高新技術產業不如江蘇、浙江,甚至不如河南;鄭州已獲評國家中心城市,正在建立國家自主示範區,而山東依舊沒有國家中心城市等等,讓山東經濟失速成為顯性問題。

掉隊的山東經濟,路在何方?

山東青島市即墨古城

經濟失速最直觀的反應是GDP的變化。據wind數據,記者梳理1952年至2019年,廣東、江蘇、山東三省GDP發現,數據變化清晰地勾勒出四個發展階段,每個階段,三省之間的發展格局都有微妙的變化。

其一,1952年到1978年期間,前10年,三省的經濟體量在100億以內,直到1978年,也沒能突破200億,這個階段,山東3次登上全國經濟第一的寶座,17次都是老二的位置。

改革開放到1992年南巡談話之前,山東在三省間的地位依舊沒變,4次第一, 8次依舊是老二,也就是說,從1952年到1992年的40年裡,山東80%的時間裡都位列全國第一、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藉著改革開放的契機,廣東在1990年,一舉成為全國第一,從此一直保持到現在。

第三個階段,從1993年到2008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此時蘇南模式作用凸顯,江蘇開始緊隨廣東之後,穩坐老二的位置,此時,三省的經濟體量均達到3萬億規模,經濟大省的氣質初顯。

掉隊的山東經濟,路在何方?

6月19日,鄒平貨運鐵路專用線控制性工程跨青銀高速特大橋連續梁進行合龍施工(無人機照片)

這15年裡,山東只有3年超越了江蘇,其餘時間都只能在位居第三。

顯然,最糟糕的時候還沒有來。從2009年至2019年,山東的經濟就這樣固定在第三的位置,與廣東和江蘇之間的差距也越來越遠,以江蘇為例,山東和江蘇的差距從2009年的560億,擴大到2019年的2.8萬億(相當於一個深圳的體量),差距擴大51倍,毫不誇張地說,這是山東失速的十年。

2008年是個特殊的年份,那場經濟危機後不僅有4萬億計劃,還有各省對產業轉型的決心,如廣東實施產業、勞動力“雙轉移戰略”;江蘇實施產業高端發展、信息化引領等六大行動。這些經濟大省的產業轉型舉措折射出經濟發展動能的轉變,從過往依靠資源拉動的粗放式發展到後來的依靠技術和交通驅動的集約式發展,在這期間,山東的產業轉型明顯慢了半拍。

掉隊的山東經濟,路在何方?

山東港口煙臺港礦石碼頭工人在進行卸船作業

另一個背景也不容忽視,即隨著經濟動能的轉變和改革開放的持續推進,中國經濟中心從資源集中的北方,轉向了有著港口和技術優勢的南方沿海地區。

人口流動趨勢是對區域經濟格局變化的直觀反映。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連續三年,山東都是淨流出,流出人口總數達80萬。而數字經濟發達的杭州,2019年人口淨流入55.4萬。

放眼全國,憑藉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優勢,浙江近年的發展很亮眼,對山東帶來的追趕壓力不容小覷。

經濟結構與營商環境

再次將時間撥回到2009年,其實,當年,廣東、江蘇、山東的經濟體量都在3萬億到4萬億之間,可以說是在同一起跑線。差距在接下來的10年裡被拉大,山東幾乎每年維持著5000億元的增量,甚至在2019年GDP還被擠水分。此時,江蘇以每年約7000億的規模在循序增長,實現了從3.45萬億到9.96萬億的跨域,而廣東更是率先突破了10萬億。

各省GDP的對比並不是簡單的數字競賽,是經濟綜合發展的體現,核心的自然是產業發展。

不妨逆向思考,從山東產業發展現狀來追溯過往10年山東迷失的原因。

掉隊的山東經濟,路在何方?

7月3日,村民在位於菏澤市鉅野縣龍堌鎮的一家扶貧車間內工作

第四次經濟普查是一個較好的參照,以江蘇和山東的情況為例。

先來看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產業、數字創意產業為代表的戰略新興產業,因為它們很大程度上代表著區域內未來產業發展的潛力。

截至2018年末(以下數據均以此為時間點),山東從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6420個,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17.7%。而江蘇此類法人擁有10837個,佔比達到23.4%。

與此同時,同為製造業大省,在謀求向製造業強省轉變時,高技術製造業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山東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企業法人單位為1979個,佔規模以上製造業的比重為5.7%,江蘇此類企業法人單位是山東的2倍多,佔比高出山東整整5個百分點。

掉隊的山東經濟,路在何方?

