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以翔離世,他的父母冷靜面對:擁有復原力的人,能夠更快的成長

高以翔,一個年齡35歲的電視明星,在浙江衛視臺錄製節目過程中猝死,倒下了再也沒有起來,這個事實讓很多人都難以接受。

高以翔離世,他的父母冷靜面對:擁有復原力的人,能夠更快的成長

新聞報道說他的父母已經趕到現場,面對白髮人送黑髮人的事實,兩位雙親在本該失聲痛哭,需要大家安慰的時刻,選擇了堅強面對,冷靜處理後事,還能夠安慰身邊的工作人員。

當我們面對意外和傷害時,如何保持清醒和冷靜,如何才可以接受無法接受的事實,重建自己的復原力,高以翔的父母已經用行動展示了他們強大的復原力。

高以翔離世,他的父母冷靜面對:擁有復原力的人,能夠更快的成長

這個社會,每天都有意外上演,疾病,車禍,死亡,兒童走失,性侵,謀殺等,當這些概率不高的事件發生在我們家人或親人身上時,我們自己或者家人頓時會陷入了悲傷和絕望的深淵中。

也許我們一生都不得解脫,但也許我們還有另外的選擇,我們可以努力的走出來,選擇重新認識這件事,選擇擁有劫後重生的復原能力。

一、認識復原力

復原力是我們讓精神和狀態恢復到原來狀態的能力,也是我們能夠忍受痛苦的一種能力,是我們面對悲痛的反應速度和強度。

謝麗爾·桑德伯格在一次度假中失去了她的丈夫,丈夫在健身中突然倒地身亡。丈夫一直是她的精神支柱,他們有兩個可愛的孩子,謝麗爾無法接受丈夫的死亡,她痛苦了很長的時間,但最後她從悲痛中走了出來。

高以翔離世,他的父母冷靜面對:擁有復原力的人,能夠更快的成長

在這個過程中,她得到大量的朋友和心理學家的幫助,並用親身經歷寫了本《另一種選擇》的書,通過對悲痛的瞭解過程和復原力的重構來幫助無法走出傷痛事件中的人,讓眾多人受益。


高以翔離世,他的父母冷靜面對:擁有復原力的人,能夠更快的成長

二、影響復原力的因素

心理學家馬丁﹒賽利格曼研究人們如何應對挫折時發現,有三個認知會阻礙人們的復原力:

(1)個人化:認為壞的事情的發生都是自己的錯;

(2)普遍化:認為消極的事件會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3)持久性:認為事件的殘餘效果將永遠存在。

這三個方面,會讓我們覺得:是我讓這一切發生的,我的人生糟透了,我會一輩子這麼下去!

小麗在公司聚餐後開車準備回家,一個喝的有點醉醺醺的男同事要搭順風車,小麗於是便載上了男同事,沒想到快到終點的時候卻被男同事挾持後性侵。

雖然後來這位男同事被判了刑,但小麗從此以後性情大變,性格不再活潑,變得鬱鬱寡歡,甚至一度想結束自己生命。她覺得這一切都是自找的,如果自己不多管閒事去拉男同事,便不會出現這個問題,這都是自己活該。

直到她在一本書上看到上述的三個認知,才意識到其實這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不是自己的錯,而是男同事的犯罪導致的惡果,而男同事也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應有的代價。

高以翔離世,他的父母冷靜面對:擁有復原力的人,能夠更快的成長

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後,小麗慢慢的學會與內心的自己和解,開始敞開心扉重新融入這個世界,接納家人和朋友的關心和幫助。

數百項研究證明,當人們意識到陷入困境不會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不會持續一生的時候,人們就會更快的復原。

三、學會提升自己的復原力

3.1 深入瞭解自己

心理學家研究過經歷各種創傷的案例,有三種結果:一種是創傷後出現各種應急反應,再也無法走出傷痛;一種是具有復原的能力,恢復到到創傷之前的狀態;還有一種是遭受痛苦後會復原併成長。

