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在歷史上在侵略者鐵蹄下苦苦掙扎、度日如年的百姓,你想說什麼?

手機用戶55990833796


說這個話題,我們要搞清,侵略是怎麼造成的?對於歷史上造成的侵略,主要是分為:

一:外敵侵入-比如八國聯軍侵華、日本侵華戰爭等,主要是我國經濟和軍事實力下降,不能趕上發展的潮流,以及統治者缺乏整體協調能力和控制力,不能從國家整體角度處理危機造成的。

二:民族矛盾:比如漢民族與北方遊牧民族(如:匈奴、突厥、鮮卑、女真、契丹、蒙古等)矛盾突出,造成的大分裂時代,像西晉滅亡後的南北朝時期、比如北宋滅亡後的金、遼、蒙古入侵中原等等,以前都說,是外敵入侵,我更覺的像中華各民族之間的矛盾整體爆發,因為這些民族的形成,多少都可以追溯到遠古三皇五帝,有可能還是他們的後裔,其實更像當初分家後的幾兄弟,繁衍了很多年,出了五福,但總歸都是遠親或者鄰居,都整體的處在一個文化之中,所以各民族的之間的矛盾,我個人覺得是中華民族內部問題,也有其歷史的原因,如造成南北朝大分裂時代,是西晉統治者爭奪皇權,不公平對待、壓榨各地方民族後的一個整體的民族反抗,經濟發展下降,而造成的漢民族的差點滅種,如金、遼、蒙古入侵,其實可以追溯至唐代中晚期,各藩鎮的互相爭奪,造成中原內部的實力嚴重下降,加之戰略要地燕雲十六州長期丟失,缺少防禦地帶,造成的中原淪喪。

那麼,處在這些外敵統治時期的老百姓,其實也有不同的表現,對於他們我倒是覺得可以分開來對待,當然矛盾不同,現在的看法也會根據歷史發展需要而變化,不過大致,認為不過分成以下幾種情況!

1:對於侵略的外敵,採取迎合或者配合效力的人

這類人也可能在抵抗失敗後,經過新統治者詔安的長期培養和重用的人,成為原先祖國的對立面,如地方豪強出身的滅亡南宋的張弘範,如助力清朝入主中原的洪承疇,這些代表的人,我想說的是,這類人可能是因當時統治階級腐敗平庸殘暴而投敵,或者幾代人在淪喪區繁衍,本身對於民族感念就比中原人們淡薄,所以,這些人有的懷才不遇,有的無法報效祖國,可能本身就是大才,一身本領,可能處於各種因素做了當時的叛徒,但是歸根到底是意識不強,按照現在的話說愛國教育不夠造成的,根本上是統治者的原因,但在思想上放鬆了,這些人將自己所處的地方侵入者當成了祖國,也是思想上被洗腦了,我要是面對他們,我想說你們還是中國人,能要臉不?

2:對於侵入者無動於衷的人

這類人,對於誰來統治他們無所謂的態度,誰都一樣,誰來了都是老婆孩子熱炕頭,都是順民,他們怕生事,怕出頭,怕死,怕餓著,只要侵略者不太過分,有飯吃,有收入,有老婆孩子,有住的地方就行,他們才不管什麼國破家亡,什麼民族大義,其實說起來這些人最可恨,大多數自私自利,只是在乎自己的那點利益,這類人只願意當順民,過自己的小日子,我想說的是,他們就不知道有大家才有小家的道理嗎?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國家都沒了,誰會在乎你是誰,看看現在的敘利亞難民,國都快沒了,誰會重視你,當個順民,做個鴕鳥就真的好,人還是要有正確的世界觀才行啊

