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英國留學市場現狀及趨勢觀察|赴英留學趨勢及其影響

受到中美貿易戰以及極具吸引力的PSW簽證政策影響,20Fall似乎成為了史上最難申請季。英國的高等教育始終以其高質量、短時間的優勢吸引著國際留學生,教育所衍生的相關產業鏈也成為了英國本土經濟發展的支柱之一。本文將就20年的留學申請趨勢入手,分析留學生數量增長將對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

英國留學市場現狀及趨勢

英國高等教育局統計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018-2019年度,來自中國的留學生人數首次超過12萬,佔非歐盟學生的三分之一以上,同時也達到了2018年中國留學生總數(66.21萬)的18%。

市場英國留學市場現狀及趨勢觀察|赴英留學趨勢及其影響

英國一直是我國出國留學目的地中的第二位,僅次於美國。根據新東方出具的2019年留學白皮書數據,近年來赴英人數猛增,留英人數屢創新高,並且逐漸呈現低齡化趨勢。

留英人數逐年增長

英美兩國長期佔據國際留學生市場的頭部地位,根據OECD2012年數據,美國佔據了16.4%的市場份額,英國緊隨其後為12.6%,而剩餘德國、法國、澳大利亞與加拿大則以5%上下的份額分列第三、四、五、六名。

市場英國留學市場現狀及趨勢觀察|赴英留學趨勢及其影響

而中國,作為世界第一的留學生輸出國,其學生流向也主要以美英澳加為主。美國連續多年成為中國學生最想去留學的國家(《新東方留學白皮書》),但是從2015年開始,將美國列為首選國的比例不斷下降,從51%(2015年)跌至43%(2019年),與之相對的是將英國作為首選國的留學生比例不斷上升,從32%(2015年)升至41%(2019年)。這一比例的變化,也反映在英國境內中國留學生人數不斷上升的實際情況中。

根據英國高等教育統計局(HESA)網站公開數據,中國在英留學生人數連續五年保持了快速增長,成為英國非歐盟地區的最大留學生輸入國,同時中國與歐盟學生數量的差距也在逐漸縮小(2018-2019年共有14萬名歐盟學生)。

市場英國留學市場現狀及趨勢觀察|赴英留學趨勢及其影響

與此同時,中國留學呈現了留學大眾化趨勢,即普通家庭群體留學佔比持續上升,留學白皮書中數據指出“對比5年來意向留學人群其父母的職位背景,'一般員工'的比例逐年上升,成為今年佔比最高的群體,佔比43%;而5年前佔比最高的群體則是'中層領導',佔比48% ;'高管群體'5年來佔比相對趨於穩定。”

留學提供的是一種教育經歷,更大的意義在於提升留學生的國內競爭力,這從中國留學生的專業偏好上可見一二。國際留學生偏愛商科、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等應用性專業,這些專業既是國內就業的優勢專業,也是英國的王牌專業。

市場英國留學市場現狀及趨勢觀察|赴英留學趨勢及其影響


留學人群低齡化

隨著家庭經濟實力的增長與家長教育水平的提升,留學呈現低齡化趨勢。過去,研究生與本科生是留學人群的主力軍,現在,高中生甚至初中生乃至小學生的比例在逐年增長。根據官方數據,英國Tier4低齡簽證(即15歲以下年齡段)2016年申請量達到4560項,佔全部學生簽證的6.17%,相較於2012年低齡學生簽證,增長了近2倍;高中及以下階段的留學人數在2017年佔總人數的30%,較2016年上升5個百分點。可見,中國赴英留學呈現明顯的低齡化趨勢。

低齡化趨勢源於對家長對於精英教育的嚮往。英國私校對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因為在一定程度上,私校畢業更容易進入到牛劍等夢校。

根據英國2019年英國精英報告(Elitist Britain 2019),發現英國有7%的精英人口,這之中有39%的人口接受的是精英教育。在對這些精英人群的成長路徑進行跟蹤調查時,發現從私立學校(Independent School)畢業的人進入到牛劍(Oxbridge)的比例更多,而牛劍的畢業生佔據了整個精英人口的四分之一,剩下的二分之一則是羅素集團大學畢業生。可以說,進入到英國精英階層最直接也最簡潔的途徑就是進入私立學校,進而進入牛劍或是羅素集團大學。

市場英國留學市場現狀及趨勢觀察|赴英留學趨勢及其影響

此外,英國是一個日益分裂、社會流動性較差的國家,2016年的脫歐公投也深刻的反映了社會中的巨大分歧。在英國,政治、媒體和公共服務部門的職員中接受過私校教育的比例都很高,比如65%的高級法官、59%的公務員常任秘書和57%的上議院法官,甚至三分之一的普通報紙專欄作家都上過私立學校。體育(特別是足球)、藝術和地方政府是來自精英教育機構的人數最少的領域。也就是說,英國的權力結構由少數人控制,普通人如果想要成為精英,進入牛劍等學校,私校或許是唯一的捷徑。

