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5月5日电(记者于力、李铮、高爽)这段时间,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汤池镇出现了一批“网红”:他们发布视频,教村民如何做好新冠肺炎的防范工作,给中小学生上“战‘疫’下的开学第一课”;他们创新宣传,为疫情期间滞销的草莓、板栗“带货”。
“我们拍摄了36期视频,然后通过微信公众号传播给汤池镇的百姓。”“理想邮递员”青年理论宣讲团团长、汤池镇党委宣传委员高潘说,疫情期间,她和小伙伴化身“网红主播”,通过线上“云宣讲”发布课程,惠及党员群众970万人次。
而这支平均年龄只有26周岁的“90后”团队,其实早已成为备受当地群众喜爱的“理想天团”。
2017年11月8日,在汤池镇镇政府一间会议室内,“理想邮递员”青年理论宣讲团宣告成立。两年半来,15颗年轻的心脏同频跳动,坚持理论宣讲,讲好村镇干部的党课、村民的致富课、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为小镇送去“理想的包裹”。
团队合影。
谈到成立团队的初衷,宣讲团团长、镇党委宣传委员高潘有些激动地说:“我们就要像早年间邮递员送报纸那样,把党的理论送到村屯、学校、企业的大门口。”
但谈起刚刚走向宣讲岗位的感受,镇组织干事盖泽宇说出了曾经的心酸:“起初,村里对我们这些大学生并不认可。一次党课之后,我听见有人在悄悄议论,说我们学问这么高,却连老乡的问题都答不上来。”
回到办公室后,盖泽宇有些闷闷不乐。与高潘交流后,盖泽宇决定改变自己的讲课内容和方式。“每次讲课前,我们都会到村口的大树下、村屯的杂货铺,找老乡聊天,了解他们的疑问,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宣讲。”
几次主题党日活动下来,盖泽宇开始获得村民的认可,“一次讲课后,有位村民问我,能不能把我的讲稿借给他打印一份。”
“一开始宣讲员们遇到的难题,大多和盖泽宇一样。宣讲时,要么红着脸放不开,要么就像背书本,村民们听得直打瞌睡,看到我们都绕着走。”看到这种情景,大家有些上火。年轻的团队决定改变宣讲模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势宣传党的创新理论。
有了目标,他们马上行动起来。拍摄微电影、到农村大集上打快板、讲主题脱口秀……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到扫黑除恶专项宣讲,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讲到“家门口的党史展”,“理想邮递员”们忙得不可开交。
他们善于用妙语解答群众疑问——在一次文艺表演的间歇,有位村民问:“你们总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们都是老农民,在我们身上能看见啥?”团队成员、镇办公室科员戴冰马上笑着回答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瓦房,你们的新房修起来了,就是小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书房,忙完农活看看书看看报,也是小康。”
他们将才艺融入宣讲——为了让形式单一的理论宣讲变得生动有趣,他们拿起手旁的快板,创作了一段段脍炙人口的全新宣讲词。在农村党员动员会上,他们说:“党员分类管理,解决发展难题;开展党员活动,加强村级治理;推动乡村振兴,百姓生活富裕”;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讲中,他们讲:“要说哪里是重点,居住环境放最先。乡村人居环境赞,携手并进不能减”……
他们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疫情期间,看到村民因为草莓滞销唉声叹气,宣讲团成员周笑宇参与策划拍摄了视频《为草莓发声》。“我是一颗甜甜的小草莓,从开花结果,到长大熟透,再到采摘包装,都经过严格工序……”播出后,果农们接到了大量购买电话,助销草莓5000余斤。
与镇中心小学联合开展“开学季”系列活动,引领学生放飞梦想。
努力向上是这个团队的共性,团队中的每个人也在特色宣讲过程中发现着自己的潜能:“我是团里的搞笑担当”“我是团里的妙语达人”,团队里还有“宣讲能手”“智慧女神”“舞蹈天后”……
在汤池镇,“理想邮递员”已成为品牌,上到古稀之年的老党员、下到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都是他们的粉丝。“我们要以‘理想邮递员’之名,一起传递党的声音,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传递‘理想’,用我们的青春浇灌乡村的美好未来。”高潘说。
2019年11月,中央宣传部办公厅授予“理想邮递员”青年理论宣讲团“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两年多来,“理想邮递员”团队开展巡回理论宣讲活动100余场、专场宣讲60余次,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转化为“理想的包裹”,用乡音传播到小镇的角角落落。
团队成员霍甲众如今已经离开汤池镇,调到振兴区纤维街道党工委任宣传委员。“‘理想邮递员’团队就是一颗火种,我们每个人都是‘火炬手’。如今我虽然已经不在汤池镇工作,但我愿意将团队的宣讲理念和方法带到新的工作岗位,在新的工作岗位继续创新宣讲模式,让理想的光照亮更多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