3:為了自己的一點點利益或者委屈,不顧自己祖國的人,甘當漢奸

這類人比比皆是,如中國第一個漢奸-西漢初年投靠匈奴的中行說,只不過對於讓他陪著公主和親就當漢奸,也是沒誰了,比如著名明末的吳三桂,說他是衝冠一怒為紅顏也好,說他不願效忠清朝,被迫投降多爾袞也好,說實話,這些不過是託詞,在明朝,他不過就是一個總兵,投降了呢,被清朝統治者封了異性王,顯而易見,他不過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已,後來造反,不是康熙要剝奪他的封地造成的?其實就是觸及了本身的利益,造反了,也不見他有什麼恢復明朝的舉動,反據說自己想當皇上,這些人,其實就是民族的敗類,歷史上不乏其人,我覺得他們是一群被後來歪曲的統治思想影響了,造成了有家沒國的心胸,說起來也是封建社會家天下的思想造成的,不過,這些人不管怎麼樣,都是漢奸,遺臭萬年的人,或多或少給我們這個民族帶來了損失,就讓他在唾罵聲存在下去吧!真丟臉

最後,我想說的是,在侵略者鐵蹄下苦苦掙扎、度日如年的百姓,雖然不是一個原因或者行為造成的,但是畢竟當亡國奴的日子不好過,與其在侵略者的統治下,不如自己改變命運,沉默有時候就是無能,就是軟弱,就是被輕視,就是被欺負,還是那就話,有大家才有小家,自己掌握命運,生活才能幸福和安康,才能長治久安。本人的一些意見,只是代表自己的一些想法,大家如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我很期待!


天津人愛吃鍋巴菜


不要放棄,團結起來,抗爭到底,以精神火種點亮希望之光,正義終將戰勝侵略!

以抗日戰爭為例證,中華民族曾飽經苦難,近百年來積貧積弱,被帝國主義譏笑作“螻蟻”,我們打敗強敵歷來憑的是“氣多鋼少”,更多依靠的是精神的力量。從“九一八”事變起,兇殘的日寇帶給我們無數的流血犧牲,留下數不清的創傷悲痛,但正是靠著一批批中華好兒女不畏強暴,拼死抗爭,書寫出一曲曲英雄壯歌,用偉大民族精神火種一點點點亮希望之光,終於贏得民族獨立、國家解放,老百姓生活終於再度迴歸幸福安康。

一、中國國旗在敵旌遍插的四行倉庫升起,上海軍民歡聲雷動,飄揚的是彈痕累累的國旗,樹起的是中華不亡的信心。

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歷史發展中,曾長期走在世界前列,但進入近代以後則逐漸落伍。百年間,幾乎所有列強都侵略過中國,而中國幾乎所有反抗都遭遇慘敗。甲午戰爭中,李鴻章曾哀嘆中國人被驅趕、屠殺,“倒臥於地,任人宰殺,與豚犬無異”。南京大屠殺中,幾個日本兵就能趕著整村的中國人去屠殺。“九一八”之後,蔣介石認為“中國槍不如人,炮不如人”,奉行不抵抗政策。日寇氣焰愈發驕橫,接連挑釁,1937年淞滬抗戰爆發,上海淪陷,整個上海灘到處插滿了日軍的膏藥旗。

10月29日凌晨6時,上海市民發現一面中國國旗高高飄揚在四行倉庫樓頂,整個租界的民眾歡呼雀躍,蘇州河畔擠滿了狂呼、喝彩的人群,沸騰的氣氛讓傲慢的英國士兵也列隊舉槍向中國國旗致敬。這面國旗是女童子軍楊慧敏趁著夜色從英租界爬過鐵絲網,穿越戰壕,冒著槍林彈雨送進四行倉庫的。那一面小小國旗,高擎起民族生命火炬,樹立起堅強的精神信仰,迸發出神奇的力量,支撐起國人共同的精神支柱。國旗飄揚在四行倉庫上空,隨之而起的是軍心士氣的大大提振,是抗戰意志的強悍體現,是中華不亡的堅定信心,是我四萬萬中華兒女誓死不屈的民族精神。