中國家長或許並不期待孩子成為英國的精英階層,也許只是為英國的素質教育所吸引。但是進入英國精英教育途徑的排外性讓他們只能選擇提早將孩子送入私校,這就像是國內“想上重點大學就得先上重點高中的重點班”的思路一樣。

未來預測

英國British Concil2014年出具的一份研究生流動趨勢預測(Postgraduate student mobility trends to 2024)的報告中,對未來十年內的趨勢進行了模型預測,結果預測2024年中國將成為最大的留學生輸出國,預計出境留學生總人數超過33.8萬人,英國繼續保持全球第二位的留學生接收國地位,預計接受人數24.1萬人,其中中國留學生將佔到英國碩士留學生人數的44%。

市場英國留學市場現狀及趨勢觀察|赴英留學趨勢及其影響

衍生需求即市場影響

受PSW簽證的復活、中美貿易戰以及香港大學罷工等事件的影響,20Fall被稱作“史上最難申請季”。人數日漸增長的中國留學生會給英國的經濟帶來怎樣的影響?又會為房地產市場帶來怎樣的變化?

教育產業對於英國經濟至關重要。英國的University UK機構致力於為英國的大學發聲,在其關於大學對生產力和經濟增長的作用中給出了這樣一組數據,英國的大學每年為英國經濟創造730億英鎊的總產值,佔英國GDP的3%,同時提供了75萬個就業機會(2014/2015學年度)。

市場英國留學市場現狀及趨勢觀察|赴英留學趨勢及其影響

這之中,國際留學生校內外的消費創造了258億英鎊的總產值,為英國的GDP貢獻了138億英鎊的增加值,同時提供了20萬個全職機會,繳納的學費共計54億英鎊,同時還為其他產業如英國運輸業增加了7.5億英鎊的收入,以及留學生在校外的經濟活動創造了10億英鎊的稅收收入,可以支付3.17萬名護士或者2.5萬名警察的一年的工資。

除了對經濟產生巨大貢獻,留學人口的增長對學生公寓市場也產生了巨大的多激勵作用。與國內大學不同,英國大學並不統一提供住宿,因此留學生往往需要租房以解決住房問題,其中學生公寓最受留學生的喜愛。

早在2016年,英國的學生公寓就受到了國際投資者的關注。新加坡財富基金GIC僅2016年就在學生公寓上投資了12億英鎊,因為學生公寓的租金可以實現週期性的強勁增長,可以很好的規避其他風險。

此外,學生公寓具有五個特點能夠長期的推動該市場的發展,分別是供小於求的供給狀態、行業的穩定性和對經濟衰退的適應能力、租戶違約的風險性相對較低以及英國學術機構的穩定吸引力。

受到這幾點要素的鼓勵,投資商信心高漲持續入市。根據萊坊(Knight Frank)的數據,2017年,專門建造的學生公寓投資約40.7億英鎊,高於2016年的31億英鎊。此前是2015年創紀錄的51億英鎊(脫歐公投前一年)。到2018年底,英國學生住房投資交易的累計價值達到45億英鎊,比2017年增長超過10%。2018-19學年完成約2.3萬間專用學生宿舍,這使可用庫存增加4.3%。但是這依然不足以解決當前的供需失衡問題。對於投資者而言,這意味著強勁、穩定的需求,良好的租金價值前景以及可靠收益。

不過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進入到學生公寓的投資壁壘較高,當前市場上的學生公寓主要由私人開發商進行投資建造(87%)。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個人投資者吃不到紅利。

實際上,隨著留學生人口的增長,學生租賃的需求必然增加,學生公寓僅僅是選擇之一,私人租賃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019年底英國共有65.95萬間學生公寓,但是英國共有184萬全日製學生,其中超過一百萬的學生是離開家前往外地接受高等教育的(Cushman & Wakefiled,2019)。同時ONS數據統計,在私人租賃市場上,學生租戶佔比高達20%。

市場英國留學市場現狀及趨勢觀察|赴英留學趨勢及其影響

也就是說,留學生的增長既為開發商帶來了投資機遇,也為個人投資者提供了投資思路——學區房。學生公寓的優勢在於物業集中管理、住戶構成相對單純以及最重要的靠近學校。這也可以理解為留學生在進行住宿選擇時所看重的要點,進而可以作為投資者選擇房產時的參考要素。

參考文獻

Britishcouncil.org. (2014). Postgraduate student mobility trends to 2024.

Cushman & Wakefield. (2019). UK Student Accommodation Report | United Kingdom | Cushman & Wakefield.

Fraser, I. (2018). Student accommodation investment to soar as international investors pile in.

Ons.gov.uk. (2018). UK private rented sector -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20). Universities ‘generate £95 billion for UK econom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