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陳茶深似海,從此茶客是痴客。


【導讀】巖茶講究的是隔年陳,臺灣散文家林清玄在《沉香三盞》一文中,講到陳年烏龍茶。他說,經過多年醇化,火氣早已褪去,烏龍的甘香已經蘊藏起來,只剩下拙味。林清玄用一個“拙”字來形容陳茶。

一入陳茶深似海,從此茶客是痴客。


“雨前雖好但嫌新,火氣未除莫接唇。藏得深紅三倍價,家家賣弄隔年陳。”清初的這首《閩茶曲》,道出焙火後的巖茶需要煺火陳化的特性。剛焙的茶,香氣給火壓住出不來,茶味焦燥,需要時間陳放轉化,這就是傳統巖茶講究的“隔年陳”。

一入陳茶深似海,從此茶客是痴客。


焙足火的巖茶以果香及奶油香為上。陳茶的湯水更加醇厚、順滑,出現果酸味,茶的香氣也會隨著陳放時間緩慢變化。一般而言,八年以上的巖茶會出現誘人的陳香味,依次呈現荷葉香、棗香,乃至藥香,最後韻味火香皆內斂轉化,變得平和沖淡。淺嘗輒止的茶客在一杯陳茶麵前往往找不著北。

一入陳茶深似海,從此茶客是痴客。


陳茶雖好茶難求,一般茶客莫追逐。陳茶喝一泡少一泡,時下的老茶寶皆為私藏,好東西都在藏家手裡,市面上很少流通。再者,飲者境界未到,真正遇上陳年茶寶,心境不能相應,恐怕也是“豬八戒吃人參果”,不得要領。

茶人明白,喝茶喝上不歸路,指的就是嗜愛陳茶者。這是戲言也是真語。對一般茶客而言,遇上機會,蹭上一杯,沾沾口福,足矣。

一入陳茶深似海,從此茶客是痴客。

一入陳茶深似海,從此茶客是痴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