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準備迎接數字貨幣時代

從2014年央行開始研究至今已有6年時間,數字貨幣的神秘面紗終於揭開一角。

4月,央行開始在深圳、雄安、成都、蘇州四個城市試點本土研發數字貨幣。同時有預言稱,各國政府亦將藉此次疫情大流行,啟動向數字貨幣的過渡進程。

央行:準備迎接數字貨幣時代

央行:準備迎接數字貨幣時代

央行數字貨幣的全稱是數字貨幣與電子支付(Digtal currency and electronic payment),即DCEP,具有國家信用,與法定貨幣等值。央行的數字貨幣屬於M0貨幣,在概念上和支付寶\微信不一樣,支付寶\微信屬於M1貨幣,而像餘額寶之類的屬於M2貨幣。

M0=流通中的現金

M1=流通中的現金+活期存款

M2=流通中的現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證券保證金

簡單說就是DC是一級貨幣,等同於現金,背後是國家信用。

為什麼要推出數字貨幣這種貨幣形態?

隨著目前各類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移動通信的發展,很多交易活動產生的支付、清算、結算都可以在線上進行,那就要有一種線上的支付和清算結算的方式,如果用物理形態的貨幣在線上交易就很難,必須通過電子支付。不過,並非所有的電子支付都是數字貨幣來完成的,比如信用卡支付、支付寶和微信財付通。

央行數字貨幣是中國的貨幣體系應對已經到來的數字經濟時代的一項非常有意義的金融創新,“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央行數字貨幣將提升中國的金融支付基礎設施,助力金融體系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降低小微企業的支付成本。

數字貨幣和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支付方式不一樣。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並沒有建立一個新的貨幣,本質還是使用人民幣支付。而央行目前正在設計的數字貨幣,是基於比特幣的區塊鏈技術進行開發的,區塊鏈本身是一種完全基於互聯網的加密技術進行信息的加密傳輸,只不過這個信息賦予了經濟的含義,賦予了價值,也就是形成了我們說的數字貨幣。

無現金趨勢明顯

從2013年餘額寶入場,到2014年微信紅包橫空出世,2015年後,移動支付交易額開始井噴,勢不可擋,2018年交易金額達277.39萬億元。短短五年間,中國人便開始逐漸放棄錢包,大步邁入“輕現金社會”。無論是超市、出行、菜市場還是政府部門,“手機掃一掃”,成為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環。

降低現金使用,有助於減少經濟犯罪,打擊以現金交易為主的非法交易(如毒品交易)。溯源是數字貨幣的特性。當DCEP以貸款的形式進入用戶賬戶時,用戶如何轉賬、流向哪個賬戶、如何用去這筆錢、又流向哪個賬戶……這些信息都會被記錄保存。同理,用戶有關恐怖主義融資、洗錢、偷漏稅、做假賬、黃賭毒等行為也會被實時記錄。

沒有了現金,還能節省鑄造和存儲紙幣的時間及成本。紙幣鈔和硬幣發行後的維護、回收等各個環節的成本非常高,還要投入很大的成本做防偽處理,從經濟上來說用DCEP可以降低這部分成本。

或將助推人民幣國際化

就支付來講,數字貨幣的出現,肯定會對傳統的貨幣和支付方式構成比較大的影響。至於說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影響,要取決於我們的貿易伙伴、投資夥伴對數字貨幣的接受程度。數字貨幣比傳統的支付更加安全、更加高效、成本更低,如果大家能夠接受數字貨幣這種支付方式,那人民幣就會更好地走出去,對人民幣國際化可能有更加積極的作用。

另外,現在越來越多的交易是通過網上來進行的,跨境交易的平臺也越來越多,交易規模越來越大,這有助於數字貨幣在國際貿易中的使用,也有助於人民幣的國際化。但具體有多大影響,還要靠我們前面講到的多個層面的逐步推進。

國商信聯的專家表示,我國央行數字貨幣主要的定位是取代現金的使用,對目前的銀行體系衝擊不大。但是可能會對目前的移動支付市場的競爭產生較大的影響。目前,我國的移動支付市場主要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兩家獨大,央行數字貨幣可能有利於其他移動支付平臺的發展,比如銀聯推出的雲閃付,有利於市場競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