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肖爾(Stephen Shore)
斯蒂芬·肖爾(Stephen Shore,1947年至今),他6歲玩相機,14歲把3張照片賣給了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17歲成為安迪 · 沃霍爾的專用攝影師,23歲成為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辦個展的首個在世藝術家,35歲做了哈德遜巴德學院攝影系主任,他就是斯蒂芬 · 肖爾,新彩色攝影大師,以其專注色彩和空間本質的攝影影響了幾代攝影家。
斯蒂芬·肖爾,這個自幼便在攝影方面展露天賦的攝影天才,有著近乎完美的履歷。
14歲的他就“會晤過MOMA攝影部負責人愛德華 · 斯泰肯”,3幅作品被其收藏;
17歲,在安迪 · 沃霍爾的工作室幹了好幾年;
24歲,成為“第二個尚且在世的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舉辦個展的攝影師”。
直到25歲,這位所向披靡的“別人家孩子”終於遭遇了一次小小的挫折。
立志於投身彩色攝影的他,在美國光線畫廊舉辦了一次彩色作品展。這次展覽中的作品以很多美國日常可見的物件,如食物、電線杆、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等作為素材。這些物品用彩色照片的方式拍攝出來,陳列於牆上,在當時並不常見。
如今,人們早已習慣於通過色彩、構圖來揣摩圖片背後的信息,並且早就對彩色的藝術品習以為常。然而,在上世紀70年代,彩色攝影的發展並不順利。
由此,年輕時的斯蒂芬·肖爾不免歷經了一番無人問津的尷尬。這次展覽卻反響平平,觀賞者並沒有體會到照片背後的藝術意義。在當時,一些藝術家甚至認為,只有黑白照片才能體現藝術之美,彩色攝影只不過是業餘攝影者自娛自樂的工具。
直到後來,彩色攝影藝術得到廣泛的認可,人們才意識到斯蒂芬·肖爾的作品在攝影藝術史上的重要意義——他將彩色攝影從商業和業餘用途變為一種藝術。也正是他的作品對生活的直接呈現,讓人們意識到攝影藝術從企圖改變生活,逐漸轉變為理解生活、反映生活。
而他的影響力無疑是巨大的,尤其是他通過長時間的不懈努力,影響了好幾代的藝術家。同時,他的拍攝也為年輕一代攝影家提供了一個非常有價值的衡量參數。
他對攝影語言的進步和發展建立了一個獨特的空間,不僅僅憑藉其鮮活的攝影作品,同時也因其教師的身份搭建了完整的理論框架。在半個世紀以後,仍然可以作為我們研究和學習攝影構圖、攝影色彩的基礎理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