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鄉英雄”的方艙“疫”事:靠疲勞緩解“思親痛”

2020-04-15 06:48

趙松在組織召開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培訓會(資料圖) 鄭大一附院供圖

(抗擊新冠肺炎)“同鄉英雄”的方艙“疫”事:靠疲勞緩解“思親痛”

中新網鄭州4月15日電題:“同鄉英雄”的方艙“疫”事:靠疲勞緩解“思親痛”

作者:闞力

“在失去親人的錐心之痛中,我只能依靠全負荷的工作重壓和疲勞感緩解思親的悲痛。”14日下午的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題第五十一場新聞發佈會上,該省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長趙松講述他在武漢方艙醫院的“疫”事時,談及彼時突然病逝的父親,幾度哽咽。

“我的同鄉英雄”。社會各界對支援湖北醫療隊員這一稱謂,表達的是深深的情誼和崇高的敬意。作為河南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暨河南省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長,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趙松就是萬千“同鄉英雄”的一員。

2月4日,趙松帶領醫療、護理、精神醫學、影像、檢驗、院感、廚師、保潔、電工等46人和7輛救援車輛組成的河南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暨河南省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到達武漢。

翌日晚,該救援隊便開始在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收治患者,成為進駐武漢江漢方艙醫院的第一批國家救援隊。那一晚,12名醫師即全部參與患者救治工作。根據安排,該救援隊分管江漢方艙醫院東區430張床位。

“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有很多故事讓我深受感動,其中有這樣兩個青春的身影深深地刻在我的記憶中。”在講述戰“疫”故事時,趙松提到相隔一天奔赴武漢支援抗疫的河南“90後”姐妹劉曉慧和劉曉寧。

趙松說,這對“90後”姐妹在武漢抗疫時僅隔幾百米,但只隔窗見過一面。二人透過厚厚的玻璃窗,隔著防護服、口罩、護目鏡,相互“加油”鼓勁兒。

類似的感人故事在趙松的隊伍中還有很多。比如有一家三口都在戰疫一線,彼此相互扶持的“90後”護理隊員郭玉凰;有舍小家為大家,慷慨赴一線的醫生隊員單迎光……趙松說,每一名隊員都有自己的淚點可戳。

“我和我的同事們在武漢的確經歷了生與死的考驗,對於使命擔當,對於醫者仁心,我們有了更為深刻的感觸和體會。”2月19日,正在武漢和病毒生死決戰的趙松,接到父親去世的噩耗。而在出發前往武漢前夕,趙松就已知父親病情危重,但他毅然決定前往武漢“疫”線,開展救治患者工作。

到達武漢後,趙松組織召開臨時黨支部戰前動員會(資料圖) 鄭大一附院供圖

“臨行前,我在病床旁看望了沉睡中的父親,想不到這次與父親的無聲告別,竟成了永別。”言語間,趙松幾度哽咽。為了不影響隊員們的情緒,當時的他默默走進了自己的辦公室,放聲痛哭。

“不發訃告、家裡不設靈堂、不送花圈、不收任何人的禮金,一切從簡,不給領導找麻煩,當前疫情非常時期骨灰盒暫存火化場。”父親去世後,這是趙松向後方發出的唯一一條信息。

在特殊的時刻,趙松深知救援隊45名隊員的安危是他的牽掛和責任。失去親人的錐心之痛中,他只能依靠全負荷的工作重壓和疲勞感緩解思親的悲痛。

組織召開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培訓會,參加上級部門的相關會議……在武漢江漢方艙醫院裡,趙松把對父親的思念和哀悼深埋心底。

“我想對父親說,我不會辜負您的期望,為國家醫學事業再立新功。”趙松說,現在他帶領隊員們完成任務安全返回,做到了不辱使命,不負韶華。

據介紹,在武漢開展救治工作期間,河南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累計收治患者523人,佔該方艙醫院的28.3%;治癒出院患者401人,佔該方艙醫院的30.2%;轉出患者122人(重症患者16人,合併症患者36人,休艙轉出核酸檢測陽性患者70人),佔該方艙醫院的23.4%;進行CT檢查929人次。

不僅如此,該救援隊亦是入艙時間最長、分管區域最大、分管床位最多、收治病人最多、病歷書寫質量最優醫療隊。實現了江漢方艙醫院患者“零死亡、零回頭”、全體隊員“零感染”的目標。

據瞭解,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河南先後派出15批1281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生與死,進和退,這些普通人不常面對的抉擇,每時每刻都在醫護人員面前交織。每位白衣天使的背後,都有著可歌可泣的事蹟和感人至深的故事。”當日的發佈會上,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綜合組副組長、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張若石說,今天取得的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離不開廣大白衣戰士的英勇奮戰,“為生命站崗,為健康守門”的廣大醫務人員,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完)

閱讀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