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天下大亂,很多人都想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有人四處碰壁,找不到門路,然後有一個人歷盡千辛萬苦,擠進了權利的大門,卻打了退堂鼓。說起這個人,那不得不提另一個重要的人物——範睢。
範睢,魏國人,因被人陷害,忍辱留得一條性命,之後逃亡去了秦國。經王稽引薦,得以在秦國謀事。範睢以一封上書,博得了秦昭王的好感,得到了秦昭王的召見。以三寸不爛之舌,收服了昭王的心,大有相見恨晚之感。由於多次提議,都點中政事的要害,深得昭王之心,因此成了昭王的心腹。
範睢以一記讒言,扳倒了太后、穰侯,以及其他掌握大權的宗室權貴,順利上位,成為秦國的相國,封為應侯。由一介逃兵,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國之相,還是強國,真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當初陷害他的那些人,不知道會不會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個人分析,秦昭王對範睢是有一種情結存在的。因為昭王上位初期,大權確實不在自己手中,看過宮廷劇的都知道,皇帝年幼,大權不在自己手中,想做什麼事都不被允許,那種作為君主的屈辱感,可想而知。昭王有志難伸之際,天降救星,是範睢的提議,讓昭王拿回了本屬於自己的權利,終於找到了一國之君的尊嚴。因此昭王聽說了範睢之前被人陷害的事,為了取悅範睢,大張旗鼓尋魏齊,為範睢報仇。
在長平之戰後,範睢和白起鬧了一點不愉快。範睢深得先下手為強的真諦,又使用了老伎倆,一記讒言要了白起的命。自此一國之內,再無對手,按道理來講,範睢應該高枕無憂了,然而並沒有。
俗語說“一朝天子一朝臣”,當一個人身居高位的時候,總會發展自己的團隊,用自己信得過,可以使喚的人,然而範睢遇人不淑。
先是鄭安平,範睢的救命恩人。白起死後,範睢派鄭安平攻打趙國,無奈能力不夠,被趙圍困,還特沒骨氣,帶著兩萬兵馬投降了。
再一個是王稽,範睢的仕途貴人。因為與諸侯私通,觸犯了秦國法律,被處死了。
依照秦國法律: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鄭安平當時的罪過,範睢應該被判處逮捕三族的刑罰。昭王對範睢真的是不錯,此處有真情流露。為了照顧範睢的感受,對國中下令,誰敢議論鄭安平的事,按鄭安平的罪名處罰。昭王在那個時候已經按照“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大吃一頓”的邏輯做事了,他賜給範睢更多的美食、器物,一國之君還是很貼心的。
王稽的事情發生後,範睢更加萎靡不振。朝堂上,昭王並無多加怪罪,而是說了一番激勵的話語,但聽在範睢耳中,卻變了味道。此時的範睢,由之前的萎靡不振,變為了恐懼。正是由於範睢的恐懼之心,蔡澤登上了歷史舞臺。
蔡澤遊歷甚廣,卻懷才不遇。渴望成功富貴的蔡澤,抓住了這個機會,去面見範睢。三寸不爛之舌,成功說服範睢,範睢稱病引退,解甲歸田,完美收場。範睢引薦了蔡澤,蔡澤在昭王面前,確實有範睢的風範,之後拜為秦相。然而空有才能,沒有膽識,做了幾個月的相國,有人進讒言,嚇得稱病歸引。
不知道蔡澤知不知道膽大藝更高,身居高位之後,或許他有了得失心,再也沒有了之前鬱郁不得志,放手一搏,去秦國說服範睢的膽識。
有句土話叫做,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如果想成就一番事業,卻沒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膽識,成就是有限度的。空有一腦袋想法,卻不敢放手去做,那隻能是行動的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