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記:天堂向左,地獄向右—年輕的深圳和也曾年輕的香港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這是一個愚蠢的年代;這是一個信任的時期,這是一個懷疑的時期。


這是一個光明的季節,這是一個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應有盡有,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踏上天堂之路,人們正走向地獄之門。

——查爾斯·狄更斯《雙城記》


香港你為什麼那麼香?!

這不是一個問題,這只是一個答案,至少對我們那一代兩代三代人來說就是如此。

我們都是那時香港文化下的蛋。

從金庸到校長、哥哥到四大天王、再到周星馳的港式幽默。

雙城記:天堂向左,地獄向右—年輕的深圳和也曾年輕的香港

香港四大天王


從流行歌曲到中國傳統文化啟蒙,“兩忘煙水裡”。

至少在我們那個年代,當我們在內地讀大學,當我們年輕時,經常舉行卡拉ok比賽,據我印象中的統計,50%的歌手唱粵語歌,40%唱臺灣歌,10%唱內地歌——10%的人讓大家很訝異。

50%的人唱粵語歌,也不管唱的準不準,反正大家都不準。

當然也有說粵語的同學邊聽邊笑哈哈。

問題是,評委也似懂非懂,那就混沌,那就只在乎聲音好不好,情感真不真。

到了1997年,我永遠記得那年的7月1日,我們單位放假,去香港旁邊的中山市一家合作伙伴處打保齡球。那天的盛世盛景沒看,也沒看中英交接儀式,也沒看駐港部隊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沙頭角。

我們高興得忘乎所以。因為,1997已經來了,有大把機會去看午夜場,去花花世界蓋上大紅章,去八佰伴逛一逛,去獅子山上吹風一場。

雙城記:天堂向左,地獄向右—年輕的深圳和也曾年輕的香港


當時我們覺得,東方之珠會永遠,祖國母親對她愛不完。

當我真正去香港,已經是1999年了,那種心情就像劉姥姥馬上要去大觀園,碎碎念,睡不著,還帶了榨菜辣椒醬方面便去,據說香港東西貴得很。

到了香港,那真是香呀,樓宇真高呀還帶刀劍槍炮,維多利亞海港全是水,還有姑娘的大腿,夢想見到張曼玉林鳳嬌周慧敏和利智;雙層巴士真奇幻呀,讓我想起了《胭脂扣》和《今夜我和殭屍有個約會》,還去了商場買珠寶、化妝品、香水、換季的服裝和蘭桂坊——只是看了看。

後來我也去了N多次,好像再沒那麼激動了。

為什麼?是香港改變了,還是我們改變了。

是我們。

就像我們的深圳,曾經的一個小漁村。


一條河的分野

“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

當時的市長說,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於是深圳攜改革開放之春風,酣暢淋漓地大幹一場,三天一層樓,就是深圳速度。

但是1978年以前,深圳民謠唱道,

深圳只有三件寶:蒼蠅、蚊子、沙井蠔,十室九空人離去,村裡只剩老和小。

而當時的香港,已經是騰飛的“亞洲四小龍”之一。深圳破落的漁村平房與香港的遍地高樓相比,實在是相形見絀。

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在深圳與香港最近之處,只有一條20米寬的深圳河,許多內地人僅靠一個輪胎或者幾塊泡沫,冒著遣送、判刑與溺斃等各種危險,遊過這條河,去香港追尋夢想和財富——據說還有很多廣州人從楊箕村的河溝和東濠村的河溝游泳去。

雙城記:天堂向左,地獄向右—年輕的深圳和也曾年輕的香港

深圳河與河對岸的香港間反差巨大


香港當年,更有多少內地女郎期盼著嫁給一個香港人,即便是一個貨車司機,也被認為是“高攀”了,那都是《甜蜜蜜》。到香港之後,即便端盤子刷碗,也是幸福的,她們有著一個共同的名字——

“北姑”

也因而,內地的人們高唱著“1997快來吧,我要去香港”,都向往著香港的繁盛為中國發展打開新大門。而直到20世紀初,香港也是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的國際化大都市,內地城市難以相比。

然而,小漁村深圳,作為初生牛犢和對岸大師香港的徒弟,開始了摸著石頭過河和偷師學藝之路,從政策改革,到招商引資、工廠建立,大量人員的湧入更為深圳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勞動力,深圳速度的背後,是全中國力量的集合。

深圳的世界,就是全中國年輕人的世界。

1996年,我去深圳找工作,在通向未來的深南大道上,我看見,街上還有自動付費的報紙賣,沒有人看著,全憑自覺一一神奇的深圳!