在山東省榮成市愛倫灣,一艘拖船拖著滿載海帶的舢板駛向碼頭

高技術製造業企業發展緩慢,背後原因是創新研發投入不足。2018年,山東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企業法人單位R&D(即研究與試驗發展,以下簡稱R&D)經費支出佔規模以上製造業的比重為17.0%,而江蘇則要高出8個百分點。

對比區域間產業發展,就繞不開代表新經濟的互聯網產業和服務業之王的金融業。據wind數據,2013年至2018年,兩省“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的營業收入的差距擴大了2倍,其中,2018年末,山東“互聯網和其他服務”的營業收入為175億元,而江蘇“互聯網和其他服務”1225億元,是山東的7倍多,顯然,放眼全國,江蘇的此項指標並不是最亮眼的,隔壁浙江此項收入達到4729億元,廣東為2819億元。

與山東相比,江蘇的金融業發展少而精,如江蘇金融法人比山東多1000個,但從業人員約為山東的一半,但2018年金融企業法人的營業收入比山東多2000多億。

山東較大的國有企業規模一直飽受外界的詬病,規模有多大?數據顯示,2018年末,在內資的工業法人中,山東國企有1000個,而江蘇的國有企業為431個。另一份來自wind的數據顯示,自2013年新一輪國企改革啟動以來,至2017年,江蘇國企數量減少了1750個,同期,山東只減少了516個,2017年末,山東存有的國企數量比江蘇多3成。

國企數量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私營企業的發展。2018年末,山東工業的私營企業28.4萬個,佔全部工業企業比重為88.9%。,而江蘇的工業私營企業47.4萬個,佔91.3%。

一直以來,山東都是北方的資源大省,論資源稟賦,和廣東、江蘇比,也算是各有千秋,不應會造成如此大的差距,但從上述分析的戰略新興產業、高技術製造業、以互聯網和金融為代表的服務業、國企規模等指標來看,卻有不小差距。

掉隊的山東經濟,路在何方?

威海港集裝箱碼頭

這些指標之間看似毫無關聯,實際上都和營商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也是山東過去十年失速的癥結所在。

需要注意的是,現在對營商環境的評價,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優惠政策或稅收減免,更強調政府提升服務,從技術研發投入、公共服務改善甚至是生態環境的改善、產業生態圈的打造等方面入手,為企業提供有吸引力、更具成本優勢和發展潛力的軟環境。

比如說廣東,近年來一直致力於營商環境的打造,已經完成從營商環境1.0版本到3.0版本的迭代,近三年,廣東能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每年GDP增量還能高於前些年,不能不說和營商環境的改善沒有關係。

新引擎在哪?

找出癥結後,山東的問題就是對症下藥和尋找新的引擎了。

4月底,一份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的相關專家學者共同完成的《中國省份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與量化分析》顯示,山東的營商環境排名第9,位列安徽之後,優於河南、貴州、海南等省份。

如何改善?轉變觀念或許應該走在前面,改變對營商環境和政府職能的認知,增強政府的服務職能,打造健康優良的營商環境,當然,營商環境最終要轉化成產業發展成果,當務之急就是要政府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構建新型產業生態鏈,培育一批知名的新興產業,這既是對症下藥,也是打造產業新引擎的標配。

掉隊的山東經濟,路在何方?

從千佛山山頂俯瞰濟南

同時,放眼全國來看山東的發展困境,莫過於山東在區域競爭中,優勢不夠明顯,不僅表現在山東北邊有京津冀城市群、南邊有長三角城市群、西側有中原城市圈的競爭格局中,山東向心力不夠,也體現當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趨勢時,山東還沒有可以承擔中心引領的城市。

此時,打破均衡思維定勢,發揮濟青雙子星各自的比較優勢,同時加強雙子星之間的協調發展,提升對濟青對國家中心城市的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協調發展不應僅侷限在濟青雙子星之間,各地級市的協調發展也該提速了,這意味著省內交通的互聯互通需擺在首位。要知道即便被擠水分,2019年山東仍有12個地級市進入全國GDP百強城市,說明各地級市的經濟底子並不差,如果能實現互補性發展,或將激發一輪新發展。

無論是產業新引擎還是中心城市的引領,都離不開人才的力量。今年6月初,濟南和青島相繼發佈人口落戶或人才新政,顯然已經錯過了全國搶人大戰的高潮,且近三年山東人口一直是淨流出,山東加大對人才的吸引和投入顯得尤為迫切,畢竟,優質的人才集聚本身也是打造優良營商環境的重要一環,他們不僅來帶來聚焦效應,降低企業發展的人力成本。

掉隊的山東經濟,路在何方?

5月28日,求職者在濟南人才市場參加現場招聘活動

後疫情時代,廣東、貴州、廣西 、山東等紛紛發表了都市圈計劃,新一輪的區域競爭戰已經打響,欣慰的是,這次山東沒有掉隊,但這一切才剛剛開始。希望如我們看到的一樣,山東既然有自爆問題的勇氣,勢必也會有破釜沉舟改革的魄力,我們拭目以待。

大家對山東發展有何良策,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作者 | 南風窗記者 何治民

編輯 | 譚保羅

排版 | 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