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凡老兄:銷售、電商、新媒體


有凡老兄:銷售、電商、新媒體


凡是銷售做的好的,都是能夠源源不斷的獲取客戶,並持續成交。多半做的好的銷售都是出來做自己原來的事情,有了客戶群,有了產品,這個生意基本沒什麼太大問題,自己也就開始做起來。

新媒體本身是提升產品(品牌)勢能的渠道,多數人有不同看法,但你仔細想一下你是怎麼獲取粉絲的?通過內容,拼團,折扣,聯動,紅包,免費禮品等各種活動,投廣告,還有那些方式?

它是通過展現出信息內容,獲取關注,引導關注,聚集群體,當你的渠道能夠一次引來一千人,一萬人,十萬人的時候,是不是形成了品牌勢能?就會吸引更多的人來關注。

所以品牌方前期是在積累勢能,並不斷擴大勢能的影響力,通過造勢,借勢等方法,形成自己的影響力

。那麼在今天,就能夠明白,如果前期不花錢,這是需要時間的積累,想買影響力,就得花多少錢。這就很清楚了。

多數老闆想要0成本獲取10W+粉絲,並且想在短時間內獲取10w+粉絲,在現在這個環境現實嗎?0成本獲取很不現實,這不是3-4年前,那個時候特別好獲取粉絲,隨便一個套路能吸引不少粉絲,且隨著傳播,網民還在不斷增加。

那今天還有沒有可能實現0成本獲取10W+粉絲?除了大品牌,網易,百度,阿里,騰訊等大型企業非常容易,大家都要噌流量,噌熱點,而一些微小型企業很難達到這種量級。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廢話有點多,這並不適合一個人操作。

一個人操作新媒體,最主要還是活的滋潤。

從客單價上來說,100塊錢利潤的東西,一個月至少要賺1w才開心,那意味著每天要4單,每天需要流量也就是30-60個。

1000塊錢利潤的東西,一個月至少要賺1w才開心,那意味著每個月要開10單,需要流量100-300個。

客單價更高,轉化更難,所需要的流量卻更少,一單頂10單,賺的輕鬆,賺的快樂。

凡是做新媒體想要快樂,只要每天能夠持續獲取流量,並能不斷成交,就很開心。

做電商是品牌(產品)變現的渠道,買流量,賣產品。這就很好理解,想要多大的產,就需要投入多少坑位費。隨著現在產品同質化嚴重,流量越來越貴,利潤越來越低,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做,辛辛苦苦搞一年,給平臺打工了,不做,沒有別的出路。

想要個人生活滋潤,時間財務自由,我首推薦銷售,其次電商,最後新媒體。

從路徑來看,

銷售需要做好找客戶和成交兩個環節

新媒體需要做好流量和成交兩個環節

電商需要選好產品,流量和成交三個環節

新媒體好像和銷售路徑差不多,電商卻多了選品,不管銷售還是新媒體,改變用戶的消費場景,即可成交;而電商卻是在平臺上,本身就在比價系統裡面。

從環境上來看,互聯網變化太快,新媒體的流量依賴於渠道,渠道不穩定,流量就不穩定,新媒體人常常擔心流量枯竭而死,最主要線上流量很難形成勢能,很難產生影響力,太分散。同樣1000個成交客戶,線上和線下的意義完全不一樣。

銷售的渠道通常比較單一穩定,不管做金融還是賣保險,你能打通其中一條核心資源渠道,你就能在這個領域獲得無可替代的優勢。

比如做金融的,你能報各種培訓班,搞定各種老闆,開個免費課程,養卡儲備資金能夠增加抗風險能力,做一下貸款。手裡有個100-200個核心客戶,300-500個意向客戶,至少3-5年的時間,生活無憂無慮。

比如賣保險的,你能上一個MBA,EMBA,搞定各種總裁班的同學,買點保險,理財險,生育險,教育險,你手裡有100-200個核心客戶,300-500個意向客戶,至少6-10年,你都過的很滋潤。

電商的優勢是:只要投產比大於1,就可以快速投,投1塊,產出1毛5,就賺5毛,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在別人還沒有發現的時候,搶佔先機,別人都進來,就沒有機會了。這就是悶聲發大財。當你發現一個信息滿天飛的時候,多數這個信息的成本已經遠沒有最開始的利潤,甚至可能出現虧損。

新媒體獲取忠誠的粉絲越來越難,個人做只有越來越細分,做高客單價的產品。吸引一小波受眾群體,養活自己還是很容易的。

比如客單價200的社群,客單價2000的課程,還是相對好引流和成交的。

我個人是比較喜歡一根網線,一個手機,在家賺錢。我一直說月收入過萬很簡單,但是月收入過萬已經遠遠滿足不了一個成年人家庭的正常支出,從我目前的經歷來看,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我覺得正常成年人家庭支出一般在3-4w,一個家庭每個月穩定在4-5w的收入剛剛好,甚至還會有點危機感,一個家庭的收入達到5-10w以上的時候,出現一些抗風險能力,這個時候,生活的幸福指數就會攀升,家庭和睦幸福。

今年身邊很多人焦慮,很多人失業,如果只是一個人,還是很容易做到月入過萬的,你只需要有一個產品,有一個收錢的主張,然後慢慢開始做流量,積累客戶群,3-5個月之後,你就能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

從某種意義上,我倡導個人賺錢,學會收錢。先解決生存問題,然後在慢慢擴大。可以不受時間的約束,不受地點的約束,隨時隨地的賺錢。

市場再差,市場再惡劣,也不會影響到你個人的生存問題。只要你的產品沒問題,你的流量可控,你的銷售沒問題,你就可以做社群,開拓人脈,慢慢積累自己的壁壘。

我完善了框架,從選品開始,解決產品問題和收錢主張;

到流量,發現自己的渠道,源源不斷的獲取流量

到銷售,制定3步確定客戶的購買意向從而成交,不讓劣質流量壞掉你的好心情

到社群,從一到多,複製,放大你的流量,從而轉化成交,提高賺錢效率

到人脈,打造自己的商業壁壘,壟斷自己產品的上下端,讓別人無法參與

我喜歡自己掌握主動權,不管工作還是自己幹,都是用自己的勞動創造財富,區別是,工作只要幹滿30天,這個結果是肯定的,自己幹,幹滿30天,這個結果是未知的,我們多數人希望有一個確定的未來,而放棄不確定的未來。

但我並不支持自己單幹,我說的單幹,是你有了自己的產品,確定自己的收錢主張,收錢之術,十年如一日收錢,財務自由的不二法門收錢沒問題,可以嘗試業餘時間,自己測試效果,測試沒問題,可以自己出來做,不要盲目的單幹,沒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