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會開始之前,確定由會計職業最底層首先發聲。目的是如何快速提升會計新人的實踐經驗。
討論正題內容:
D會計:我們在大學期間,談考試答題,不論是學生之間還是與老師討論問題,可以說個個眉飛色舞。可我在面試中一旦與企業管理者談財稅問題,總是感覺不著邊際,無法同時進入一個頻道。
C經理:說到底,你們學生的會計實踐經驗停留在最表層階段:模仿層面。對業務的實質,你們根本沒有準確掌握,當然摸不著頭腦。
B老師:談起會計實踐經驗,沒有哪個會計人,不想渴望快速得到;同時,很多會計新人心中憤憤不平,常說“哪個會計高手都不是從經驗為零開始的,現在看不起我們剛入道的會計新人。社會不給我們機會,太不公平。其實,會計職業的實踐經驗有三個階段,也是三個層次,即
首先是經歷“模仿階段(層次)”,再到“透視階段(層次)”,最後是“創新階段(層次)”。D會計:我還是第一次把會計經驗這樣分類的,希望B老師現場給我講解一下,好讓我這個會計新人對會計經驗有個深刻認識。
A總:這種經驗層次分類,可不是純理論老師搞得出來的,它需要長期的一線實踐經驗加以總結的,有很高的會計職業價值,希望B老師給大家好好開導。
B老師:首先講模仿層次。它是會計畢業生和只取得職稱的準會計人最為重要的經驗能力。它在正式接手實際工作前,只是按照指導老師給學生一些現有規則、慣例或不成文的習慣,在面對仿真業務,讓業務關係人、上司、老闆能有一個可預期的業務判斷結果。
B老師(繼續):模仿層次的會計人只要掌握業務的通常條件、處理標準和程序,形成會計工作的結果。因此,會計畢業生在正式入職前所有的見習、實習和實操培訓基本上都處於模仿層面。
B老師(繼續):這個階段的職位也是會計職業中最底層的職位,如往來會計、存貨會計、會計統計員、會計文員等。他們都是按照既定的方法、標準和程序在上司的指導下操作。會計人模仿經驗的價值是容易接受符合規則的業務狀態,並能高效率完成工作。
C經理:我來舉個例子,看是不是這個層面的經驗?如我企業主管會計要求存貨會計統計2018年12月的完工產成品入庫數量,用於成本核算。結果發現,其數據與車間統計的數量是一致的,因為其統計的方法、標準和過程,一般由主管會計做了具體安排,存貨會計已完全照做。
B老師:一致的情況有,不一致的情況也不少。若不一致,原因在哪裡?這時存貨會計在第一次經歷時,基本上是沒有思維方法的,還得靠主管會計給出指導,結果發現產成品在車間與倉庫之間有個時間差,要人為調整一致才行。這是個重要因素;此外,重複或漏單也是常見的差錯因素。
C經理:我來舉個具體數據。車間統計數量是100萬個,會計按倉庫統計數量為95萬個,經詳細核查,發現有個5萬個入庫單在12月31日車間已出庫,而在倉庫到了下個月1日,倉庫列入下月份數據。這時可以把這個5萬個數量讓倉庫調整到12月31日。
A總:原來一個小的數據統計還這麼複雜,還是我們做老闆的小看了會計數據來源的複雜程度。要為以後的會計工作提供足夠支持才對。
B老師:會計人在工作中,發現很多業務與規範是有差距的,經常出現與模仿業務不同的例外工作,怎麼辦呢?這就是會計人逐步進入透視層面的開始。
D會計:模仿層面,我算是基本上懂了,那麼請B老師給我們講講透視層面吧。
B老師:透視層面,是會計人在實際工作中從多變環境、多變條件、多變業務目標中,掌握直至摸透會計工作的規律和特徵,讓會計人在業務中能夠自行發現、自我判斷,結合上司或老闆的指導意見形成一個合理處理方法。
B老師(繼續):這個層面的會計人就是本職位的熟手,能夠對本職位常見的業務應付自如。一般情況,見習和實習是無法達到透視層面,部分實操培訓可以進入透視層面。學會透視業務是會計工作最好的狀態。當然如何透視,還與人的專業深度和廣度、性格特徵、悟性能力等有一定的關聯。
C經理:當一個會計人在某個職位工作兩三年之後,幾乎常見模仿業務全部經歷過,同時也見識了各種不同例外業務的處理方法,這些業務經過會計人加以經驗總結,可能透視業務各個層面的運作規律。B老師,我說的有沒有道理?
