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不自律,正在慢慢毀掉你

你的不自律,正在慢慢毀掉你

所有的美好,都源於改變的堅持

為了自律而自律,為了時間管理而時間管理;效果不會特別好。

在同一維度下不好解決的問題,我們需要升維去理解並解決。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很多時候,人們都是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改變了自己。

改變的根源是覺悟,是想要完善自我。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很多的一些行為習慣,短期內,我們看不到差距,但是放大了去看,會發現,積累的時間越長,其複利價值越高。

我們有太多想去改變,但是太多無動於衷的懶惰和拖延。

我們有太多次嘗試,都是三分鐘的熱度,淺嘗輒止。

現行經濟下,會導致我們行為模式的改變;其背後都是有思維模型的。

我們不斷地反思自己,為什麼沒能成為理想中的樣子,活在現實,卻也躲避在現實之中,不願意面對內心的惶恐,內心的悔恨。

改變,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急功近利的速成心態,會讓我們急於求成,而忽略了本該重視的諸多細節。我們甚至都沒有看清改變的模型,就一閃而過。

那些個被我們浪費的機會,優柔寡斷的抉擇,沒有付諸行動的努力,從未得到培養的天賦。

我們總是後知後覺,總是在事後,頗為後悔的時候,告訴自己:如果我去做,我一定會成功;這種漠視改變,大言不慚的掩蓋內心的不甘,也為自身的無所作為找尋藉口和理由;似乎,只要努力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但關鍵是,你又何曾堅定的邁出過哪怕一步。

那麼你的目標是什麼?你的夢想又是什麼?

如果,此刻,你依然有著眾多的顧忌和擔憂;有著各種不去做的理由;那麼,實質上,我敢確信你沒有為目標和夢想做出什麼努力。

別再自欺欺人了,沒有夢想和目標,才是常態。

別整天告訴我說,我要怎樣怎樣,我想怎樣怎樣。

你到底做了什麼?努力了什麼?拼勁全力了嗎?使出渾身解數了嗎?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恭喜你,你沒有做出什麼改變。

說一句話,幾秒鐘的時間;但是想要實現它,證明它,可能需要幾年甚至一生。

提升認知,是為了看到事物更加立體的角度,給予更全面的思考,更貼近事實真相,洞悉了本質,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達成目標。

心智的力量,促使著改變的發生。認知,很大程度上,是對自我的審視,是對自我的反思。

沉溺於自身的慣性,所謂的舒適圈;呆久了,也就成了井底之蛙;拒絕著更大的世界。

不是不知道如何去改變,只是動機不夠強烈,只是意願不夠真誠,只是想法不夠簡單制勝。

當你真的想為自己做點什麼的時候,你會想方設法的去求知和嘗試,而這部分,恰恰就是改變的過程。

刺激與回應之間,我們有選擇的自由。

但是,更多情況下,我們環境的影響下,在慾望的驅使下,做出了讓步和妥協,形成習慣後的深陷,才是改變的最大障礙。

誘因有很多,我們無法預測,無法杜絕;我們唯一可以控制的是,自我的意識。

當我們為自己建立一套分析診斷機制和反饋習慣機制迴路的時候,改變才真正簡單很多。

人為什麼不能自律

我認為人不能自律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Ⅰ認知的侷限(意識不到需要改變)

Ⅱ慣性的束縛(改變從沒那麼簡單)

Ⅲ缺少內在驅動力(不知道如何改變)

當我們認知侷限的時候,我們會忽略更多客觀的存在,往往看到的都是些表面的文章,觸及不到本質,甚至不知道檢視自己,反思自己,意識不到自己需要改變。

跳出舒適圈是痛苦的,就像火箭升空一般,起飛時,需要巨大的能量,因為它需要脫離地球的引力,習慣也是一樣;具有巨大的慣性,不斷的變革自己,意味著不斷地與自我為敵,戰勝習慣的過程,是一個漫長而需要不斷堅持的過程,從來都靠積累,沒有一蹴而就。

當我們想改變的想法,不是真正發自內心,只是隨口說說,意願不夠,動機不足,就會嚴重影響我們的內在驅動力,不知道如何去改變,嘗試的過程,會遇上很多的艱難險阻,沒有真正想要改變的意願,放棄其實也很簡單的事情。

