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孩子買禮物的方式,影響了他20年,你還在這樣做

01

關於禮物的起源,有人說他最初源於古時候的部落之間的兼併戰爭,戰敗的一個部落會有一個“納貢”,也就是向勝利者定期送去食物、奇珍異寶、奴隸等,以表示對勝利者的服從和祈求庇護。

還有人認為最初的禮就是一種商業性質的有來有往。

原始的“禮尚往來”本質上就是以禮品的贈送與酬報的方式進行產品交換。但是由於中國傳統社會具有人情的特點,這也讓禮物飽含了更多的情感,比如父母的憐愛……

生活中有這麼一些場景:

  1. 孩子和父母去逛超市,孩子看中了一件商品,可能是一個機器人,可能是一個布娃娃。就要求媽媽給他買下來,不買不行,必須要買下來才能走,有的媽媽經不住孩子的哭鬧,再加上在超市形象不好,便給孩子買了,這算是禮物嗎?
我給孩子買禮物的方式,影響了他20年,你還在這樣做

不買不走,你能咋滴

2、同事工資到賬就會去商場給孩子買禮物,不管是衣服還是玩具,總要給孩子買點東西回去。要是遇到令人高興的事,也給孩子買點東西回去。久而久之,家裡的孩子一直記著,惦記你發工資的這天,變得和你一樣期待發工資或是遇到什麼開心事,期待著禮物到來。或是變得平平常常,不在期待禮物,因為每個月都會有,禮物已經沒有任何感情賦予了。這樣好嗎?

我給孩子買禮物的方式,影響了他20年,你還在這樣做

提著禮物的孩子

3、有父母在家最怕孩子哭鬧了,只要孩子哭鬧,立馬買東西哄孩子,或者承諾給孩子買他喜歡的東西補償他,前提是他不在哭鬧。這種場景在農村很普遍,最後就是孩子想要買東西就哭,哭了就要買東西。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

我給孩子買禮物的方式,影響了他20年,你還在這樣做

爸爸在哄孩子

這就是中國式的家庭教育,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場景呢?

02

1、對孩子的溺愛,讓禮物成了工具

孩子是父母們的“心頭肉”,孩子要是受一點委屈,父母的心裡那是焦慮萬分,生怕孩子留下什麼陰影。在超市看中的東西沒有買下,孩子“一哭二鬧三不走”,家長迫於無奈最終還是買了。本來可以換一種方式給孩子的,還能讓禮物的價值得到最大凸顯,現在反而成了讓孩子“走”的工具了。

我給孩子買禮物的方式,影響了他20年,你還在這樣做

別讓禮物成了工具

2、父母的好意舉動,塑造了孩子對禮物的認知

有很多父母在下班途中看中了某樣東西,立馬就買給了家裡的孩子。禮出無名,會讓禮物掉價,沒有感情,頻率高一點的話,孩子對禮物會產生免疫,不會有驚喜的感覺。唾手可得的禮物,毫無珍惜感,失去了禮物本身的意義。

我給孩子買禮物的方式,影響了他20年,你還在這樣做

爸爸給孩子的禮物

3、用禮物哄孩子,也就埋下了一顆禮物的種子

在農村,只要孩子哭鬧,家長就會把他帶到村裡的小賣部,買點小零食哄哄就好了。殊不知,這就埋下了一顆禮物的種子,將來生根發芽後就不再是零食能滿足的了。

我給孩子買禮物的方式,影響了他20年,你還在這樣做

中國很多家庭的教育,以小孩子為中心,這點在農村特別顯著。小孩子的一切需求都會去滿足,這也導致了很多小孩子的成長緩慢。和部分城市孩子比起來,心智、行為都落下了一截。

怎麼樣去改變這些粗俗的禮物教育,讓孩子有一個正向的成長環境呢?

03

讓每一件禮物,都顯得彌足珍貴

1、禮出有名

父母在給孩子買禮物時,一定要想想孩子最近有沒有什麼事值得表揚,禮出有名,讓孩子覺得是因為他做了什麼正確的事才得到禮物。不要順便就給孩子買禮物然後丟給他,那不叫禮物,叫商品。

2、用禮物帶給孩子成就感

成就感對於孩子成長來說特別重要,自信源於成就,而自信能塑造個人氣質,小領袖都是有獨特氣質的。不要隨便就給孩子買禮物,要讓他自己爭取,比如在家洗碗或是打掃衛生等

3、給孩子埋下一顆正向的種子

孩子哭哭鬧鬧很正常,但是處理的方法卻很重要,要找對“病根”,用合適的方法去處理掉,這個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定不要長期的用禮物去哄孩子,那樣的禮物只是一個工具,沒有任何情感賦予。

04

給孩子送禮物是一件很小的事,但是卻能在孩子的啟蒙階段給他一個好的認知。一個好的認知對他的成長有正向的引導。

所以,給孩子買禮物這件小事也要重視起來,不放過任何有利於孩子成長的機會。禮物雖小,卻有愛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