B老師:比我說的更接地氣。在掌握了職位工作全部業務後,不論面對何種業務,都能看透業務的本質,可立即形成一個或幾個備用方案,做到胸有成竹,不驚慌不害怕。
C經理:的確如此。這個層面的會計人,與模仿層面的會計人有明顯的不同,就是面對業務能迅速抓住核心,找出關鍵,不會象模仿會計人一樣,面對業務總有一種緊張感,生怕出錯,看不懂的業務,也無法理清頭緒。
C經理(繼續):透視層面的業務例子太多了,業務與發票的多重對應關係、會計科目如何運用、稅務風險在不同業務環節的風險點、會計數據如何與業務對應、民營企業為什麼總愛搞兩套帳,會計工作的風險如何規避,等等。
A總:原來認為只是搞“加減乘除”運算的工作,不是那麼簡單。尤其是C經理現在所說的,正是我們所關注的重點。
D會計: 這個層面的我都能聽懂,但是沒有實際體會,希望在實操培訓中有更多的例子來強化這個層面的理解。
B老師:透視層面是個漸進的過程,沒有盡頭。不同的職位,不同的時間段,對透視的理解是不同的,境界會逐步提升。
B老師(繼續):在一個會計人幾乎掌握了本職位所有業務的透視層面,這時他懂得根據不同的環境、條件、目標,學會掌握如何創新更好的方法和方案來解決問題。至此,就進入創新層面。
A總:我們做企業最關注這個層面。總感覺財務工作沒有創新,喜歡按部就班。
D會計:財務會計工作也可以創新?不就是遵守規則辦事就行了嗎?
B老師:創新是財務工作的最高境界。財務創新與科技創新是有本質區別的(科技創新往往以官方註冊為標準或形成的技術秘密,別混為一談。財務創新就是在環境、新情況、新條件、新目標隨時產生新的方法與方案。若前期經驗的利用,不是創新;若前期沒有先例,就是財務創新。
注意:科技創新往往以官方註冊為標準或形成的技術秘密。而財務創新類似於“技術秘密”。
C經理:可以這麼理解麼?創新層次,是會計職業人,經常給各業務部門的財務問題,以及財務部門的內部問題給出新的解決方案,並讓企業經營順利開展。
B老師:是的,它是建立在透視業務的深度與廣度基礎之上的。會計職業的創新的常見因素有:時間、地點、法規、企業內部規章、財務管理戰略、業務條件、業務環境、業務目標等,這些都是創新方法或方案的影響因素。
B老師(繼續):創新運用最多的思維就是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財務創新既考慮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也要考慮其利弊得失。
C經理:一般情況,職位層次越高,面對的問題層出不窮,越需要創新思維,不管是本職位的業務問題需要創新,還是下屬業務問題也需要創新。從職業價值看,創新層面的價值最高,其次是透視層面,價值最低的是模仿層面。
B老師:你說的非常正確。
A總:講得非常好,一般企業就是需要財務創新的人才。D會計,你要努力達到這個職業水平。
D會計:雖然財務創新,我還是概念上的理解,但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隨時給出解決方案,而且不是自已以前經歷過的,這樣的方法與方案就是創新。可以這麼理解嗎?
B老師: 尤其是象你這樣經驗不足的會計新人,要一步一個腳印,只有在切身經歷的模仿業務之下,通過實際業務多種情形的綜合領悟之後,才能總結和透視相關會計業務的本質;只有透視了會計業務的上下左右各環節系統本質之後,綜合各種因素就可以用創新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慢慢理解吧。
B老師(繼續):最後給大家總結,沒有透視業務的本質是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的。創新方法的利用是需要權限配合才有價值的。你看,職位越高的人,財務創新越多,就是這個道理。
謝謝大家一起討論“會計實踐經驗三步曲:模仿→透視→創新”。歡迎閱讀者也參與進來留言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