你的不自律,正在慢慢毀掉你

改變,從來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思維誤區

Ⅰ懶惰和拖延

Ⅱ負面消極和擱置

Ⅲ過度思考和過度準備

Ⅳ不重視以及忽略反饋

我們總是會為了改變找尋各種各樣的藉口;明天還有時間,明天再說吧。今天太累了,回頭再說吧。今天沒時間了。

懶惰和拖延,本身就是一對難兄難弟,我們總覺得自己還有很多時間,自己還有很多機會,也總覺得,無傷大雅;也過分強調了自我的掌控,也過分強調了完美主義。

心智不夠成熟,用戲謔來湊;盲目的篤信那些歪曲的理論,“三思而後行”“不打無準備之仗”;

“先看見,後相信”;都是我們拖延和擱置的根源所在。

如果總是沒有行動的準備,又能準備到什麼程度呢?一直拖著不去改變,改變不會自發的發生。

問題,一直都會在那,不去解決,不會自行消失,哪怕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最終那個坑,還是會去面對。時間不會放過任何一個人。

當我們想去改變,或想去做一件事情,過度的思考和準備,會浪費我們大量的時間,記住一句話:“我們永遠不可能準備好一切再上路,也永遠不可能在最開始就解決完所有的問題。”

古話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任何時候,我們都必須做到“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既要有全局觀,也要注重細節,而細節部分的耐心,源於我們對改變,對問題的重視程度,這需要心智的力量,足夠重視改變,需要深刻的自省。

只有認清自己,反思自己的不足,真的想去改變,才有實現的可能。

在改變計劃實施階段,我們會茫茫蕩蕩的冥行妄作,缺少真實可靠的反饋機制,我們會不知道自己究竟完成了多少,不知道走了多久,離目標還有多遠。

我們會焦慮和迷茫,因為前路漫漫,我們也不清楚自己還有多少的耐心和精力,可以撐到最後。

建立反饋的機制,我們可以非常的清楚,當下在什麼環節,接下來要做些什麼,以及判定結果的預期。

馬雲曾說:“我不知道怎麼定義成功,但我知道怎麼定義失敗,你放棄了,你失敗了,不放棄,永遠有機會可以贏,永遠有機會可以成功。”

當我們清楚的明白,自身的問題在哪裡的時候,我們才清楚的明白,怎麼去修正,怎麼去調整。

適當的規避掉一些誤區;改善不足的部分,才遇見更大的世界。

就像過去,我曾一度,認為自己是一個有夢想的人,直到有一天,有人問我:你到底為了你的夢想都想了些什麼,都做了些什麼?

我瞬間懵了,對啊,如果夢想只是說說而已,還能稱的上是夢想嗎?

你到底為了夢想做了些什麼?改變了什麼?

我想要成為一個牛逼的人物,可能大家都想。只是,你為這個想法,是否改變了自己。

不願意閱讀,提升自我的認知;不願意早起,有更多的時間,處理更重要的事情。

不願意早睡,因為手機上還有很多精彩的內容,不想錯過;

不願意運動,因為天氣太冷,跑步太辛苦;傷到膝蓋怎麼辦?

不願意加班,老闆又不給工資,憑什麼加班啊。一個月就這麼點工資,我憑什麼要把工作做到完美呢?

同事的難題,跟我又有什麼關係,我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可以了,哪有空去幫助他人呢,就是我會,我也不想幫忙。不然,養成習慣,以後會總被麻煩。

太多的藉口,太多的理由。我們阻礙著自己前行。

我們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懶惰,自己的自私,自己的託詞,束縛了自身,桎梏了自身。

問問自己,到底為了夢想改變了多少。

既然努力了,就別總拿著60分的分數,來感動自己,還告訴自己,我的努力沒有白費,我及格了。

內心之中,衡量的標準和合格線,如果低級,就沒有大的進步的空間。

微乎其微的變化,撐不起我們的野心。

敬畏規則,敬畏規律,足夠自律,嚴格要求,我們觸及上升通道的能力才得以錘鍊。

自律也好,學習時間管理也罷,本質其實都是一致,遇見更好的自己。

先相信,後看見。改變由此而生。

你的不自律,正在慢慢毀掉你

先相信,後看見。改變由此而生。

自律改變認知

行動創造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