昇公子
在愛情中,分手是一門必修的課程,如果不經歷過幾次分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談過戀愛,所以,要對分手之事用平常心看待。
戀愛的過程,就是雙方磨合的過程,不僅要從身體上了解對方,更要從性格、志趣、愛好上雙方是否達到琴瑟和鳴。如果出現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分手無異是最佳的解決方式,避免了婚後生活中的唇槍舌劍、刀光劍影、腥風血雨如華山論劍般的生活。
分手,無非是經不起考驗,耐不住磨礪,守不住初衷。所謂的緣分,有情深緣淺,有情淺緣深,或有緣無分,而分手是緣分的最終解釋。
有些人,相愛過,一起經歷過酸甜苦辣,也就足夠了,沒必要延展成永恆。餘生不是誰都能抵達的,有人僅僅只適合陪你短暫一程,而有人也恰恰適合與你一起度過平淡流年,這就是戀愛中不斷選擇的結果。
分手後,最不需要的就是藕斷絲連,這是對逝去的愛的尊重,也是對現在生活的成全,一個總活在回憶裡的人,註定眼下的生活過得並不開心。
錯誤的開始,不可能走到完美的結束,世間沒有什麼事是一定的,都是在碰,所以分手,是為了讓你遇到更好的人,更合適的人!
鐵劍藍顏
做一些能提升自己的事情,讓自己忙碌起來,就不會想那些不開心的事情啦
感情上,不要強求,最終會有那個最合適的人來到你身邊。
加油哈~
澤青的快樂生活
-01-
“因為疫情,對象和我分手了”
2020 年,日子過得不容易。
買不到口罩、出不去門,以前吃到膩的奶茶甜點,現在都成為了一種奢侈......
不止如此,這場疫情,還照出了很多親密關係中潛在的隱患。
前幾天刷到一個帖子:
因為疫情,對象要跟他分手了。
原因是因為,他在家待了太久太久,非常無聊,於是就約了朋友固定打牌消磨時間。
他覺得,大家沒有接觸過疑似病例,平時也很注意戴口罩、用消毒水消毒,出門開車不坐公共交通,防護設施做得很到位,不會有問題。
但女朋友跟他吵起來了,家附近的感染病例在增多,還要天天出門,風險太大了。
有次女朋友跟他打電話討論這件事,直接被氣得哭出來,他和朋友都覺得她這樣太不給面子了。
而評論回覆清一色都是:分得對,為你好還不重視。
難道那些生病的人都是故意的嗎?大多數都是自以為沒事,或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接觸了還在潛伏期的人,能夠避免的,為什麼不主動些呢?
還有一個微博上特別火的截圖:
“你告訴你爸爸媽媽不要出門了,出門一定戴口罩。”
“這個時候不戴口罩的父母一定不講理,不能嫁。”
雖然看似無理,細想又很有道理。
一個不夠明事理的婆婆,以後嫁過去還能怎麼辦呢?兒子說話媽媽不聽,也側面說明了他在家裡話語權不夠。
以後嫁過去,生活少不了話語權爭奪的摩擦。
雖說也有段子的成分在,但這些事例反映的是,在疫情期間,因為居家自我隔離的無聊,因為擔心自己和身邊人生病的焦慮,很多“小事”,都容易被放大成裂痕,直接影響到親密關係的融洽度。
在親密關係裡,“我說的話你得聽”,是最容易造成爭吵的原因之一。
-02-
人在緊張時的控制感,
會讓緊密關係矛盾加劇
和苦勸父母戴口罩無用一樣,這些情侶的交流並沒有在一個維度上。
他們更相信自己的判斷,深信自己不會被感染,卻忽視了女朋友的焦慮和擔心。
他說的是事情,她說的是感情。
從男朋友的角度講,就事論事沒毛病,看上去一切合情合理,我做好防護,我的朋友們也跟我一樣,應該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但從女朋友的角度說,疾病事關生死,如果一個人過分相信自己不會被感染,結果卻不幸中招了,這可不再是他一個人的事情,而是把雙方家人都置於危險境地的壞事。
不得不說的是,這次的疫情,對很多人的心理健康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易怒,是因為其他人的行為,讓自己失去了控制感。
看到身邊人沒做好防護、就覺得他們不負責任,看到身邊人滿不在乎的樣子,就想去批評——“你知道為什麼傳播那麼快嗎,都是因為你們這些人。”
馬斯洛曾說,幾乎一切需求,都不如安全需求重要,而控制感,正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一個人對現狀失去控制感的時候,他就會下意識地想去控制點什麼,好讓自己沒有那麼焦慮。就比如,眼前的伴侶離自己最近,也最應該傾聽和理解自己。
於是,“我說的話你要聽”的矛盾,變得更加劇烈。
雙方都覺得,為什麼你就是不聽我,不理解我呢?我為什麼要聽你說,為什麼你就是想控制我的一切?
而另一方被拒絕後,也會覺得很失望,他不聽我的,是不是代表他不重視我了?於是就會繼續提出要求,或者堅持我行我素,一次次驗證自己的懷疑,最後導致對方更有壓力,更想分開。
外在的疫情是不可抗力,可是就連眼前的人,也處在“失控”狀態,會令人更加焦慮。
平時吵到差不多,能靠擁抱、牽手、逗趣的方式去緩和氣氛,實在不行約著一起吃頓飯,心情也會好。
但是由於不能出門,長時間不見面、缺乏其他娛樂活動轉移注意力,線上交流的時候,隔著屏幕你很難判斷對方此刻的真實語氣、心情狀態,要是吵起來,更容易覺得被冷落、被挑釁。
相反,疫情長時間待在一起的伴侶,也可能因為太過無聊,對方平時的小缺點都容易被放大揪著來吵......