二、抗聯總指揮楊靖宇在三道崴子倒下,聯軍將士喋血復仇,逝去的是威震敵膽的英雄,留下的是血戰到底的決心。

鴉片戰爭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人反抗列強侵略,屢戰屢敗,漸漸形成了濃厚的民族失敗主義心理。抗戰伊始,亡國論甚囂塵上;抗戰期間,偽軍超過日軍數量。這是一種集體性的精神沉淪,使得日本侵略者更加妄圖通過文化和精神奴役徹底征服中國。歷史告訴我們,精神沉淪的民族只能任人宰割。國難當頭,漢奸們助紂為虐,喪失了最起碼的人格,逾越了做人的底線,成為民族的敗類。楊靖宇將軍率領抗聯將士浴血奮戰,最終卻死於一個個漢奸之手,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反問勸他投降的老鄉:“如果我們都投降了,還有中國嗎?”這句話不僅僅是問那位老鄉,也是對四萬萬中國人的拷問,在今天聽來依然如黃鐘大呂般振聾發聵。當中華民族的苦難到了極點,反抗的意志和決心也隨之沸騰到極點。楊靖宇將軍殉國後,抗聯將士在極其不利的條件下不顧一切地向日軍“討伐隊”發起攻擊,將其全殲。將軍的死,喚起的遠不僅僅是抗聯戰士的復仇之心,更喚起了深刻的民族覺醒,東三省抗戰的烽火不滅,抗聯的精神旗幟不倒,越來越多的老百姓自發加入抵抗侵略者的行列。楊靖宇將軍以忠勇和堅韌、忠誠與崇高塑造了至高無上的民族靈魂,強化了民眾反抗侵略的堅定意志,並昇華為堅不可摧的精神力量,激勵著廣大民眾血戰到底、血債血償,最終贏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一舉奠定了中華兒女不可侮的思想基礎。

三、集團軍司令張自忠的靈柩運往重慶,民眾祭奠不畏轟炸,倒下的是忠義壯烈的勇將,激發的是不怕死、敢去死的勇氣。

張自忠上將力戰殉國後,38師師長黃維剛帶領敢死隊突襲南瓜店,搶回將軍遺體,運往戰時首都重慶安葬,路經宜昌時,十萬軍民自發恭送靈柩至江岸,期間日軍三次飛臨宜昌,但祭奠的群眾無一人躲避,無一人逃散。上將能親自上陣殺敵,力戰殉國,我又為何不可?將軍的靈柩一路運送,留給萬千民眾這樣的捫心自問。國難當頭,異族入侵,再不挺身而出,亡國滅種就在眼前!誠然,戰爭是文化的毀滅器,也是文明的孵化器,流血和犧牲、仇恨與傷痛使得中國人空前的團結。無論官兵、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實業家,還是少數民族、海外僑胞,都以各種方式為救亡圖存貢獻力量。你也向前,我亦當先,倭寇能奈我何?抗戰不分前後,救國不分你我,華夏神州里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相互配合、前方和後方相互支援,形成“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的全民族抗戰,使侵略者陷入中國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國各族人民結成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榮辱共同體,築起國家和民族新的血肉長城,改變了四分五裂、一盤散沙的局面,凝聚起強大的民族意志,重新奪回神州大地的主宰。抗日戰爭是一場民族自我救贖的戰爭,使得中國人懂得了誓死不做亡國奴,懂得了燒殺面前不低頭,重塑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遠征軍師長戴安瀾馬革裹屍迴歸故國,中途焚化邊民迎靈,飛昇的是虎賁將軍的英魂,點燃的是重振華夏的雄心。

