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十三五”期間,我國大力推動科技創新,為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動能,深度參與全球科技創新治理,科技創新的全球化水平和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已成為全球科技創新合作重要推動力量。偉大事業都基於創新。歷史的指針即將撥向“十四五”關鍵期,科技創新需要更多“從0到1”原創成果,為高質量發展佔據“橋頭堡”和“制高點”。
堅持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科技創新“從0到1”,是原始創新,是從無到有,不是改頭換面、跟蹤模仿,而是獨闢蹊徑、探索未知。加強原始創新,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是增強競爭新優勢的關鍵,也是在新一輪國際激烈的科技與產業競爭版圖中佔有一席之地的機遇之所在。科研選題是科技工作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研究方向的選擇要堅持需求導向,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真正解決實際問題。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了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技術革新,帶來了資源配置效率快速提升的可能性,並催生了新的經濟形態。要瞄準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進行持續的原始創新,並將其積極地運用到解決現實問題中,為推動我國宏觀經濟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提供必要條件。
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研究。實現不了“從0到1”的原始創新,依靠別人、依附別人必然受制於人。“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我國面臨的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根子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技術是基礎科學規律發現的應用,科技創新高度依賴於深厚的基礎科學積累,基礎研究是無可替代的“源頭供給”。只有在基礎科學上產生的核心技術發明、新產業和新理念,才能保證資本和勞動力投入的邊際產出保持在高位水平。要通過壯大基礎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提高創新層次級別。真正的原創成果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我們一定要沉下心來,不跟風、不浮躁,潛心於基礎科學重要基本問題研究,爭當基礎科學研究的國際領跑者。將基礎理論學習和應用實踐學習體系相結合,利用一流學術研究幫助創新人才維持理論前沿高度,並助力其將基礎理論研究更好地應用到經濟發展中。
依靠改革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從0到1”原創是走前人沒走過的路,風險失敗與探索嘗試共生。我國科技隊伍蘊藏著巨大創新潛能,關鍵是要通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把這種潛能有效釋放出來。科技工作要牢牢抓住轉變政府職能這個“牛鼻子”,加快實現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深入探索破除“四唯”(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唯獎項)的具體措施,大力營造有利於基礎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態,讓科研人員充分發揮自由探索精神,釋放出更大的創新潛能。要實施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積極探索國際科技合作的新途徑、新渠道和新空間,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措,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網絡,不斷增加中國科技界對人類知識體系的貢獻。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要把握大勢、搶佔先機,增強原創意識,強化原創精神,洞察變革於端倪,把握先機於初始,努力創造出更多“從0到1”的原創成果,把更多原創成果轉化為經濟發展動力,就能更好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