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只有商鞅變法成功而其他的都失敗了?

偉大的時代


春秋戰國時期最成功的變法,當然是商鞅變法,但是若說其他國家的變法失敗了,其實也不盡然

其實從具體的一些細節來看,沒有變法是完全失敗的,即便一些變法者被貴族清算,貴族也不可能將每一條已經改革的法律條文和變法措施全部廢止,而且即便變法失敗,一些國家的國力也不會單單因為停止了變法而滑落到變法之前的那種程度,只是在戰亂的那一個年代裡,如果一個國家停止變法,那就意味著落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商變法之所以成功,其實並不僅僅是因為之後的秦國統一了戰國,商鞅變法最大的成功是並沒有侷限於商鞅和秦孝公。

我們總說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並不是說其他的秦國君主一直採取對外擴張的國家戰略這只是給不懂歷史的小孩看的,秦始皇真正奮六世之餘烈是堅持變法,在商鞅變法以後歷代秦國君主都在商鞅法律的基礎之上,對於國家政治體制,經濟體制,軍事等等方面進行逐步優化,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呂不韋時期,包括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制以後進行的一系列改革,這種長達100多年的變法是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

在戰國時期,幾乎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變法,即便經受了所謂的失敗,的變法的一些紅利也或多或少會彙集這個國家,是這個國家短期內強大起來,但是當貴族重新掌握政權以後,變法停止了國家整體的發展就會陷入停滯,而當初的變法紅利從上往下或多或少都會惠及到普通民眾,但當變法停止以後,水龍頭擰盡,能夠享受到變法紅利的可能,也只有上層貴族了,我們不要認為變法就是為了損害上層貴族的,實際上,除了官職爵位和土地之外,所有的變法條文和變法內容其實貴族所享受到的要遠比普通民眾享受到的多。

所以一個國家變法失敗以後除了廢止土地制度和用人制度以外,貴族集團一般都會把變法的其他條文保留下來,成為自己牟利的工具,秦國有沒有這一個時候呢?有,但問題在於秦國的貴族集團大多數都是外來集團,秦國傳統貴族自商鞅變法以後就無法影響整個國家,而對於從國外到來的這些貴族集團,他們也必須要堅持變法,因為一旦變法陷入停滯,那麼他們的政治力量是無法在秦國紮根的,所以在國外進入秦國的這些貴族集團,掌握國家政權以後,他們希望更快速的進行國家一些行政體制的改革,這與其他所謂的變法失敗的國家,他們的貴族重新掌權性質不同

其他國家的那些貴族集團都是本國的貴族集團,他們本身就有自己的政治基礎和社會基礎,所以他們就會把變法肢解,不利於自己的部分拋棄掉利益自己的部分,成為自己的工具,這一點也是秦國變法,以及秦國發展的特殊性,我們可以看到商鞅變法以後,秦國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可都是外國人。


世界史圖鑑


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最全面、最徹底的一次變法,其他國家的變法也有較為成功的,如魏國。因此,不能把秦國的成功僅僅歸功於商鞅變法。

戰國時期的諸國變法比較

戰國時期最先變法的是魏國,核心人物有兩個:李悝與吳起。魏國的主要變法政策如下圖所示:

故雖遇饑饉、水旱,糴不貴而民不散,取有餘而補不足。 《漢書.食貨志》

取有餘而補不足就是李悝變法的核心,他將豐收年和災年各分為三個等級,根據豐收情況,政府用平價買進糧食,等到災年根據災情狀況把糧食平價賣出去,沒有中間商賺差價。這樣魏國老百姓的積極性被調動,魏國也逐漸變強。吳起在魯國收到排擠之後來到了魏國創建了魏武卒,魏武卒可能是我國最早的特種兵。吳起率領著魏武卒把秦國打的滿地找牙。

吳起在魏武侯時期收到猜忌,談到了楚國,在楚國他按照李悝模式在楚國進行了轟轟烈烈的變法。主要思想仍然是取有餘而補不足,將無功受祿的貴族的俸祿進行削減,將多餘的錢拿出來用於農業發展和軍隊建設。吳起的變法取得了顯著的成功,在楚悼王的支持下他圍魏救趙,一直打到了黃河南岸。向南擴展到了今廣西東北部。可惜的是楚悼王去世以後,舊貴族殺死吳起,新法盡廢。楚懷王時期,屈原企圖恢復吳起之法,但以失敗告終。

趙國由於與北方的遊牧民族匈奴、林胡等接觸眾多,趙武靈王發現遊牧民族的騎兵非常厲害,於是他就頂住各種壓力,推行胡服騎射。胡服騎射後,趙國的軍事實力大增,成為當時的第三強國(秦國、齊國),趙國獲得了河套地區與中山國大量肥沃土地。韓國在韓昭侯時期任用申不害改革,推行君主控制臣子的術。但這並未從根本上改變韓國的積貧積弱。