戴安瀾將軍率軍遠征印緬,出征前即立下軍令:此次遠征,系唐明以來揚威國外之盛舉,戴某雖戰至一兵一卒,也必定挫敵兇焰,固守冬瓜。”開戰之前,帶頭立下遺囑:如果本師長戰死,以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參謀長代之,團長戰死,營長代之……以此類推,各級皆然。將軍戰死後,200師的官兵脫下軍裝裹住遺體,輪流抬向國內。後因天氣炎熱,遺體腐敗,將士們不得不將師長的遺體就地火化。點火後,官兵們齊齊慟哭,在濃烈的火光中,一股蟒狀火焰夾雜著許多火星向天空飛去,戰士們高喊:“師長成龍上天了!”從雲南到貴州,再到廣西,戴安瀾的靈柩每到一地,民眾們都要自發加入迎送的行列,拜祭英魂。初次遠征失敗,名將殉國,但中國人爭鋒異域的雄心並未因此被擊碎,反而為了繼承將軍的意志、為戰死的兄弟們報仇而愈發堅定。1943年,臥薪嚐膽的遠征軍反攻復仇,以摧枯拉朽之勢收復緬北、滇西,打的日軍三次“玉碎”,打出了國威,以戰勝者的身份在印度、越南接受日軍投降,接管政權,並炮擊意欲強行接管越南的法國艦隊,使其狼狽逃竄。遠征軍似尖刀,似重錘,揭開對日反攻的序幕;似驚雷,似檄文,將“東亞病夫”的帽子狠狠焚燬,中國人敢於戰勝一切強敵的民族自信被徹底激活,中華民族一掃抵禦外侮屢戰屢敗的陰霾,走出百年屈辱的歷史低谷,重塑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精神之強重於槍炮之強,精神之勝重於戰場之勝。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奔竄的烽火激發了民族覺醒,精神的火種點亮了希望之光,引領著中華兒女走出百年屈辱,穿越歷史迷途,在三千年未歷之變局中力挽狂瀾,重鑄中華榮光,成功開啟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


文史與生活


寧做太平犬,不為亂世人。

少年時期,每每讀到歷史,總喜歡閱讀亂世的歷史。因為太平盛世時期的歷史雖然有很多令人嚮往之處,但卻十分枯燥乏味,沒有亂世精彩。在太平盛世的歷史中,雖然也有許多英雄人物值得我們為其折服。但是不知為什麼,我總覺得太平盛世的英雄,沒有亂世的英雄更可歌可泣。於是,我就想如果讓我穿越回古代,我願意穿越到一個亂世。

劉邦有什麼能耐?項羽有什麼能耐?他們既沒有高學歷,也沒有讀過多少書。劉邦是靠自己人緣好,項羽完全是憑藉一身蠻力。如果生活在太平盛世,像他們這類人很難出人頭地。曹操有什麼能耐?劉備有什麼能耐?曹操不過是宦官養子的兒子。劉備只不過是一個織草鞋賣草馬的鄉間小販。如果在太平年代,像關羽那樣的故意殺人犯,還能成為今天的人們所敬仰的關二爺麼?張飛也只不過是一個殺豬賣肉毫無修養的大土豪而已,放到現在或許有些地位,但是也不可能成就那麼大的功業。所以少年的時候我總在想,如果能穿越,我希望穿越到一個亂世。



後來我才發現,亂世只是英雄的舞臺,舞臺之下更多的是平民百姓的悲哀。即使穿越到亂世,以我個人的能力,很難出人頭地,因為英雄只是少數的!絕大多數生活在亂世的人們多多是默默無聞的平頭百姓。而戰亂是他們的生命毫無價值,每一場戰爭,每一場亂世中的戰爭,無論是出於正義口號的衛國戰爭,還是出於擴張的侵略戰爭,都會使得數以百萬計的人在不知不覺中喪生!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項羽入關中幾乎殺完了關中之民;對於關中的老百姓而言,項羽何嘗不是侵略者?東漢末年,群雄爭霸,諸侯混戰,死亡的百姓又何止百萬?八王之亂北方的遊牧民族南下中原,鐵蹄之下又有誰能夠躲過災難,在亂世中苟延殘喘?死在亂世中的人們啊,你們用自己的鮮血寫就了不為人知的歷史;我願你們安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