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常歌 通讯员 邢泰
2020-04-17期04版
4月8日至9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刘新乐率民宗委调研组赴乌兰察布市,就年度协商议题“建立常态化贫困识别和贫困救助机制”开展调研。调研组认为,要通过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未来减少相对贫困探索经验,建立一套有可持续性的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制止返贫。
“扶贫产业发展能力还有待提升。已经脱贫的人中,部分‘边缘户’和‘动态监测户’就业不够稳定,短期政策性收入占比较高。他们短期脱贫易,但长期稳定脱贫难度大,巩固不好容易返贫。”市扶贫办主任史芳直指当前扶贫工作中的难点——常态化救助机制不够完善。她建议,坚持开发式扶贫政策的延续,保持救济性扶持政策的稳定,坚持保障性扶贫政策的整体性。
“贫困人口精准核查工作难度大,各部门数据库更新基点、管理权限不一致,缺乏跨区域、跨部门的联动工作机制,需要建立一个数据互通、资源共享的数据平台,真正做到实时比对。”市民政局局长程天福认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贫困识别机制是当前的紧迫任务。他建议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基层民政经办能力薄弱问题。
“乌兰察布市‘边缘户’人数较多,危房改造资金方面已有国家财政补助,但还缺乏自治区财政补助。”住建委主任崔勇说。
资金保障也是常态化救助机制中的重要部分,不仅住建委需要,民政局、财政局也同样需要。
“我市贫困人口多,深度贫困旗县多,救助资金压力大,配套资金跟不上,能不能在救助资金方面多点倾斜?”程天福说。
“国家在县级和西部连片特困地区地市级公益性建设项目已不要求我们支付配套资金,目前一些公益性建设项目仍然要求实现配套支出,建议自治区协调相关部门取消这种公益性建设项目的配套支出。”财政局副局长李雨生希望,缓解部分财政压力。
在扶贫工作中,因病返贫现象一直备受重视。“我们开展了‘精准筛查、靶向治疗、慢病治理、大病兜底’的乌兰察布健康扶贫模式,对符合医保政策认定的慢病患者提供家庭医生慢病送医配药服务,每月上门送药一次,同时进行个性化用药调整。”这是个亮点工程,但卫健委主任张贵平表示,要进一步规范工作,加大政策宣传,造福更多困难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