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閱歷比知識更重要,你認為哪個重要?

楊武成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這個問題就相當於理論和實踐,哪一個更重要。答案必然是理論必須要結合實踐,實踐也不能脫離理論,兩者都非常重要。

有人說如果沒有知識,行萬里路也不過是一個郵差。比如說當你看到一個很高的瀑布,而且你又讀過李白的詩,你會可能會感嘆道: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但是如果你心裡根本沒有這樣的知識,那麼當你看到這樣的一個景色的時候,你可能只會說真壯觀,真好,真高而沒有一點的美感,而使我們所說的語言,其實往往往反映了我們內心的豐富。

所以既要讀萬卷書,又要行萬里路。


侯博說地


老祖宗留下的那句話,是很有深意的,“十年寒窗無人曉,一朝成名天下知”。

中國的耕讀傳統,成就了太多的“大家族”。

大科學家錢學森,是唐朝末年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這個家族歷來名人輩出。

錢氏家族中,大家熟知的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被稱為科技界“三錢”。

大作家錢鍾書、原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等,都是從這個家族中走出來的。

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在家族文化的薰陶中成長。

首先讀萬卷書是功底,沒有這個基礎,走遍天涯恐怕也是枉然。

另外,“見多識廣”,才能孕育你的獨到見解。

被宋神宗贊為“天下第一才子”的蘇軾,待在家裡恐怕也寫不出“千古名篇”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成就個人偉業的兩個輪子,缺一不可。

即使具備了這兩個條件,能脫穎而出的,也不容易,需要“機緣”。

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何來成功?



感觀古道西風


知行合一,行勝於言

張敬義

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分別代表著知與行。哪個重要?我想從兩個角度作答:

其一:論先後,知為先。這也是朱熹的觀點。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對於一個人而言,多讀書是十分必要的,知識就是力量,知識能夠生成能力。

其二:論輕重,行為重。知識固然重要,如果不付諸實踐,充其量是口頭理論家。這也是行勝於言的內涵。陶行知先生最初取名"知行",後更名"行知",他充分認識了實踐的重要性。

當然"知行合一"是最理想的境界!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名師指路是一個人開闊眼界、獲取智慧、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元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