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营银行蓬勃发展,成为服务小微企业的重要力量。
最近数年,中国金融体系出现了一个独特的群体--民营银行。相比中国各类城商行、农商行代表的几千家小型银行在各地市场上攻城略地,民营银行存款规模扩张非常迅速,利息相对较高;资金来源从负债迅速扩展到同业,同业成为融资的重要来源,基本所有民营银行同业融资上都走到监管部门的上限。
按照市场细分的原则,部分商业银行的资金并没有完全投在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方面,存款和贷款还远没有进入均衡状态,大量的需求还没有得到呈现或满足。民营银行本来应该是为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生力军,但是其融资功能目前发挥得还远远不够。
(二)金融科技生态崛起,满足小微企业和民众对普惠金融的需求。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里,具典型性的几家龙头公司,现在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状态。整体来讲,互联网金融的清理整顿进入到第五个年头,爆发了很多恶性事件。但是,不能因此就彻底抹杀互联网和金融科技的一些尝试。也许我们应该思考为什么企业和个人对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方面的需求这么强烈。小微企业、甚至是很大部分民众都有对普惠金融的客观需求;不管用什么方式,市场都应该有供给方来满足这种客观需求。一方面是有这样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有这样的供给,一些互联网金融或者金融科技平台在生态崛起方面也做的非常好。
"生态崛起"的这些平台非常好的实现了服务和技术融合:第一,非常好地融合客户和消费场景,发掘真实的金融需求;第二,不仅自己定位提供一些服务,更多的是把不同的金融机构的服务融合在一起,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第三,综合性金融服务中,实现了比较好的风险分散和风险分担,使得这个平台可以持续发展。最近有一家成立4年左右的公司,为服务的客户超过了将近500万,平均每个客户提供从一千块钱到一万块钱左右的贷款,其模式做到了"从互联网来获客","通过征信体系和数据分析模型识别客户"、"判定风险、全市场化动员金融机构发放贷款"三个环节,它自身只提取服务费。另外一家小平台的公司,具有超过十年的创业历史,采取完全不同的策略,通过场景获取客户,经过数据清洗和加工后,组建一个这样的金融服务链条:银行和资金方发放贷款,保险担保方承担风险,平台提供信息,三方均分利益,这个模型也做得非常好。
(三)利用金融科技满足小微金融服务的三点建议
第一,建议准入更多的服务小微需求的金融机构。要做好小微企业融资和民营企业融资,在今天并不能简单地靠传统金融机构。特别是已有的国有和传统金融机构满足;市场的需求也非常旺盛,应该有更多的市场主体供给。
第二,建议利用技术打造全新的小微金融服务。当前,多项技术反复更新和迭代,5G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这些技术都同时接近成熟。任何一个金融机构如果不抓住技术更新的趋势,不能在产品供应化和产品差异化方面做大量的工作,满足市场上小微金融服务的需求就是一句空话。
第三,建议在小微业务的严格监管和适度宽容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一方面,应该在持牌、备案方面有更严格清晰的标准;另一方面,应该在一些金融产品定价、客户选择方面给予经营主体适当的宽容。监管机构如果大包大揽,做企业的具体经营的人就没法做工作了。
总体来讲,利用金融科技满足小微金融服务方面,我有三个建议:第一,市场供应主体应该被给予更多的自由权,让更多的市场主体合规合法地进入;第二,在市场竞争方面,应关注新技术的应用,创造全新的服务体系;第三,严格管管和适度宽容相结合。这样才能利用金融科技力量,服务好小微企业,实现真正的生态崛起。
(文章作者:王广宇 华软集团董事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本文系6月15日作者参加"华夏新供给"经济论坛的发言摘编,经作者授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