深圳的夜色多麼炫亮。

雙城記:天堂向左,地獄向右—年輕的深圳和也曾年輕的香港


如今,深圳已成功躋身“北上廣深”的大城市行列,成為超2000萬人的國際化大都市。

雙城記:天堂向左,地獄向右—年輕的深圳和也曾年輕的香港


全球創新能力活躍的城市當中,深圳居第二名,僅落後日本東京,而領先於美國硅谷韓國首爾、法國巴黎、美國紐約、英國倫敦、德國法蘭克福。

從去年開始,美國針對華為的一系列操作,更是證明了,深圳企業所代表的能量和精神已不容小覷。

甚至有人開玩笑說,所謂“中美貿易戰”,就是白宮和深圳粵海街道辦之間的“戰爭”。


學生追上老師傅

時間來到2018年,深圳這個後起之秀的城市,GDP首次超過香港,躍居粵港澳灣區首位。深圳GDP從1979年的不到2億元增至2018年的2.42萬億元,增1.2萬倍。

雙城記:天堂向左,地獄向右—年輕的深圳和也曾年輕的香港


深圳這個孜孜不倦的學生,終於在GDP上對老師香港實現了反超,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學生深圳需要走的道路依然道阻且長。

學生深圳是什麼時候開始有資格與老師香港並稱雙城,平起平坐的呢?

其實,這種稱謂只不過是在這幾年才逐漸流行起來,是深圳逐漸發展,有底氣有資本以後才逐漸出現的說法。兩座城市方方面面的比較也逐漸被擺上檯面,從教育、經濟、就業再到創新等細節,都被拿來對比。

這一方面是香港對於舊時學生深圳快速發展既隱憂又欣慰的複雜心態;而另一方面,學生深圳,甚至許多內地人都似乎很樂見這種說法的流行,它折射出一般人一種"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心態和對深圳方案及祖國內地發展模式的自信。

“北姑”少了,甚至消失,而越來越多的香港人與內地人結婚,並在深圳或是香港安身立命。

深圳與香港的融合,更是深圳人與香港人的融合。

對於雙城的說法,老師香港儘管有心牴觸,卻無力抗拒她的後勁。香港的發展,似乎陷於泥沼,發力遲緩而心力不足。

相比2018年,深圳成為全國唯一一個工業增加值突破9000億元的城市,而香港的工業卻極速空心化,過度依賴金融業、地產業和服務業,甚至沒有高科技產業支撐發展。

可見的是,互聯網時代,香港錯過了;移動互聯網時代,香港又錯過了;高端製造業,香港沒有。香港的經濟一直憑藉那老四樣發展:貿易及物流、金融服務、專業服務及工商業支援服務、旅遊。


淡去的崢嶸歲月

而曾經引以為傲的香港文化呢?也故步自封,落寞著,被內地文化的光芒遮掩。

香港人在感傷,落寞的身影也疊加著一批批內地人。

王家衛的電影、周星馳的喜劇、香港的TVB和音樂,曾經那樣風靡內地,港星更成為時代不可磨滅的印記。香港的燈紅酒綠與繁花似錦,是內地人曾經無比嚮往的世界,

是一種懷舊,更是一種期許。

人們開始回憶以前的TVB花旦是如何回眸一笑百媚生,是如何慨嘆香港電影沒那麼好看了,而TVB的新劇也沒那麼大的關注度了。

雙城記:天堂向左,地獄向右—年輕的深圳和也曾年輕的香港


人們開始追憶港風、回味港片,不斷追問著,香港電影怎麼了?香港文化到底怎麼了?