看似是這次的風波,讓很多人失望決定分手、離婚,但換一個角度來看,你們關係裡的問題一直存在,只是此時此刻被激化出來了。
趁著這個時機去解決分歧,總比共同生活許久後,才發現兩個人不適合更好。
-03-
有些分手,是值得慶祝的
有人可能會覺得,女朋友/男朋友總是這樣,一點點小事都要放大來說,只是戴個口罩而已,都能上升到“愛不愛”的重要程度,是在消耗彼此的喜歡。
但巴克斯特的研究調查發現,結束親密關係的時候,三分之二的伴侶裡,都是隻有一個人想結束,另一個想繼續的。
對於要結束的那一方來說,情感缺堤不是一瞬間的事情,是日積月累的失望終於爆發。
誰都想讓伴侶聽進自己說的話,站在自己這邊,多理解自己。
可如果努力過了,還是無法相互接納,相互理解,那麼分開真的不是一件壞事。
與其相互抱怨、生悶氣,要求對方改變而不得......感覺從來不會騙人,只是長久以來的陪伴會讓人覺得不捨得,下不定決心。
這個時候,識別愛情減弱的信號,以及知道該如何應對,變得尤為重要。
愛情消逝的最明顯特徵,就是他不在的時候你更快樂。
斯滕伯格提出的愛情三要素是激情,親密,承諾,可是激情的部分是會被慢慢消耗的。
新鮮感越來越少,感受到“愛”的難度變得越來越高,矛盾和衝突都比以前多。
剛在一起的時候,說句話都臉紅心跳,現在連多看對方一眼,都可能吵起來。
以前恨不得天天黏在一起,現在很多事情都不想再邀請對方一起參與,甚至未來的計劃裡也想不到他。
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失望,心裡空了一塊,但別拖下去,因為關係不會自己修復。
你可以嘗試著去溝通和修復關係,適當放下一點期待,不必一定要讓他聽你的話去改變。
過高的期待,對關係是一種負擔,更何況身為伴侶雖然應當相互理解,卻不該承擔另一個人的所有要求。
最後,是嘗試一起尋找婚姻治療或者戀愛關係心理諮詢。
大多數人對關係裡發生的問題都很遲鈍,有時候也不相信治療的效果,可是這些問題,越早處理越容易解決。
有些人害怕,要是真的坐下來溝通了,或者找了諮詢師了,可能最後就要面對殘酷現實,被勸分。
但如果真的要分開,早點察覺,就痛苦得少點,一直逃避問題,拖到實在爆發為止,連挽救的機會都沒有了。
-04-
即便分手,也要處理好生活
在這種特殊時刻面對分手,著實壓力會有點大。
分手,意味著從相互支撐、相互依賴的狀態,變為獨自生活,以後很多事情要自己面對,遇到好吃的好看的,或者想到些私密話題,一時半會也沒有可以陪你分享的人。
有些人可能會很快放下上一段感情,不會擔心說被嘲笑,之後也能以開放性的態度去對待新的戀愛;
有些人可能會自我懷疑,不敢相信能找到比他更好、更合適的人,一直煩著過去的聊天記錄、共同回憶,沉浸在分手的悲痛之中;
也有人會獨自扛著,甚至產生傷害自己的衝動,去緩解分手帶來的焦慮和挫敗感。
我的建議是,不要沉浸在對過去的反覆回憶之中,可以先收起和她/他相關的一切物品,減少觸發回憶的頻次。
也別去偷看他的朋友圈,猜測他發的這條是什麼想法,現在他在幹什麼,是不是後悔了想複合,或者找點話題跟他尬聊......多數只是一廂情願,甚至讓自己越陷越深。
找你的朋友、家人、或者心理諮詢師,傾訴和陪伴能讓你轉移注意力,過得好一些。
分開以後,你也要對自己有信心。
現在的你,可以自由地去做之前因為戀愛而妥協磨合掉的愛好,可以放聲大哭,也可以找點綜藝、電視劇看,有時間去做自己的事情。
在上一份感情中磨平的脾氣,學到的體貼,也會讓你的下一段感情變得平滑些。
比如以前你總是患得患失,讓他覺得不耐煩,下次你可以學著多信任伴侶,多去溝通你的疑慮;
又或者你控制感太強,希望他隨時能滿足你的需求,現在你也會明白,這種渴望來自於你童年沒有被滿足,不該要求現在的伴侶全部承擔。
你可以思考自己想要的感情,希望的伴侶的形象和性格,去找更符合自己的人。
更何況,失戀那幾天雖然會特別難受,撕心裂肺,甚至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但 Sbarra 和 Emery 對弗吉尼亞大學生的的一項研究表明,這種痛苦不會持續太久。
最多兩週,分手時的憤怒,痛苦,就會慢慢減弱,一個月之後,大部分人都恢復了。
分手看起來很可怕,但別害怕。有時候,分手真的無關對錯,只是三觀或者習慣,剛好有點不合適。
但要相信,你總會在某一個時候,遇到那個剛好和你合適的人。
世界和我愛著你。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