大部分人會是第一種結果,當我們經歷過創傷之後,會變得自卑,不願意與人交流,懷疑自己,封閉自己,但我們也可以藉此機會成為擁有強復原力的自己。

高以翔離世,他的父母冷靜面對:擁有復原力的人,能夠更快的成長

電視劇《驚蟄》中陳河的妹妹陳夏因為小時候一場病,雙眼失明,但沒了雙眼,她的聽力卻變得驚人,居然可以在幾十裡之後覺察到發電報的聲音,從而判斷出發電報的具體位置。

眼睛雖然盲了,但她的心卻是明亮的,沒有眼睛,她也可以靠著一雙耳朵在嘈雜的人群中行走自如,還可以用手觸摸著不同紙幣的區別來判斷金錢,沒有聲音也可以根據腳步聲來判斷找她的有幾個人。

上帝給我們關上了一扇窗,他會打開另一扇,只是我們需要尋找這扇窗的位置。

有這樣一句話:“如果必須墜落,就讓我墜落,我會成為的那個人一定會接住我”自己可以更強大,熬過去就可以獲得力量。

悲傷不會讓人永遠感恩,但創傷也會讓警惕他人,悲傷也可以激勵人們發現更強大的自己。

高以翔離世,他的父母冷靜面對:擁有復原力的人,能夠更快的成長

3.2 重拾歡樂,變得自信

有一對夫妻,他們唯一的消防員兒子在一次執行任務重犧牲了,兩位老人悲痛欲絕,但生活還在繼續。

為了延續生命,也為了給自己一個希望,他們選擇再次懷胎生育,藉助試管的力量,他們如願以償的生了個雙胞胎,雖然年近半百,養育辛苦,不過新生的孩子卻給了他們重新活下去的勇氣,讓生活重新充滿了無盡的希望。

高以翔離世,他的父母冷靜面對:擁有復原力的人,能夠更快的成長

當我們失去了伴侶之後,我們會覺得自己沒有了再愛的能力和權利,我們無法正確的感知到歡樂的情緒了,但歡樂是支撐人生活下去的營養。

無論我們把歡樂當成修煉、挑戰或者奢飾品,我們都值得擁有它,即使痛苦,我們也要想辦法擁有它。

在我們痛苦的時候,可以通過記錄每天三件做得好的事情,即使是最簡單的如:我今天按時吃飯了,或者我今天走了一百步開始。堅持一個月,我們的自信心就會增加,我們會重新感受到歡樂的情緒,我們也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修復自己。

3.3 尋找外在的力量

當我們無法一個人面對苦難的時候,我們需要和其他人產生聯結,我們需要共享力量。

好友娜娜的家人發現她的公公得了間歇性的精神病,在犯病的時候一點不如意就揚言殺了全家人,還不允許家人帶他看醫生。娜娜的孩子才兩個月大,由於整天活在提心吊膽中,生怕哪天公公犯病砍死全家人,娜娜也得了產後抑鬱症。

每到看看公公犯病的時候,她就一陣的煩躁,恨不得將公公先砍了,或者直接帶著孩子跳樓算了,省的在恐懼中被砍死,娜娜被自己出現了幾次的這種想法嚇壞了,她生怕自己有一天會做出傻事。

她選擇了將這件事告訴了好友和同事,請他們幫忙,否則自己一個人會陷入思想的泥潭中無法走出。

在好友、同事和醫生的幫助下,她發現原來公公的這種問題很多老人都出現過,這種病是閒出來的。後來給他找了份正常的工作,他再也沒犯過病。娜娜自己的產後抑鬱沒有了公公的折騰,也慢慢的消失了。

高以翔離世,他的父母冷靜面對:擁有復原力的人,能夠更快的成長

我們需要在聯結中發現生存的慾望和愛的能力,就像經歷過創傷後成長,變得強大一樣,而群體會讓我們更強大。

通過以上的方法,當我們遇到苦難的時候,我們就會慢慢的找到走出痛苦的路,擁有超強的復原力。哲學家索倫﹒克爾凱戈爾說:“要想理解生活,你只能回頭看;而壓要生活的更好,你只能大步向前。”

讓我們擁有能夠對抗不幸的復原力,繼續生活下去,成為更強的自己。

我們可以用尼采的話警示自己說過:“那些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

高以翔離世,他的父母冷靜面對:擁有復原力的人,能夠更快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