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家在宥阳地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经商富户,家主盛老太公有两个儿子,长子是盛维(明兰伯伯)的父亲,次子是盛老太太的丈夫,也就是盛纮的老爹。那时,因为小儿子一举考中了探花,后期又迎娶了一位侯府千金做媳妇,所以盛家在盛老太公这一代,可谓是风光无两,门庭生辉。
但是好景并不长,自从盛老太公去世以后,盛府很快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了父亲的挟制,两个儿子草草地分了家,本性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就暴露了出来。
长子继承了大部分的祖业,却不思进取、挥霍无度,他讨厌嫡妻的整日鞭策,便将一名青楼女子带回了府邸,不仅对她宠爱有加,更是让她主持家务、掌管财路、欺负嫡妻、虐待幼子,到最后,大老太爷甚至为了把这名小妾扶为正氏,居然对自己的原配大打出手,丝毫不顾及往日的情分。原著中的大老太太在决定让孙女淑兰和离前,曾对儿媳李氏讲过这样一段过往:
你是没经过我那会儿,全家上下都叫那贱人把持了,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我那大姐儿,不过一场风寒,一剂药便能救了命的,却生生被磨死了!我这才狠下心,带着你男人和纭丫头躲到乡下去,幸你二婶子帮把手,拦着不让你公公写休书。我们母子三人在乡下什么苦都吃了,好容易才熬出头……
而次子盛老太爷对待妻子盛老太太的方式,与自己哥哥简直就是如出一辙,可见盛氏两兄弟不仅血脉相连,而且还将"宠妾灭妻"这样不光彩的代名词划为了共同的爱好。后来盛维长大后,凭借弟弟盛纮的帮助和自己的不懈努力,又重新打下了一片家业,买回了父亲败光的祖宅,为了谨记父辈们的教训,他将"不与娼妓同一屋檐"的规则列入了盛氏的家规条陈。
就这样,盛家在两个小辈的共同努力下,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光景,盛纮在刚开始的时候,也曾呈现出"宠妾灭妻"的趋势,但好在有老太太的时刻管束和教导,与正妻王大娘子的相处还算是比较融洽,原著中的盛纮虽然注重官声,不过身上却有一个十分值得小辈们学习的地方,那就是他非常懂得维系亲人之间的血缘关系,盛纮时常会给予盛维一些官场上的帮助,比如说侄子长梧想要在京城谋职,盛纮靠自己的人脉关系,从中使了不少的力气,而盛维也颇懂得散财于四方的道理,无论叔伯们如何刻薄,他都不计前嫌,在资金上给予对方帮助,更是会把自己赚来的钱用于修路,建书院,造福于一方的百姓,所以在宥阳,盛家的美名传遍了县城的每一个角落,至此,"待己以严,待人以宽"被列为了盛家的第二条家规。
作者有话说:
"待己以严,待人以宽",意思是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宽厚大度。
其实盛维何尝不知道叔伯们一直觊觎自己的财产?但他依旧选择继续接济和帮助那些刻薄的亲戚们,古代人十分注重自己的名声,这样做不仅能在宥阳留下一个"善待亲戚"的美名,而且,倘若将来真的与叔伯们发生了财产纷争,言论也自然会倒向盛维的这一边,无论是对簿公堂,还是家族审判,盛维都处于比较优势的状态,盛维花出去小部分的银钱,反尔守住了大部分的财产,这才是原著中盛维最精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