回味曾經的香港電影、電視劇,其中的人物形象,大都慷慨激昂、意氣風發,即便出身底層,也自強不息,昂首向上。

讓人覺得,香港文化充滿了勃勃的生機和民族主義情結,給人以無窮的力量。然而,這樣的力量在今天的香港文化中,實在寥寥。

彼時的香港,彼時的娛樂,早已遠去了。遺憾、失落,帶有時代發展向前的悵惘,舊時的輝煌與青春,終究還是遠去了。

雙城記:天堂向左,地獄向右—年輕的深圳和也曾年輕的香港


時代磨滅了太多東西,太多東西也迅速落寞消亡甚至湮滅,這種失落,是港人與內地人所共有的情結。

也許香港目前只是運交華蓋,也許香港已經忘了曾經的打拼奮鬥。

也許《富貴逼人》《富貴再逼人》《富貴再三逼人》寵壞了香港,更寵壞了香港人。忘記了曾經的苦難,忘記了居安思危,忘了歸途和港式幽默,有點氣急敗壞。

儘管,迴歸20多年來,香港的GDP從1997年的1770億美元增長到了2018年末的3630億美元,整整翻了一番,這種增長率哪怕放在發達國家也是體量龐大的。但是,香港20年大學生起薪基本沒有變。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的前十位富豪佔有了香港35%的財富(內地只有2%不到),這個比例在全世界位居首位,而這十位還都有地產商的身份。

雙城記:天堂向左,地獄向右—年輕的深圳和也曾年輕的香港


不斷增長的人口,有限的土地面積,住宅的極度稀缺性,無限放大了人的焦慮。房子,成為港人繞不開的生活難題。

雙城記:天堂向左,地獄向右—年輕的深圳和也曾年輕的香港

雙城記,從方方面面都是較量,而這當中,深圳看到了不足,努力向上;而香港,顯示出一種焦慮和迷惘。


不衰的王道

一水之隔的深圳,由於改革的紅利,政府的高瞻遠矚,日益發展,成為嶄新的中國名片,詮釋著“中國速度”。

當然,我們還應該看到的是,曾經香港對深圳那些幫助。

深圳剛剛起步發展時,著名的蛇口工業園就是依靠香港資本,才逐步發展起來的。

雙城記:天堂向左,地獄向右—年輕的深圳和也曾年輕的香港

蛇口工業區對比

1979年的深圳,只有2家香港企業,但到1982年就有17家香港企業共1.1億港幣投資深圳,可以說,沒有香港的幫助,深圳是無法如此騰飛發展的。

直到2016年,我國港資企業還佔境外投資的28%,香港對深圳、對內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全國大洪災,香港向內地捐款6.8億,位居世界第一。

2008年汶川地震,港府撥出90億港元鉅額賑災資金設立基金,民間捐款更達到33億港元。這些香港的雪中送炭,是兩岸人民血濃於水的情感見證。

香港迷霧般的未來與深圳日漸開闊的前景相比,似乎雙城的較量還會繼續,但可以肯定的是,深圳交給時間的答卷會越來越好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正式發佈。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給出了深圳經濟特區在新時代新發展中的最新戰略定位。

從先行先試到先行示範,深圳被賦予更重更大的光榮使命。

這份《意見》也多次提及香港,可見中央對於香港的發展仍有助推之意。深圳利好,則香港利好,本是一衣帶水的同胞,平心靜氣共謀發展才是兩座城市不衰的王道。

雙城記:天堂向左,地獄向右—年輕的深圳和也曾年輕的香港

港珠澳大橋


努力!奮鬥!

有人說,香港像中國一個花錢大手大腳的女朋友,她跟你在一起都二十二年了,但她仍然覺得高你一等,對你抱怨不斷,認為你要為她的一切買單,更令人可氣的是,她還記著,上一任男朋友的好。

未來可見的是,這樣的女朋友,終會被自己的痼疾所困,被自己的自大絆倒。

2019年,將成為深圳和香港兩座城市不同走向的分水嶺,深圳的持續發展與香港發力遲緩的總體格局將就此劃開。

奮力狂奔於時代前沿的深圳,很是清楚自己的優勢與劣勢,而迷失的香港,卻還彳亍不前,糾結過去,猶豫未來。

雙城記:天堂向左,地獄向右—年輕的深圳和也曾年輕的香港

可惜的是,時代不會等人的覺醒,更不會等城市的醒悟。

城市發展,只能勇往直前,一如周星馳《喜劇之王》中所說的那樣“努力!奮鬥!”,香港才能擁有“撥開迷霧見青天”的未來與前景。

雙城記:天堂向左,地獄向右—年輕的深圳和也曾年輕的香港

努力!奮鬥!


香港的落寞也是我們這代人的落寞,我們的偶像到了黃昏。

但我相信,這種黃昏只是暫時的,只是鳳凰涅槃前燃燒的烈火。

天堂向左(keep hungry),地獄向右(no zuo no die)。年輕萬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