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杆,难倒日本

电线杆,难倒日本

花如樱美,人若武士威,举头富士雪,侧目樱花盛开。

日本的意境总是充满静谧的美感,表弟的“岛国三日游”却刷新我的认知,他说:

没想到小日本儿这么落后,遍地蜘蛛网!

电线杆撑起的“蜘蛛网”正在悄然蔓延,无声无息的“占领”日本。

电线杆,难倒日本


电线杆作为一个评估城市化的重要指标,伦敦、巴黎的无电线杆率达到100%,新加坡、纽约等城市为80%,我国发展时间较短也接近40%,而作为老牌发达国家日本只有不到15%。

日本被电线杆“占领”的窘迫主要源于三个方面:历史、发展、位置


①历史因素

想了解一个民族,对历史的研究必不可少。

8世纪,日本天皇为封赏贵族颁布了类似于中国古代分封制的“庄园制”,二者都是层层分封,而后向朝廷纳税。唯一的区别是:任何分到土地的人,都有永久使用权,贵族王室不得干涉。

分封出去,上层无法收回,只能收税。一纸庄园,土地私有化的开端。

电线杆,难倒日本

1945年对中国而言大快人心,“鬼子”被赶出国门,无条件投降后无数日军切腹自杀,这么一幕国人永远无法忘记。

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接管日本,日本人悲哀的发现,神一般的天皇只是比“魔鬼”矮一头的凡人...


电线杆,难倒日本

鬼子”将美国人称为“魔鬼”,大鬼管理小鬼。被日本民间称为魔鬼的麦克·阿瑟大刀阔斧的对日本土地展开了改革,大量土地从贵族手中剥离卖给农民,日本人一改常态。在麦克·阿瑟离任时百万公民与之告别,不知是送瘟神还是怀念功德。

土改,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私有化——从大地主到平民的永久土地权。

土地归公民所有,一切活动都必须经过公民同意,政府也不例外。

电线杆,难倒日本


②发展后遗症

一个国家,发展太快未必是好事。

黑船事件”后日本国门被打开,明治天皇带领日本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脱亚入欧”改革,20世纪初期又经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日本经济爆炸式发展,踏着德国的东风进入电力时代。

电的出现不仅加速了日本的生活水平,更是将日本连成一片。一根根擎天柱在日本出现,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电线杆把全国的电线连在一起完成了天皇对日本的整合,也给后世的改革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电线杆,难倒日本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化城市不断推进,日本终于发现了一个问题:城市里满地都是电线杆。

此时想要改变现状已经晚了,截止2010年日本共有3300万个电线杆,如果要一根一根拔掉不仅会引发大范围的长期停电,还需要更高的成本。

电线杆,难倒日本

有关数据显示,日本每改造一公里需要6亿日元(3800万人民币),每年能投入改造的最高费用为300亿日元,也就是说每年只能改造50公里。

想实现全国“无电线杆化”所需的费用就是天文数字。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发展的太快也会留下弊端,影响也是巨大的。

电线杆,难倒日本

③地理位置

曾有人困惑,日本人那么有钱为什么很多人都住在简易木屋?这是因为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

日本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也被称为“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全球6级以上地震有三成都聚集在日本,大型地震平均每3年发生一次。

电线杆,难倒日本


这样的环境下楼房坍塌几乎成为必然,与之相比简易木屋不仅成本低,而且对生命的危害也更小。

电线杆的长期存在也与地震密不可分。

当地震发生时,地面上损坏的线路更容易抢修,也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城市的用电情况;如果是地下线路,抢修的难度将会大大提升,需要开凿地面,万一发生余震就不只是高成本,还会有生命危险。

电线杆,难倒日本

地面上的电线杆也是一柄双刃剑。

地震频发的日本,电线杆也难逃倒下的命运。地震之后成片的电线杆轰然倒下,电缆大范围的损坏,房屋、街道遭受损坏,更有可能是掠夺生命的凶手之一。

电线杆,难倒日本


2019年“法茜”台风登陆日本,2000多根电线杆被吹倒,房屋、街道严重损坏,城市断电两周以上,汽车上路都成了问题。

地震中的电线杆,让日本人又爱又恨。

电线杆,难倒日本

日本土地私有化的存在,让很多地区的“无电线杆化”无法推进,严重影响了改造工程的进展;前期快速发展,又导致如今改造的难度和费用大大增加;再加上地震中的两面性,日本对电线杆正夹在“改与不改”的矛盾之中。

日本也有尴尬的时候,既然不能果断解决,就把电线杆当成一种文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