秦國的商鞅變法是最徹底、最全面、最成功的變法。他的主要借鑑對象就是李悝和吳起,而且他的變法比李、吳二人都激進,也就更徹底。他廢井田,獎勵耕織與軍功,根據魏國的魏武卒創立了秦國的精兵技擊。商鞅是站在兩個巨人的肩膀上,當然看的更遠。他的變法比趙武靈王、申不害的變法更為全面,趙國僅僅是軍事改革,韓國則是政治革新。

變法成功的魏國緣何走向衰落

魏國是戰國時期最先進行變法的國家,為戰國早期的中原霸主。他的衰落完全是出於他的窮兵黷武。魏文侯在位時期只有一個目標:聯合三晉,把秦國往死裡搞。他任命吳起為秦魏韓三國邊境重鎮西河守將,吳起再任上把秦國按在地上摩擦。魏武侯繼位以後,幹了兩件錯誤的事情:其一,逼走吳起;其二,主動破壞三晉聯盟,使秦國得以東出。

公元前382年,魏國在藺(山西省柳林縣)擊敗趙國,三晉聯盟徹底破裂,公元前381年,魏武侯派兵佔領了楚國的軍事重鎮魯陽(今河南省魯山縣)。是可忍孰不可忍?魏國陷入了兩線作戰的窘境,楚悼王派遣吳起率軍北伐,他親自摧毀了自己曾經引以為傲的魏武卒,吳起率領楚軍飲馬黃河,這一年魏武侯、楚悼王都去世了。

魏武侯去世以後,魏惠王繼位,這個魏惠王可以說把魏國的家底給敗光了。在桂陵、馬陵先後兩次被齊國大敗,名將龐涓戰死、太子申被俘。魏國再也不復當年榮光。究其原因無非是多線作戰,自顧不暇。自此,魏國在難與秦國較量。

總結

秦國商鞅變法的成功得益於秦孝公以後數位君主皆奉商君之法為圭臬。而魏國變法儘管成功但卻毀於窮兵黷武,四線作戰。趙國、韓國的變法非常片面,楚國前後有吳起、屈原的兩次變法都已失敗告終,則是因為楚國舊貴族的勢力過於強大,而楚國君主又不想將舊貴族連根拔起。由於新法必然會觸碰到這些人的利益,因此楚國變法往往很難取得長久的成效。趙國與韓國的變法較為片面。列國變法唯有秦國自始自終,惟有秦國變法徹徹底底。

後人有詩讚曰:

國唯強弱以圖存,順勢昌平逆者亡。

李氏嚴糴興魏氏,商君墾草將秦王。

公孫赴楚河南平,羋子沉江楚地傷。

趙武韓昭空熱血,渠梁趙政終始皇。


《史記.秦本紀》

《史記.魏世家》

《史記.楚世家》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史記.商君列傳》

《戰國策.楚策》

《戰國策.秦策》

《韓非子.內儲說》

《漢書.律曆志》

《漢書.食貨志》

《淮南子.泰族訓》

《資治通鑑.周紀》


強遊中國


在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商鞅變法成功而其他變法都失敗了?

首先說明一點,這些變法基本上都是在戰國時期進行的,而且,說其他變法都失敗了是不太準確的。

原因如下:

一、戰國時期鐵器得到更廣泛地應用,生產力有了較大發展,奴隸制瓦解,封建制生產關係開始形成,為適應這種形勢,各國紛紛變法。

較有影響的有李悝在魏國的變法,吳起在楚國的變法,商鞅在秦國的變法,其它諸如韓、趙、齊、燕等國也進行了變法。

這些變法有個共同點,都一定程度上調整了生產關係,適應了生產力發展需要,加速了各國封建化進程,促進了國力強盛。

二、秦國痛感“諸侯卑秦,醜莫大焉",因此在秦獻公初步改革的共礎上,之後的歷代秦國國君一一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以至秦王政“奮六世之餘烈”,勵精圖治。

這種自上而下的意志化為國家行為,其威力是無比強大的,而且代代累積,是變法得以推行並取得成功的最強大保證。

三、這其中也少不了改革家商鞅的功勞。其智慧,其學識,其決心,堪稱就是為變法而生的。

秦國選擇了商鞅,歷史選擇了秦國。

綜上所述,之所以有提問中這樣的理解,無非是商鞅在秦國的變法徹底而且成功實現了秦國的強大,並且,強秦在歷代國君的有效統治下,在對外征戰中逐步掌握了主動權,以至最終一統天下。

一統天下的結果更突出了商鞅變法的成功,但不能因此理解為其它國家變法都是不成功的,其實,李悝在魏國的變法才是戰國第一次成功的變法,假設魏國統治者給力,後來一統天下了,那麼李悝變法就要被說成是最成功的了。

總之,其它國家的變法相對來說順應了歷史大勢,也是成功的,商鞅變法強大了秦國,一統天下的秦國也就更突出了商鞅變法的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