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将至,未到端午,天一热,市场上各种花式粽子都冒出了头。买过几回味道都太过普通。
最近网购了十多根玉米,可能发货时为了方便保鲜,是连着厚厚的叶子的,非常原生态。看着剥下来的玉米叶,觉得跟粽叶形状也有几分类似,我灵机一动,就挑了一部分来包粽子试试。
没想到这个玉米叶粽子口味真的很不错,清香可口,糯米里还有浓郁玉米甜味,跟传统的粽子比又是不同。蒸粽子的过程中浓郁的玉米清香更是让我跟朋友都迫不及待了呢。
玉米叶粽子
所需材料(大概20个粽子的分量):
玉米叶40-50张(视大小2-3张包1个粽子)
玉米须(鲜嫩一点的适量,煮粽子的时候放进水里很香)
糯米500g(头天放清水里浸泡一晚上)
花生100g
大枣 10来颗
红豆50g(头天放清水里浸泡一晚上)
葡萄干50g
鲜玉米粒50g
红糖50g(熬糖浆用的)
做法:
1,先把玉米叶准备好,把最外层几片剥了以后,靠中间的这几片大小最好,最内层贴着玉米的小而薄容易破。叶片根部较硬的地方可以剪掉。避免包折时候会断裂。
2,沥干水的糯米红豆还有花生鲜玉米粒拌在一起。可以加少量红糖调味,也可以不放,因为枣和葡萄干都很甜。
3,取两片或三片玉米叶叠在一起折成漏斗状。
4,先装一半拌好的糯米,然后加一颗枣几颗葡萄干,再盖一层糯米,折叠下来用撕成条状的玉米叶扎紧就好,或者用棉线绑紧也是可以的,不用包太大。
5,包好的粽子放锅里,加玉米须一起煮2-3小时就好。如果用高压锅的话,大概就用45分钟,跟压蹄花豆类放一档就好了。
最后,可以把红糖加一点水,熬个糖浆,蘸粽子很好吃。
这次做的玉米叶粽子,清甜可口,如果喜欢吃糯食,不妨包点蒸来一试。
各地的粽子都是用的什么叶子包的。
吃着可口的玉米叶粽子。不免想到粽子的口味,除了在馅料上南北有些差异,粽叶也多是因地制宜各式各样,这样的组合才形成了各个地方不同的粽子特色。
身处西南,包粽子的叶子多是用的箬叶,箬叶是箬竹的叶子,够宽够大,两片叶子微微错位一下就能裹不少的内容进去,且竹叶清香,蒸煮好的粽子有着这种植物的清气,一直觉得这才是正经粽子该有的样子。
后面出门,不免见到了各地形形色色的粽子,用来包粽子的叶子也是很多种,如北方喜欢用芦苇叶子 ,长长的一条,香味不如竹叶,但包时得几张叠加一起,用的多,所以蒸出来的粽子又是一个味道。
还有用芭蕉叶来包的粽子,海南和越南,芭蕉叶绿又大,裁成想要的大小,包起粽子来似乎更好发挥。顺嘴说一句,这种芭蕉叶包的粽子多是筒形或是方形。
荷叶包的粽子就完全是另类了。它的名字也不叫粽子,多叫荷叶糯米鸡。在广州的时候,早餐常会买来吃,同属于糯米类我的最爱之一。
月桃叶包的月桃花生粽子,算是台湾的特色。这个叶子比较厚实,跟箬叶形似,但估计味道也是有些区别的。
柊叶则是两广和云南那边常用来包粽子的叶子,有点像芭蕉叶,但是比芭蕉叶要小。我喜欢的广西横县大粽就是这个叶子包的。比箬竹的粽叶要软很多。也有个浓郁植物香气。有名的肇庆裹蒸粽叶也是用的这个叶子。
笋壳的粽叶应该是古时人包粽子用的吧。在竹林里收集竹子自然生长过程中掉落的笋壳,在清水里泡软,刷干净就能用,看到过卖的笋壳粽,小小尖尖一条,不知是不是用的斑竹的笋壳,叶子上还有小小的斑点,甚为雅致。
而用菰叶就是茭白的叶子来包粽子更是历史最为悠久的。西晋周处《风土记》称:“古人以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心之形。”宋代陆游“盘中共解青菰粽,哀其将簪艾一枝”说的也是菰叶包的粽子。虽然没见过,但是想来也是清香淡雅别有风韵的。
我是慢食悠游,爱和朋友分享美食的新做法。如果这个玉米叶粽子的做法让你感兴趣的话欢迎收藏转发,如果你家乡有什么不一样的粽子也欢迎留言跟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